野三坡龙门天关景区导游词范文
时间: 2018-10-15 12:47:05 人气:44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野三坡龙门天关景区,我是景区的导游员×××,现在就由我为大家做导游服务,真诚的希望能够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并预祝大家玩的开心!
下面我首先把景区的概况向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龙门天关是野三坡八大景区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野三坡的西北部,位于中坡,距北京市中心130公里,天津市250公里,石家庄市310公里,保定市180公里,自古就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明清代均派重兵把守,素有“疆域咽喉”之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昔日的雄关古堡现已成为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游览胜地,似天庭胜境的上天沟,拥有古代军事宝库的文化长廊,追溯远古人类的猿人谷,交相辉映,使历史、民俗,及自然风光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景区之所以称作龙门天关,是因为: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建有古堡、长城、炮台、烽火台,成为古代防御关隘。这里距京都较近,是保护真龙天子的门户。二、上天沟内奇岩怪石,景色优美,似天庭胜境,龙踞之所,从其中隐约可寻到龙的影子,有诗云:“万山深处见龙关,石壁嵯峨俯塞垣,下有清流常不竭,上无从蔓可能援,鸾翔绝顶青霄近,豹隐重岩紫雾繁,应是宝符曾无秋,金城千里壮京原”,以上就是龙门天关的概况。
(至城堡东门)各位朋友,这就是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龙门城堡,是我国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城堡西南以山为嶂,东南、东北、西北有拒马河的支流小西河急流环绕,(此河原名紫石溪,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它汇入拒马河入口有一村而得名紫石口村,大家来时途经或大家去百里峡、民族园时经过)。城堡多以条石,青砖垒砌,高约5-8米,宽4米,上筑战台和垛口,周长4华里,建有东西二门,西门原有“镇宣威武”门额(已毁),现在所见到的为东门,大家向上看,门上有“屏翰都寿”四字扁额,城内原有衙门、武器库、钟楼、寺届等建筑,东面设有演武厅和上、下教场两处,此城堡在明、清各朝均被视为军事要隘,尤以明代为甚,据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重修“二圣祠记”载:石门虽据有危峰绝壁之险,然其宣云去胡落仅数十舍”(古代行军每30里为一舍)意思是说这里虽有一人守隘,却有万夫当关之险,但距元朝贵族残余势力所处之地较近。驻守此隘,事关京都安全,为此,明朝曾多次派要职1来此视察关防和督筑城垣,仅万历年间,就有巡抚保定副都御史内江阴世卿,都御史兵部待郎贾三进两次视察,隆庆、万历、崇祯等朝相继更迭,从无中断,在此驻守的把总有刘登洲、张文明等五十多名,皆为武进土出身。在城西北龙门峡内建有绊马索数道(遗址可录)及边城三道(即三重防线)。城北隔河相望,大家回头看,对面的山名为明阳山,在山上建有炮台两处,遗址可见,这些外围设施和城堡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防御体系,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技能。
自辽、金代筑城起,此处始有人烟,多为驻军将士及随军家眷,后繁衍发展成村,村民多为镇边将士之后裔,现有村民九十余户300余人,仍然承传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较有代表性的有: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龙门灯会”,“煸灯”活动,及每年七月十五晚上的“放河灯”。古村内,部份古宅保存尚好,青砖、刻瓦、石柱、山门等随处可见,千年古槐尚存有三棵,上千斤条石及石碑散落在家户之中。如果各位朋友有兴趣,由东门可进村领略古村风貌。(龙门灯会的来历在后面)。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上天沟,它以自然风光为主,此处因景色似天庭胜境而得名。这里的主峰——天柱峰海拔1099米,有九瀑十八潭自然壮景,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据植物专家考察统计,有维管植物三大类(蕨、裸子、被子)约82科309种(含变种),野葡萄、山核桃、山棒子等野果随处可见,九千余亩次生林郁郁葱葱,山羊、山鸡、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林间,沟内奇岩怪石颇多,加之许多美妙传说,更加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真所谓:“九瀑不同观,一暴一重天”,下面大家就随我一同进入天庭胜境。
现在大家进入了上天沟,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山体地貌,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地壳深处高温熔融的岩浆受到某些构造运动的景响,沿着裂隙侵入到地壳的岩石中,但没有达到地表,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做作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沿着潺潺溪水,我们来到九瀑之首——仙界瀑,这是仙境与人间的分界线,所以说上了此瀑大家都“羽化而登仙了”。同时,在这里有诗句:“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历鄂的诗句,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皆。我们漫步走在这山间小路上,流水之声,会使人家渐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往日的工作烦忙的感觉将渐渐消失,纯自然的美将使大家心静爽快。有石刻:“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句,于谦是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升至兵部尚书,曾任山西巡抚,多次行走太行山,出走紫荆关蒲阴陉。此句出自《咏煤碳》,咏煤的同时也喻意了诗人心系百姓、“精忠报国”的博大胸怀。在我们心中游客就是上帝,正是源源不断的上帝给我们老区带来了繁荣,使老区人民思想不断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在此我向各位上帝道声“辛苦了”(深鞠一躬)。有石刻“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这是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诗句。此句出自《五月十九日大雨》原诗: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这里有野生植物紫荆,它开出紫荆花由蜜蜂采到的紫荆蜜是上等好蜜,它的枝条可以编筐。
现在大家请看,我手指的地方,这就是天犬待月,从地质方面讲它是由多组多方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为节理)经过后期风化而形成的,神话中的“天狗”吃月亮就是从这里说起的。石刻“水舞石边春”这是明末清出诗人周亮工的诗句。
(第二瀑,甘露瀑)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瀑甘露瀑之所以取名甘露瀑,是因为每逢干旱季节,附近的百姓就会来此求雨,而且每求必应,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的花岗岩由于受紫荆关深断裂的破坏,花岗岩中裂隙(节理)众多,碎裂明显,它由于流水冲刷经风化作用形成“u”字形沟谷。
在这里篆字,大家请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的诗句(竹石)。这里高度赞扬了崖壁上的松树。从这棵松树身上也可以看到三坡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抗战时期,三坡是晋察冀北部即平西的覆地,这里曾是冀热察区党委、挺进军司令部、平西地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三坡地区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文化、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萧克、杨成武等老将军曾战斗在这里。改革开放以后,三坡人民在涞水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以老局长王宝义为首的几代创业人的努力下,野三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到目前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社会效益上亿多个国字头贵冠的风景名胜区。
走上甘露瀑,有诗句:“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出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这首诗描写了此处景观;翠壁环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泉水汇入涧底飞奔而去。
(第四瀑,飞龙瀑)这里的地势、流水像一条龙而得名飞龙瀑。地质角度讲,这里由于花岗岩中节理十分发育,经后期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作用”就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大小石块、矿物沿着裂隙(节理)剥落,而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造型的拟态石。
从飞龙瀑继续向上攀登,可以看到岩壁上肉红色纬晶岩脉。纬晶岩也是岩浆岩的一种,内红色,矿物颗粒粗大,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云母,斜长石和石英,此处纬晶岩脉被后期节理所破坏,仅剩岩脉的一小部分。
这里有诗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五叠立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这是诗人袁枚对瀑布的描写,瀑布之水尤如一条白色的龙飞跃在山谷之间,高底错落如同伸背耸腰,走势勇猛势不可挡,从上到下一叠比一叠气势高涨,最后飞落野水崖,听到的是涛声怒吼,响彻在峡谷之中。
大家再回头看一下对面的山上,这也是我们景区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至于名字呢,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大家边思考,边听我介绍一下我们龙门天关和道教的渊源,在东汉末年顺帝时,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教,因入教须缴纳五斗米而得名,他们尊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这就是道教的最早起源。张陵则被认为是道教创道始人张天师,他自创教开始,便云游天下,传播道教文化。传说,有一天张天师云游至此,见此地风景青秀,如入仙境,是理想的讲经布道之处,因此幻化成一石身,坐于山峰之上讲授道教经典。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已猜出此景点便是“天师讲经”,您说像吗?走过飞龙瀑看到9个大字,“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这是说大家行到此处,绿树成荫,好像要没路,其实绿荫之处自有方便之门。
(第五瀑,思过瀑)“石上水潺潺,流入清溪去”,诗人(吴伟业)。悠柔的水会一直伴随大家身临基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两个字“静心”,为什么要静心呢?原来我们已到第五瀑思过瀑,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年哪吒曾因犯错,玉皇大帝罚它到此地思过而得名。如果哪位朋友曾经有过错,是不要紧的,可以到这里思过,没有过错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思一下,在以后生活中将会平安无过。
我们在这里的岩壁上可见到“断层擦痕”。什么是“断层”呢?断层就是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一定程度的错动(上下或水平错动)称为断层,发生在坚硬的花岗岩岩基中,可见紫荆关断裂带无比的“威力”。擦痕有一定方向,可以推断“断层”错开的方向。
(第六瀑神狮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天沟内的第六瀑布——神狮瀑,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刚才说托塔天王之子哪吒因犯错被玉皇大帝罚到思过崖下思过,据说哪吒曾救过一头狮子的命,这头狮子极富灵性,便留在哪吒身边,朝夕相处,哪吒被罚之事被神狮得知后,便去求玉帝赦免哪吒,玉帝被神狮的诚心所感动,但又担心众仙不服,就对神狮说:“离天庭不远的上天沟,沟中有九道瀑布,你须静卧于瀑布之上七七四十九天,不许进食饮水,方可替哪吒赎罪。”神狮听后,便来此上天沟虔诚地卧于这一瀑之旁的山峦之上。神狮对哪吒的忠诚感动了玉帝,遂赦免了哪吒。大家请看,右侧之山峰,恰似神狮静卧。或许是神狮天命,影响和造就了这一带朴实、厚道的古老民风。因此,这道瀑布就被称为“神狮瀑”,此山峰称为神狮峰。这些都是由于自然风化而形成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下有潺潺流水,上有群峰拥攒,实乃天上人间,而位于群山之巅的小石造型各异,恰似天神聚会的地方,所以脚下这道瀑布是“聚神瀑”。
有诗句:“千寻峻岭倚苍穹,万树当关一径通,青翠逼天隐旭日,浓阴覆地落香风,碧苔踏破游人履,清磬敲残仙子宫,览胜不须攀绝顶,置身恰在绿云中”大家看完诗句,请抬头看,这就是镇山神将,因为玉帝在统治三界之初,常有妖魔来此作怪,神将便会敲响天鼓,听到鼓声后,就马上派天兵天将前来,降妖除魔,以永保天界安宁。大家看,神将鼻子突高,肩宽胸挺,神态威仪。在这里可见到诗句:“水涌神仙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天河之水流到凡间,神仙们带着白鹤来到此地,从此这里的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第八瀑,连花瀑)现在我们来到第八瀑连花瀑了,之所以称其为“莲花瀑”,一是因为瀑布前面的山岭似莲花宝座,上面有莲花仙子一尊;二是因为每逢雨季雨量增大时,水流湍急,浪花四溅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而得名。
(第九瀑,银河瀑)现在我们来到上天沟第九瀑,也是海拔位置最高的瀑,取其九天银河之意,故为银河瀑。
大家看这里的山貌像不像鱼鳞,这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是一组细晶岩脉,由于细晶岩脉中发育了十分密集的多组裂隙(节理),并经风化作用才形成,这就是“鱼鳞石”。同时身边还有千层岩:这里的花岗岩是一层一层的,地质学上称它为“千层岩”。千层岩的形成,由于花岗岩中的“层节理”十分发育并十分密集而形成的,层节理是花岗岩的原生节理,它是在花岗岩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层节理”与花岗岩表面平行,后期的风化作用,特别是寒冻风化,使“层节理”不断扩张而成今日所见地情况。
大家回头看山顶那位盘膝而坐,宽面大耳,神态慈祥的天佛,当地百姓对他非常恭敬,每逢初一、十五便带上供品前来拜祭,以求平安如意,据说是很灵验的,大家不妨拜一拜。
现在我们来到大环线与小环线的分岔口,向左是大环,向右就是小环。现在我们就向左走看看有什么美景等着大家。刚走进来就看见了不见天日的次生林,次生林就是以前的森林被破坏以后又自然恢复的森林。在这里空气潮湿,夏天气温较高,适应菌类生长,有许多野生木耳、蘑菇都可以食用,但采摘季节必须在立秋以后,立秋后的蘑菇就没有毒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天亭遗址,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叫“天亭”,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来上天沟巡视,他走到此处一看,有不见尽头的茫茫1,聆听百鸟争鸣,而且两侧山峰雄伟挺拔青翠欲滴,奇峰怪石,嵯岈互异,颠峰1,云雾缭绕,他想这么美丽又幽静的地方,为何不把它当成我们休息的好地方呢?于是玉帝就派天兵天将在此建了一个休息亭。从此以后,各路神仙只要经过这里都要在此地边休息边饱览这里的美景。好了,咱们不说神仙了这必竟是传说,还是说些人间的真人真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遗址在过去是 一个小四合院,这个小院里生活了十来口人。古时候百姓们饱经战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没有自己的土地,1来到深山老林里开垦荒地,维持生活。这户人家姓张,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后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农民当家做主了,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在山里感觉各方面都不方便了就搬到了大龙门村里,至今还有他们的后代。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山岭上长满了杏树,每到三、四月份,杏花开满山顶,所以也叫杏花岭,五、六月绣线菊更加灿烂,七、八月份山花相继开放,争相斗艳,秋季来临满山红叶,这杏花岭月月有花开,季季飘花香。
朋友们,我们现在登上了山顶,大家都是勇敢者,我们将带着成功的喜悦在此逗留一会儿,欣赏一下巅峰的美景。现在大家可能看到了“飞来石”。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块石头是怎么形成的,是飞来的石吗?有两种说法,一是飞来的,二是自然形成的。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天时,与妖神共工发生争斗,被共工用利器削了几块,落于此处而称此石为“飞来石”。根据地质专家解释:由于地壳深处高温溶融的的岩浆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沿着裂隙侵入地壳深处的岩石中,但没有达到地表,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经过地壳运动冲出地表,由于发育了多组环裂隙,经过后期球形风化而形成。
朋友们,我们来到的就是得臼岭,在明代这里曾驻守官兵。得臼石是用来舂粮食用的,可能你们会问在这深山里为什么还有官兵住,前面我已经介绍了,因为龙门天关在古代是军事要地,大家看山下边就是张家口市涿鹿县了,如果没有人在此把守,当时元朝的贵族势力很可能从这里入侵。眼前开阔的草地上,野花争奇斗艳,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可以在此休息一会儿,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的说笑,放开喉咙高歌,看着天空中的白云,有时是可以摸到的吸一下原始土地的芳香,抛开城市里的喧闹,这才是真正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阳光,接受绿色大山的呼唤。
现在大家就要下山了,我们进入的是猿人谷景区。这里看到的是盘古门。首先我给各位讲一讲“天地”的形成,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叫盘古门,据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0盘古,就孕育在这里。很久很久以前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起一板斧,朝着前方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被裂开了……于是,轻便而清透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固,最后变成了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每天日升高一丈地就加厚一丈,盘古把它呼出的气休化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声。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沃土,就连身上的汗毛,也变成了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这样天地就形成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龙古泉,这口泉清凉无比 ,一年四季常流。
前边就是冷风口,大家已经感觉到了,站在这里冷风刺骨。在炎热的夏天,有这神奇的冷风,消除大家登山的疲劳以及酷暑的高温,可说是猿人谷里的奇景,它的地温常年0—3度,每逢阴雨天气,这里云雾缭绕,好似仙气出洞,俗称“仙气洞”。据地质专家评说,这里有洞,洞内有水,并通着地下河道而形成……但现在并没有考证,此气也还是个迷。现在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
各位朋友们,您们可能会问猿人谷为什么看不到猿人,希望大家不要急,马上我们就要看到猿人生活的场景,看到人类初期在极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猿人是如何生活的,并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到了我们这一代,已时差五、六十万年,经过人类的进化,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及生存条件有了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也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幸福的每一天。
现在,我们来到猿人群居的地方,当时“洞”就是猿人们温暖群居的家,他们早晨天一亮就起来,听从指挥,首领是一位老年妇女。住在这一洞里的人群中,有的是她的兄弟姐妹,更多的是她和姐妹们生育的后辈子孙,那些年轻的人和孩子们只知道她们的母亲是谁,谁也弄不清自己的父亲是谁,因为女人们经常变换自己的丈夫,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她们尊敬那些年老的女人,从小养成听从她们吩咐的习惯。猿人们每天起“床”后当然也用不着穿衣,更没有洗脸、刷牙的这套卫生习惯。由于这里表现的是智人时期,他们也有了简单的衣服:兽皮,树叶衣等,并有了简单的文化,死后埋葬……并把死者生前用品进行陪葬等习俗。由于男人和女人天生的生理壮况不同,自然地有了男、女之间的分工,男人们出去打猎,女人们带着孩子出去采集食物,余下的老人、儿童或病者在洞外打造石器。太阳西沉,晚霞映红天际时,男猿人们不管有没有收获也该回家了,空着手的人就顺便带些石块,在空闲时制造几件工具,留着后用。回到洞里的人顾不上一天的劳累,用树枝把阴燃火堆上盖着的灰土拨开,在火堆上加上干柴趴在地上不断用力向火堆吹气,把肉从骨头上刮下来,再分成小块串在带夹的木棍上,放在火上烧,边吃边烤,笑声一片。女人和孩子分享男人带回来的肉食,男人也分享女人带回来的果实,当时因武器太差,男人往往忙了一天带回的食物却很少,常常空手回家,只有靠女人采摘的植物果实充肌,女人采回的食物总比打猎的战果要稳定些,女人掌握着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女人们在社会上占据着比男人高的地位。
大家向上看,有一只石猴在山顶,沐浴着阳光,静思着什么?可能在想历史的长河它验证了,为猿人的后代发展到我们现代的生活而骄傲、自豪,不是吗?你看它多么神奇。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猿人狩猎场,当时猿 人们即不会做弓箭,更没有1,也不会设陷阱,他们主要凭着手中握的木棍、石块和快速的奔跑围攻野兽,因此他们能够猎获的猎物有限,主要是比较小的,行为缓慢的,如野鸡、野兔、肿骨鹿等,有时也遇上猛兽:虎、豹、狼等。好,大家愿意留影的可以与狩猎猿人留下这历史的触摸。
猿人谷的猿人是中国猿人进化过程的后期阶段,从猿 人的智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化。1988年在涞水北边桥发现了距今二万八千年的猿人化石,考古专家名为”涞水智人”,大家都 知道,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的漫长过程,中国猿人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角之一,从猿人到现代人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智人若干个人发展阶段,在中国境内已发现了360多处古人类化石,1000多处古人类制造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最多地区之一。大家都 知道,周口店的北京猿 人(山顶洞人)到涞水智人,因地理相差不到100公里,但年限相差几十万上,他们是否为一个相互衔拉的“生活圈”,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我们希望通过回溯北京、河北一带远古人的生活情景,激发人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人类演化的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了卧龙潭,相传是最有灵气的潭,因老龙王常卧其中,故也称“龙王池”,龙王因常让祈雨者满意而归,而名声赫赫,龙王每天施法降雨时,便会翻转腾跃,现在池子右边还留着当年龙尾施搅的痕迹。上面的瀑布为龙门瀑,以前瀑布有丈余,飞泻而下,在阳光映照下,生出七彩光环,金光闪闪,现因各处干旱,瀑布小了许多,但仍带着瑞气,山上的猿 人常到这里沐浴、捕鱼。
现在大家来到“缘”字石,有缘才来到这里,所以称缘字石。
大家已经看到了那块巨石上站着两个猿人,正在迎来送往,咱们再往前走,就出景区了,前边就是猿人谷出口又是入口。
(小环线)现在我们穿过一条长126米的人工隧道,去领略一下龙门天关的文化历史渊源。
走出隧道大家看对面山上有长城,是不是像一条银白色的长龙由南向北腾飞而去呢?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保单位之一的大龙口长城即蔡树庵长城,它是我国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属明代长城。说起长城大家都 知道始建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将各诸候国的长城连接增筑成一体,创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自秦以后历朝历代对长城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复和增补,而明朝为最,无论是对长城的重视程度,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首屈一指。在明代,长城在抵御外族入侵,巩固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内长城的重要部分,这段长城西由涿鹿马水口延至大龙门经蔡树庵、柏林城、岭南台向东进入房山县小龙门全长45华里,龙门天关境内的长城虽不到数里之遥,但建有敌楼(7座)战台(5个)烽火台(4个),城堡一座,虽然此段长城不长,但防卫设施俱全,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经查,大龙门口长城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岭南台的南城岭至柏林城的乱佛寺段)和西段(杏黄—大龙门—庄户涧段)皆在海拨一千米以上,这里峰峦叠嶂,峭壁悬崖,山势非常险要,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多为以山代墙 ,只在山凹或易行人马处筑墙,中段(庄户涧—蔡树庵—乱佛寺段)因地处金华山脚下山势较缓,多以筑墙为主,形成一道人工筑成的防御屏障。
长城的主体建筑是城墙,其次是关城、敌楼、战台和烽火台等附属建筑,高低不一,皆用不规则的大块石垒砌,城墙外壁砌筑整齐,墙身内填石渣和黄土,墙顶用片石铺砌,一般高度为五至十米,墙的下脚宽约四点五米,顶上宽约四米,可容四马并骑或士兵八行并进,城墙顶上靠里侧设置一点一米高,零点四米厚的宇墙(也称女儿墙)一道,靠外侧设置一点六米高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洞,用以了望和射击敌人之用。
在城墙的主干线上,隔不多远有一个堡垒式的台子,建筑于山脊顶部,其疏密不等,平缓地段较密,高山峻岭地段较疏,高者为敌楼,低者为战台。
敌楼:造型美观,结构精巧,是明代中叶以后所创建,一般高达十二至十三米,长宽各为十一至十二米,多数为一楼二门,辟十二个箭窗,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原有守望用的垛口,射眼,以及避雨用的楼橹(小房子)已全部毁坏,一只用来树旗的夹杆石尚保存完好。中层是砖券室,是戊兵住宿和贮存兵器的地方,内部结构不一,从平面看有双砖壁,正中为正方形砖室,四周用砖砌成环绕一周的券道,外壁开箭窗,迎面各四(也有3个的),楼门两侧各一。也有横、宽各砌三个券道交织成格网式小室的。大龙门口长城的六个敌楼无一雷同,楼内方砖铺地,有砖木结构 的阶梯通向楼顶,楼门有砖拱券和石拱券两种,多为顺城墙走向而开,每楼置二门各通墙体,此壁置窗两个,有的隔门对称,有的具在一侧,无门两侧各置四窗,均为砖券,下层为实体的台子,外用条石数层垒砖,白灰粘接勾缝,呈底大上小的四棱台,高和城墙顶面相平,作中层楼室的台基。
墙台(也称战台):高度与城墙几乎相等,但突出墙外,多设在口子处和城门两侧,四周也有垛口,是兵士巡逻放哨的地方,战时可三面向外射箭,墙台上面原有供士兵休息用的小房子,已全部无存,现地基保存完好,皆为大块石或条石所垒砌。
由于传递军情的重要性,历代对烽燧的管理都十分严格,士卒不得擅离职守,若贻误军情,将以军1处。
烽火台大部建在城墙外侧,但因地形不适也有建在内侧的,从造型看除四棱台形外,还有园台形的,大龙门口长城东段大南城岭城墙东侧有一圆形的烽火台(直径二点五米)就是其中一例。
看完长城以后,我们就到前面的休息亭,小憩一会,听我给大家讲讲对面三座山峰(天关三峰景点)、(大炮山、金华山、抓髻山)的故事。
大炮山:也叫明阳山,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山顶原有两门大炮保护峡谷内的通道,至今炮台遗址可见,与大龙门城堡、大龙门口长城龙门峡谷内的数道绊马索构成了一道完整的立体防御体系。
金华山:金华山最高峰海拔1760米,不但有一望无际的1,还有拉拉湖瀑布,常年流水不竭。很是壮观。金华山还有被称作“活化石”的千年银杏及古建生辉的清禅寺,寺内金代壁画栩栩如生,画技和工艺堪称一绝。1958年秋,一日方圆百里内的百姓突见金华山顶火光冲天,以为发生森林火灾,于是纷纷来到金华山下救火,但到近前却没有发生什么火灾,原来是金华山山体放光,据老年人讲,金华山每60年发光一次,为什么山体放光,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迷。金华山是野三坡尚未开发的一大景区,欢迎各位朋友前来投资置业共同发展。
抓髻山:在三坡一带流传着一首歌谣;抓髻山、铁角坨、石门沟、九尊佛、内三尊、外六尊,谁要看见内三尊,金银财宝往家驮,在山的东侧石门沟的石壁上,有九尊佛像,可是人们见到的却只有六尊,传说谁要是找到另外三尊,就可以得到无数财宝,而那三尊据说在石门的里面,要想打开石门,需要亲兄弟十个和一个长够一百天的双杈黄瓜做钥匙。
很久以前,抓髻山下有一户人家,生了九个儿子和一个闺女,九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家,女儿刚刚出嫁。这一天,九兄弟中老三发现黄瓜架上长了一个挺怪的黄瓜,一个瓜身分成两杈,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和兄弟们,父亲叹了口气说:“唉,可惜了。”儿子们问,这有什么可惜?父亲说;“如果你们再多一个兄弟,咱们就可以打开石门取出里面的财宝了。”他的话还未落,机灵鬼老九说:“这也不难,咱不会算上姐夫,不就成十兄弟了。”一家人齐声说好。
就这样等黄瓜长够一百天,九兄弟和姐夫共十人,聚在一起,每人带一条口袋,拿上双杈黄瓜出发了,临行时两老人再三叮咛:“只能叫哥,不能叫姐夫,每人装满一口袋就赶紧出来,不要贪多。”他们来到石门沟三五丈处有一个弯儿,拐角的石壁上果然有三尊佛像,于是他们顺着石壁走进去拐过弯儿,立刻感到眼前光华闪烁,就见里面金银如山,珍宝无数,中央有一盘金碾子,一匹金光闪闪的马驹正在拉着碾子转,十个人一时全看呆了,过了一会儿老九叫道:“哥哥们,赶快动手吧!”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他们分头行动,把十条口袋全装满了,可是老三还不满足,他想那金马驹是活的,一定更值钱,应该把它也赶上,于是他背着沉重的口袋,走过去把金马驹解下来,拉着就走,那只小金马驹却怎么也不肯住外走,女婿便过来帮忙,这时走在最前面的老七突然喊起来:“不好,快走。”他身后的0紧走几步,一看石门正慢慢关闭,就急得大喊:“三弟,姐夫,快走快……”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听“轰”的一声,石门关上了,一下子,十个人全被关在了里面。
以后就再没有打开过石门,只留下了那诱人 歌谣。
前面就是皇庵商业服务区了,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皇庵的由来:明万历二十六年,钦依总兵吕志如镇守大龙门古城堡,在文化长廊摩崖石刻区可见到他留下的真迹,其妻黄氏温柔贤慧,但连生五女,见无法延续吕家香火,遂劝夫取妾吴氏,吴氏为人刁钻,时时排挤黄氏,屡进谗言,初不信,久以为真,遂一纸休书将黄氏赶出家门,守城将士见黄氏无家可归,其祸端又皆因儿而起,倍感同情,遂捐资在望儿岭山腰之处建茅屋数间,黄氏得以遮风避雨,供奉神明,尔后善良的黄氏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妇女,当地称此为黄庵,因皇与黄音相同,所称作“皇庵”,该庵已毁于民国初年军政动荡之战火。
现在我们大家就来到了“二圣祠”遗址处,“二圣”指天仙碧霞元君和北极直武玄天上帝,是道教所尊奉的神,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在前面已给大家做了介绍,现在就不多说了,至于碧霞元君,传说为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的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她的老家在泰山,所以在北方受到崇拜。明朝时期,不但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元君是一位女皇,连朝庭皇室对她也敬奉有加,碧霞元君在民间有“娘娘”、“奶奶”的俗称,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她的生日,传说这位大慈大悲的女神能替人去病消灾,保佑平安,嗣子降福,深受民众的崇敬。据“祈建二圣行宫碑记”载:玄帝行宫建于嘉清36年,有禅房三间,厢房二间,嘉靖38年又修圣祠一所,方圆几百里,成千上万人进香朝拜,香火极盛,随后几经重修,但都是由驻军武官牵头,当地善人及百姓资助,共同完成的。这一方面反映了道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守城将士乞求平安的强烈愿望,但“二圣祠”在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碑刻及残址,我们计划在此重修二圣祠,恢复它的原貌。
大家请看,在望儿岭的下部,有一巨石形似匣状,传说石匣中装有天书,王母娘娘思儿心切,泪干之日就是宝匣打开之时,故而取名“宝匣天书”。
现在,我们游览完上天沟的天庭胜境,不知不觉下凡到了人间世界,并已进入历史长河,此地就是龙门天关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全长1729米,刻有明代石刻, 同时在这里有“三重防线”,三重防线指三道边城,两侧与山体相连,中间有小西河,做天然屏障,并建有水闸,汛期提起,同时在这里有绊马索数道。大家向左走300米左右会看到石刻“龙门天险”——郇人何东序题(据考证,郇为周代诸候国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
壁立万仞——字高1米,宽1米,题字之人己无法考证。
最为醒目壮观的是“万仞天关”四个大字,字高2.15米,宽1.8米。是明万历已酉年(1585年)秋九月都督御史峰阳贾三近题(贾三近字德修山东峰县人,龙庆进士,授吏科给事中,镇湖广,官至兵部右待郎)。还有石刻“翠壁奇峰、清泉泻涧”和“千峰拱立”等。在文化长廊中石刻内容可分为两类:一为描述山关险要雄伟,以振军威,这类多为楷书,另一类则是描写这里山河秀丽俊美,以激发将士和民众爱国热情的,这一类多用行草写。
刻有“万仞天关”的大断壁地质上讲:它是一条与上天沟仙界瀑断层相连的北北东向花岗岩内大断壁。
为什么会形成万仞天关大断壁呢?
大断壁的形成,是距今248万年——7万年期间,紫荆关深裂活动加强,这里的花岗岩中形成一条近南北向断层,断层以西强烈上升,断层以东强烈下降,形成了“万仞天关”大断壁。
向右走会看到石刻“峰环万叠,险胜重围”这是一种凸体字。这里曾是第二重防线。遗址,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滚木雷石”,就是说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用以打击敌人的武器。
还有古代和节氏漫赋,万山深处见龙关—森林茂盛的群山之中有通往京都的门户。
石壁嵯峨俯塞垣——站在高山之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长城、古堡。
下有清流常不竭——山下的小西河常年不干枯。
上无丛蔓可能援——上面没有茂盛的植物可以攀登和隐蔽。
鸾翔绝顶青霄近——凤凰飞到与云彩相接的山顶。
豹隐重岩紫雾繁——凶猛的动物躲在山峰后不易察觉。
应是宝符曾无秋——勇猛的战士保护着京师 的门户。
京城千里状京原——阵阵捷报不断传到千里之外的京师。
诗句“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分白练飞”是对这里的写照。在这里有“疆域咽喉”之称。“崇山浩水”——钦差看练两门军马太监李明善题。
诗句“金汤万仞,玉垒千寻”——钦依马水口总兵吕志如题。
“峭壁千重”——明万历年(1618年)岁春二月十五日督门王世兴题。
在水中有,三尊石佛像,据说是辽代留下的,大家请看一看。
有诗句谁将天姥宅劈作玉嶙峋——是谁把王母娘娘的宅府劈成了玲珑层叠的山峰。
焦尾惊千叠,桃花映一津——焦尾秦出优美的音律传遍了山谷,盛开的桃花掩映了过河的渡口。
空光摇白练,暮霭动青昊——阳光从山崖的缝隙中透过来,照在小溪河的水面上。
拟作龙门似, 砑见爪鳞——如果把这里比作龙栖息的门户,在深山幽谷里还真能隐约看到的它的爪子和鳞甲。
在这里可见到南楼的遗迹,北楼在修109国道时已被拆除,它们用于了暸望远处,并可以射杀入侵敌人。
(著名编导)谢逢松在这里留下了龙门峡抒情的诗句。
从前,你是山,从前,你是关。
三崖品立,都慨叹,走投无路。
一涧之行,有谁闻流水潺潺,
多少 战争岁月,多少历史险滩,
长城内外,人叫,马叫,
上城下上,狼烟,硝烟,
谁守?谁改?谁忠?谁0?
一场厮杀过后,天露残阳,
万仞石壁上,只见血迹斑斑……
如今,你还是山,如今,你不是关,
长城下,山谷生风,看公路蜿蜓。
乘坐吉普车,我们来了,
没有荷枪,没有执戟,没有握剑,
打开我们的行囊,
是纸,是笔,是墨。
敞开我们的胸怀,
是情的长风,画的流云,诗的涌澜。
看我们挥动铁笔,
把中文、英文、俄文、日文……
深刻在这褐色的石壁上。
看我们高扬键臂,
将和平、友谊、团结、大同……
广撒在这绿色的峰峦!
谁说是“万仞天关”,
我看见路满人间!
听完诗呢?我们就走完了文化长廊,也就游完了整个龙门天关景区,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欢迎各位朋友带着您的朋友人再次光临我们的龙门天关景区。
谢谢大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