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的导游词
时间: 2024-02-02 05:54:32 人气:39
太谷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太谷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太谷的导游词篇1:白塔寺约建于元代初年。相传,成吉思汗曾致书西藏黄教萨迦派法王,萨迦派法王即派当时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这位喇嘛走到兰州时,不幸病故。大元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为了纪念这位喇嘛,在山颠修造白塔一座,以表怀念。
现在的白塔,并非元代所建,而为明代重修,据《重修白塔寺记晰载:"吾兰之河山北,原有白塔古刹遗址,正统戊辰间,太监刘公来镇于此,暇览其山,乃形盛之地,于是起梵宫,建僧居,永为金城之胜境。"由此可见,现存白塔寺,系明正统年间镇守甘肃的太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甘肃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为寺院,并以"慈恩"题寺额,但百姓仍呼之为白塔寺。明代所修白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塔基,高约17米,为实心砖塔。每级每角均有翘起的砖刻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声清音脆。塔的外表垩饰如雪,故称白塔。
白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毫无损伤,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白塔寺院内,南有悬岩阁楼,北有准提菩萨殿,东西两侧各有陪殿数间,陪殿各连小亭一座,四周建筑正好将白塔拱卫于寺院中央,整个寺院居高临下,颇为壮观。
自明代以后,白塔山的寺庙殿宇逐渐增多,成为宗教胜地。在白塔寺西南一带,陆续修建了三官殿、观音洞、药王殿、财神殿、金山寺、禹王庙等;在白塔寺的东南一带,兴建了三教道统词、三皇殿、三星殿、罗汉殿、文昌宫、魁星阁等;在白塔寺的南面,依山势建有十王殿(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宗帝王、四殿五官王、王殿罗天子、六殿卡成王、七殿秦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三、十殿转轮王)。这些寺庙依山势而造,或居黄土层,或居岩崖边,风格迥异,各具风采。可惜因年久失修,战争破坏,大部分倾圮颓废,目前仅剩一殿。
在白塔山半山东侧,有一三楹的高大牌楼,堪称白塔山第一牌坊。牌坊阳面题额"凤林香袅",阴面题额"秀英三台",为清乾隆五十六年皋兰举人李存中所题写。其意是:低头俯视,山脚寺庙青烟镣绕升腾,香气弥漫;抬头仰观,白塔熠熠生辉。与皋兰山三台阁相映成趣。寥寥八字,俯察仰观,前呼后应,道出了这座牌坊承上启下的微妙,实为一绝。
太谷的导游词篇2:仁寿白塔寺位于四川省XX县富加镇奋斗村。 白塔寺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白塔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90),通高14.15米,座宽5.6米,塔身为四面五重檐,底层采用石料,其余四层用佛像青砖砌成。底层开一门,门楣上一匾书刻“今古同心”四字,各层均三面开窗,塔均穹隆顶结构,全用各型预制佛像青砖拱砌。楼梯均一米宽的人行道沿壁螺旋状四十余级可达顶部览胜。
白塔寺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白塔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90),通高14.15米,座宽5.6米,塔身为四面五重檐,底层采用石料,其余四层用佛像青砖砌成。底层开一门,门楣上一匾书刻“今古同心”四字,各层均三面开窗,塔均穹隆顶结构,全用各型预制佛像青砖拱砌。楼梯均一米宽的人行道沿壁螺旋状四十余级可达顶部览胜。
据闻,历史上的白塔寺一带风水极好。西汉时期,白塔寺所在的涌泉山群山环绕宛如百凤朝阳,山上浓荫蔽日,山下景色宜人。左边的飞龙山昂首苍穹展翅欲飞,右边的卧虎山雄踞丘野跃跃欲扑,在地理上构成了虎踞龙盘的格局。据XX县志记载,白塔寺的石壁上确曾刻有隶书体的“虎踞龙盘”四个大字。
在2004年11月XX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中,对于白塔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这样的鉴定:白塔历史悠久,用材料优质,塔身坚固不易风化,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保存完好,具有研究价值。
XX县志记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两次攻占XX县,曾多次到白塔寺来活动。明末清初,清王朝开始清剿边远反清势力,一队清军追赶一群反清义士到白塔寺时,竟神秘失踪,当他们发现地宫洞口后欲强行进入搜寻,由于迷宫作用清军有去无回,为首的将领在震怒之下填塞了所有的进出洞口。
太谷的导游词篇3: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
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猪年饲养量38万头,鸡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 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 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
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太谷的导游词篇4:太谷古城昔日规模宏大的城池,杨柳岸边的护城河,以及一座座入城的石拱桥、瓮城、角楼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古城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古楼与白塔依然如故。鼓楼又称大观楼,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底层以砖为基,开四门,面向县衙,贯通东、南、西三条大街,夕阳西下,登楼四望,满城的青堂瓦舍尽收眼底,三条大街两旁的老式商铺,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历历往事。
听说塔外那么多年不褪色的秘密竟是当年初建时在塔身涂抹了大米糊。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为楼阁式空心制,塔顶为莲座瓶式喇嘛刹,塔腹空心,登塔北望,古城旧貌犹存。晚霞映照下的鼓楼,燕子环飞,令人心驰神往。
寺院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寺宇前后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又显疏朗。无边寺也因寺院中央的这座白塔而更为壮观,白塔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瑰丽精致,塔身体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43.6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塔内底层为小形方室,有磴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最上一层的出檐与平台间筑莲瓣三层,塔顶为宝瓶式塔刹。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56个出檐挑角装饰彩釉龙头,顶悬铁铃,风吹叮当有声,数十里外可见。游客立于塔顶平台鸟瞰全县,十里风光尽收眼底。
日前,太谷县无边寺又多了一处景观:一座重1250多公斤的平安钟被安放寺内。
无边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中的白塔是我国八大白塔之一。该平安钟高1.7米、直径1.3米,重达1250多公斤,目前系晋商故里最大的平安钟。
现存白塔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续修无边寺时所建,实为由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过渡形式的实物例证。寺的东西两侧,还建有碑廊、厢房、藏经楼、配殿、禅院等。现今,殿宇内辟为陈列室,陈列赵昌燮的书法艺术及古木器、刺绣等工艺品,殿宇间花草繁茂,彩绘一新,是太谷县城的主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