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
时间: 2018-10-15 13:00:04 人气:32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的,那么,更多内容,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1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民间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古典建筑,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现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外部结构既威严雄壮,又坚固耐用。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檐角安放骑凤仙人、鸱(吃)吻、狮子、天马等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显示了其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数量及排列有着严格规定,在其它古建筑上(中和殿、保和殿、天安门等)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同时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导游词2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基,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架建筑之一,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整个宫殿气势恢宏。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大修。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还有养心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开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