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杂文 > 剧本

民间搞笑相声剧本《包子的故事》

时间: 2018-10-15 13:24:11    人气:14

  在相声中,其幽默搞笑的语言风格极其受观众的欢迎,是一种特殊的舞台表演形式!

甲 您说这相声儿也都是您自己写作的吗?

  乙 啊,这个相声啊,有我们自己写的,也有人家作家写的。

  甲 我看您就经常写作嘛。

  乙 我是初学呀。

  甲 您别客气啦。您写的那些论文和您的杰作,发表了的那个我都看过。

  乙 在什么刊物上看见过?

  甲 就在那个《中国妇女》。

  乙 啊?

  甲 不是……啊,《苏联妇女》。

  乙 《苏联妇女》呀,我发表的那个全在妇女杂志上啊?

  甲 反正甭管什么妇女吧,在哪个本儿上,我看过。

  乙 看见过?

  甲 看过。您不单是个演员哪,还是个作家。

  乙 作家,我可不够哇。

  甲 您这是客气。您有一定的水平,又经常写作,那就是作家。

  乙 实在不敢当。

  甲 大作家。

  乙 我还大作家哪?

  甲 最近您又写什么啦?

  乙 最近哪,什么也没写。

  甲 噢,最近什么也没写?

  乙 没写。

  甲 那也算作家。

  乙 那算什么作家?

  甲 净在家里坐着!

  乙 坐着呀!我得那么个“作家”呀!

  甲 其实呀,咱们都是初学写作,离作家的水平差得很远。

  乙 这倒是实话。

  甲 我们在解放以后才学的文化嘛。

  乙 可不是。

  甲 现在还不错。

  乙 您什么文化程度哇?

  甲 我呀?初中四年级。

  乙 别说啦!没有这么个初中四年级。

  甲 这是实际情况。我上初中,你上小学四年级。

  乙 搁一块儿啦?

  甲 对,解放以前没念过书。小时候我们家穷,甭说念书,连看念书的权利都没有。

  乙 连看念书的都没看见过。

  甲 我小的时候,刚懂事儿就帮着家里过日子,捡煤核儿,人家烧剩下的乏煤,我们去捡。

  乙 捡煤碴儿。

  甲 有一次我们走在培元小学门口儿,一看人家有钱人家那孩子,上小学?

  乙 唔。

  甲 念书什么模样儿?没看见过,想进去瞧瞧。刚一进去,来了一个管事的把我们都轰出来了。

  乙 连看看都不让?

  甲 大概是因为我们穷,恐怕把他们传染了。

  乙 那能传染吗?哼!

  甲 后来学相声,做艺,还是照样儿受气。

  乙 做艺哪儿有不受气的。

  甲 穷人在旧社会里怎么着也得受气。您说,我们做艺的整天东跑西颠,就为的这个生活。

  乙 为了嘴。

  甲 瞎跑扯一天,挣那俩钱儿也不够吃的。

  乙 那时候生意也太坏了。

  甲 生意也不太坏,你到哪家儿看都客满。

  乙 那么,满座儿为什么赚不着钱呢?

  甲 买票的主儿少哇!

  乙 那倒是。

  甲 真正规矩人老实人才买票哪。

  乙 唉。

  甲 下去查票的那个人最不容易。有几种人你别问,问错了准挨揍。

  乙 像什么样儿的人不能问哪?

  甲 穿军衣的,别问。

  乙 那是那时候的军人,他不买票嘛!

  甲 穿马靴的,别问。

  乙 穿马靴的怎么啦?

  甲 你想,老百姓能穿马靴吗?一定是个官儿呀!

  乙 啊,那么他要是消防队呢?

  甲 ……那他要不是消防队呢?你不得挨揍哇!

  乙 这倒是,那就麻烦啦!

  甲 在日本时期,连穿西服的都别问。

  乙 穿西服的是怎么回事?

  甲 日本翻译。

  乙 好,那更厉害啦。

  甲 戴着个牌儿的,你别问。

  乙 啊?

  甲 你不知道是哪个机关的,不买票。

  乙 这也不能问。

  甲 有时候来个人儿,戴个牌儿还不戴在外边儿。

  乙 怎么样?

  甲 戴在兜儿里头,露一点儿边儿。到这儿不买票,还得烟茶招待。白吃白喝白看戏。一连好几天,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他是哪机关的。

  乙 嗯。

  甲 后来仔细一看他那牌儿,这才知道……

  乙 哪机关的?

  甲 啤酒瓶子盖儿!

  乙 嗐!这位是蒙事的呀!

  甲 这位是假的,你要是问了真的,你就得挨揍。

  乙 那就麻烦了。

  甲 下去查票的主儿得眼神好,一看这位:“您这儿……有票吗?”你看那位……查票的一看苗头不对,赶紧往下问:“您这儿有票吗?”

  乙 这就完啦?不问啦?

  甲 他还火儿了哪!“回来!认识我吗?”坏啦,一问这句话,你难得挨揍。

  乙 怎么呢?

  甲 你没法儿回答,你说什么他都能把你打了!

  乙 你就说认识他呀!

  甲 认识?认识我跟我要票,成心给我难看吗?叭!给一个大嘴巴。

  乙 这就打人哪?

  甲 唉!

  乙 那你要是说不认识他呢?

  甲 “不认识呀?今儿叫你认识认识!”叭,给一个大嘴巴!

  乙 怎么说也是挨揍。

  甲 这群家伙们,对欺负人是有多大势力使多大势力。

  乙 您说多可恨哪!

  甲 旧社会,不论在哪个时期,艺人也得受气。

  乙 艺人哪儿有不受气的。

  甲 在国民政府时期受特务气。日本时期受汉奸的气。

  乙 对呀。

  甲 七七事变以前,受军阀的气,帝制的时候,受那种“皇气”。

  乙 什么叫皇气呀?

  甲 受皇上的气呀!

  乙 皇上?

  甲 有名的演员到时候得进官当皇差,你不知道哪句话就惹出杀身大祸。

  乙 您说,这个艺人犯什么罪过了呢?

  甲 后来盼着呀,封建皇帝被推翻了,改换了民国。

  乙 那就好啦。

  甲 谁说的?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一套哇!

  乙 还是受气?

  甲 没皇上啦,大总统啊!

  乙 噢!

  甲 袁世凯做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大太子办生日。

  乙 大太子。没皇上啦,有大太子呀?

  甲 袁世凯的儿子那不就等于大太子嘛!

  乙 就那家伙?

  甲 仗着他们大人的势力办生日。其实那年他办了四次生日啦。

  乙 啊?他怎么办那么些回生日啊?

  甲 对啦,他一没钱,他就办生日。他一办生日,那些贪官污吏就给他送礼呀。

  乙 他就是为搂嘛!

  甲 大摆筵宴。那堂会戏很讲究。

  乙 都找的谁呀?

  甲 都是有名的演员。在曲艺方面,那天有抓鬏儿赵。

  乙 噢,唱莲花落的。

  甲 好,那天还是什不闲儿带小戏儿。

  乙 这戏可更热闹。

  甲 什不闲儿这宗玩意儿,开场先得打家伙。

  乙 哎,拉架子。

  甲 哎,完了是个群唱儿,先唱几句吉祥话儿。

  乙 怎么唱呢?

  甲 是这样儿唱:“一上台来细留神儿。”

  乙 啊锵(qiang)!

  甲 (唱)“一边福神儿一边儿喜神儿。”

  乙 啊锵!

  甲 (唱)“财神儿手拿着摇钱树。”

  乙 锵!

  甲 (唱)“喜神儿手托着聚宝盆儿。”

  乙 锵!

  甲 (唱)“聚宝盆儿倒有那金马驹子在。”

  乙 啊锵!

  甲 (唱)“金马驹子以上还驮着银人儿。”

  乙 啊锵!

  甲 (唱)“银人儿手拿八个字吧您哪!”

  乙 怎么样吧您哪?

  甲 (唱)“愿诸位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儿啊!”

  乙 啊豆,豆啊,起豆起豆锵!

  甲 对。

  乙 是这样儿吧?

  甲 对。

  乙 这是八句的。

  甲 要是开场啊,唱《锔大缸》,前边也得来四句。

  乙 那怎么唱啊?

  甲 是这么唱。(唱)“一上台来喜洋洋。”

  乙 啊锵!

  甲 (唱)“尊声列位听个端详。”

  乙 啊锵!

  甲 (唱)“今天不把别的唱啊!”

  乙 啊锵!

  甲 (唱)“我们俩人唱回《铜大缸》啊!”

  乙 啊豆,豆啊,起豆起豆锵!

  甲 对。

  乙 《锔大缸》。

  甲 对。

  乙 唱得好。

  甲 那天京戏也好。

  乙 京戏都是找的北京的名演员吧?

  甲 除去北京的名角以外,还派人到上海约来了金少山。唱大花脸的。

  甲 还有周信芳先生。

  乙 嚄!打那么老远来给他拜寿哇?

  甲 谁愿意来给他拜寿哇?不来不行啊!正赶上周信芳先生得病。

  乙 什么病啊?

  甲 过力、受风、重感冒。

  乙 噢。

  甲 你想,那时候唱戏容易吗?排本戏,一连几天几夜不能睡觉,一个戏里赶仨角儿,腾下工夫儿来还得帮着舞台工作。

  乙 你看,那有病就不能来呀!

  甲 本想不来,不来不行啊,去的那人厉害呀!你有病?有病也得去唱。赶上大太子办生日的时候你得病,这本身就是有罪。

  乙 这得病还得现挑日子?

  甲 那年头儿,做艺的连得病的权利都没有。

  乙 您说这叫什么事,那天唱的是什么戏呢?

  甲 周先生来了以后,唱的是《骂毛延寿》。

  乙 噢,唱得怎么样?

  甲 唱得好哇!

  乙 他不是有病吗?

  甲 嗓子不大好,感情足哇!

  乙 噢。

  甲 《骂毛延寿》哇,他一肚子火儿哪,骂的时候他最有劲儿。结果把大太子给骂火儿啦!

  乙 给骂急啦?

  甲 “你不是有病吗?啊!有病还这么大劲儿,骂得这么起劲儿。好哇,一个子儿不给!”

  乙 啊?唱完了不给钱?

  甲 “告诉他们,一年不准他们唱!”

  乙 还一年不让周先生唱戏啦?

  甲 岂止周先生一个人呀!那天参加的艺人,一年都不准唱。

  乙 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呀!

  甲 你说,这一年不唱,艺人受得了吗?

  乙 那吃什么呀?

  甲 当啊,卖啊,后来当卖一空,都改行做小买卖儿啦!

  乙 噢,全部改行啦!

  甲 啊。

  乙 都谁改行啦?

  甲 抓鬏儿赵!改行啦。

  乙 唱莲花落那位?他改行干什么去啦?

  甲 卖切糕。

  乙 外行,行吗?

  甲 是呀。

  乙 外行不容易呀。

  甲 人家内行卖切糕有那套家具,有个车子,推着一轱辘车转胡同儿,吆喝很简单:“小枣儿切糕!黄米嘞切糕!”这个味儿很简单吧?

  乙 很简单。抓鬏儿赵他会这样儿吆喝吗?

  甲 抓鬏儿赵他不吆喝。

  乙 他怎么样?

  甲 他唱!

  乙 唱?

  甲 嗯。

  乙 唱哪段儿呀?

  甲 唱那个……卖切糕。

  乙 卖切糕,还没听过哪!

  甲 现编的词儿。

  乙 他得打家伙呀?

  甲 没有锣鼓家伙,打这切糕。

  乙 打切糕。

  甲 啊。切下一块来搁在这儿,就打这块。(唱)“我的切糕刚蒸得。”

  乙 锵!

  甲 这怎么意思?变两块啦!

  乙 切开啦。

  甲 (唱)“枣儿倒比豆儿多。”

  乙 锵!

  甲 又下来一块。(唱)“准要吃了我的切糕去呀。”

  乙 啊锵!

  甲 (唱)“管叫他寿活八十多!”

  乙 豆,豆啊,起豆起豆锵!那切糕呢?

  甲 满成拨鱼儿啦!

  乙 好嘛,全剁烂啦!干什么也不容易。

  甲 不容易。

  乙 后来周信芳周先生怎么样啦?

  甲 也改行啦。

  乙 他卖什么去啦?

  甲 卖包子。

  乙 噢,卖包子去啦!

  甲 哎。

  乙 那卖包子也不容易,讲究吆喝呀!

  甲 卖包子的分两种。

  乙 哪两种啊?

  甲 一种是专卖包子的,一种是羊肉铺带卖包子的。

  乙 噢,这么两种。

  甲 吆喝出来也不一样。

  乙 您学一学这专卖包子的怎么吆喝。

  甲 吆喝“包才”。“包才!好白了哦的面子儿啵!吃点儿包,闹点儿包,尝尝包儿的馅儿呀!”

  乙 哎,对对,那羊肉铺卖包子的呢?

  甲 小孩儿吆喝好听。“新哎屉儿的,热包儿热的咧,酦面包儿的又热咧!”您听这嗓子多好听?音乐性儿还挺强。

  乙 是呀!那周先生他会这样儿吆喝吗?

  甲 他不会呀!家里头帮着蒸完了包子,不敢往远处儿去,就在门口儿摆摊儿。

  乙 噢,摆个摊儿。

  甲 他刚摆上,街坊邻居都认识他呀,大伙儿就把他围上啦。有人就问:“喂,周先生,您这是卖什么呀?”他掀开布儿拿出一个包子来:(京剧念白)“嘿嘿,卖包子。”

  乙 噢,说话还这个味儿的。

  甲 大伙儿说:“呦,周先生怎么不唱戏啦?怎么卖包子啦?”有人知道的:“少说话啊,少说话。留神!周先生唱戏得罪人啦!”

  乙 “噢,得罪谁啦?”

  甲 “有势力的那个那个……”

  乙 嗯?

  甲 还得瞧瞧。

  乙 谁呀?

  甲 “……得罪那圆子啦!”

  乙 圆子?

  甲 就是那袁世凯的儿子。

  乙 那家伙呀!

  甲 大伙儿一想:周先生这么大的艺术家,干这个哪儿行啊!“咱们大伙儿来买吧!”这个买仨,那个买五个,一会儿,包圆儿啦!

  乙 全买啦?

  甲 哎,周先生手里就拿着这个。一看大家这种情况,很受感动。

  乙 受感动了。

  甲 还有的人说:“明儿您出来也别往远处去,您就在这儿摆摊儿,我们到时候都来买。”

  乙 嘿,挺照顾怹。

  甲 可是大家买完了包子都不走。

  乙 哎,买完了人家怎么不走呢?

  甲 有个要求。

  乙 什么要求?

  甲 “您能不能给我们唱一段儿啊?”

  乙 噢,让他唱一个呀,他唱了吗?

  甲 唱啦。

  乙 唱的是哪出哇?

  甲 是……卖包子。

  乙 啊,那也是现编的词儿啊。怎么唱的呢?

  甲 (白)“列位乡亲!”

  乙 亢来台亢乙切乙台亢!

  甲 (唱[西皮摇板])“未曾开言泪难忍。”

  乙 锵。

  甲 (唱)“尊声列位老乡亲。”

  乙 锵!

  甲 (唱)“只因劳累得了病。”

  乙 锵!

  甲 (唱)“困此得罪这当权的人。”

  乙 锵!

  甲 (唱)“不准我唱戏一年整。”

  乙 锵!

  甲 (唱)“无奈做了小商人。”

  乙 锵!

  甲 (唱)“我这包子是好白面。”

  乙 锵!

  甲 (唱)“我自己和面我自己蒸。”

  乙 锵!

  甲 (唱)“可怜我做艺人……”

  乙 空哐!

  甲 “遭此呃啊啊啊……”

  乙 锵,锵,锵锵乙来锵!

  甲 “运……”(拍手)“包子啊!”

  乙 哎嗨嗨嗨,他干吗哭包子呀?

  甲 拍成馅儿饼啦!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