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庆的搞笑小品《中国变化》
时间: 2018-10-15 13:26:55 人气:38
有关国庆的《中国变化》搞笑幽默的小品剧本,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剧本大纲:
第一幕:
欧阳修用二两银子买了一个月光宝盒,来向苏轼与苏小妹夸耀。苏轼与苏小妹不相信月光宝盒能穿越,便一起提出要试验一下。于是他们三人商定一起穿越到现代社会的中国,看一看一千年以后的中国的文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第二幕:
欧阳修说他们是从古代的中国穿越过来的,目的是要了解一下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女医生便给他们讲解了现代医疗技术,三人听得目瞪口呆,纷纷表示古代的医疗技术太落后了,还表示要学习现代的医疗技术,回到古代好运用。
第三幕:
女白领很热情地给他们讲述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变化。还说中国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使得海内外宾朋光临这里,兴办实业,发展商贸,从事科研,开发资源。欧阳修等三人一起感慨古代手工业存在巨大的落后,并一起表示要在中国投资创业,与时俱进,大展宏图。
第四幕:
姑娘说中国要开展“喜迎十八大,唱响中国”主题文化活动,奋力推进“五个中国”建设,重振明星城市辉煌。不光如此,此次活动还要呼吁热心的社会人士给贫困地区捐款、献爱心。欧阳修等三人强烈要求加入,要跟着姑娘排演舞蹈并登台表演,而且还要捐款。
第五幕:
欧阳修则建议他们一起回去运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去建设古代中国,使古代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苏轼与苏小妹都同意,遂与欧阳修一道穿越回古代中国。
道具:桌子一台、笔记本一台、手机一部、听诊器一副、仿制银两几枚
服装:欧阳修、苏轼、苏小妹三人各自穿一身古装衣服,各自披件绸布麻衣都行。医生白大褂一件,女白领西服一件,女士舞蹈衣服一件。
人物简介:
人物可以是四人或是六人都可以,因为里面有一个年轻姑娘的角色可以由一个人演三个角色,也可以把这三个角色分开由三个人表演.
欧阳修:男,50岁,蓄着长胡须,戴着古代冠帽,是个老顽童,诙谐风趣,行动滑稽,但有些固执,但不失和蔼慈祥。
苏轼:男,36岁,留着一小撇胡须,戴着古代冠帽,爱耍酷耍帅,不是很斯文,爱作诗,张口就来。为人热忱,富有爱心。
苏小妹:女,25岁,打扮得面若桃花,行动优雅,举止曼妙,有些娇滴滴的形态。时不时地批评一下苏轼的一些所作所为。
年轻姑娘:有三个身份;一是医院女医生,敬职敬业。二是女白领,专注于业务工作,为人热情大方。三是舞蹈演员,为唱响中国活动精心排练舞蹈。
幕起:
第一幕
苏轼与苏小妹正在吟诗。
苏小妹: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啊,我们都是千古风流人物!
欧阳修:(疾步走出场)莫等闲白了老年头,空悲切!都别再作酸诗了,我牙都酸倒了!(兴奋地)苏轼、苏小妹,今天我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一个月光宝盒,能穿越哪!快来看看吧!(拿出一个长方体小木盒)
苏小妹:欧哥,不要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再骗啦!
欧阳修:(自信地)我欧阳修向来只说实话,不说神话!
苏轼:(摆着很酷的造型)那你能了有本事给我穿越到非洲原始社会去!
欧阳修:贤弟呀,制造商说这种月光宝盒只能穿越到一千年以后,也就是21世纪!
苏小妹:那我们就穿越到21世纪,去看看中国的经济文化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苏轼:(眼前一亮)这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欧阳修:那就这么定了!待会穿越的时候先跟我深吸一口气,然后跟着我大叫道“般若般若密”!
苏轼与苏小妹同时点点头。
欧阳修:(举起月光宝盒)好开始!吸气!(与苏轼、苏小妹各深吸一口气,然后他们三人一起大叫)般若般若密!
欧阳修率先冲进幕后,苏轼与苏小妹跟着冲进去。
剧本的写作要点是什么?
一、话剧剧本
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不适于上演,被称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们曾用戏剧形式写过不少诗作,也是只供人阅读的。作为戏剧演出活动的文学基础,剧本创作应该处理好本身的文学性和舞台性之间的关系,以演出作为目的和归依。
在实际演出活动中,有的导演根据演出的需要对剧作者所写的剧本进行适当处理,构成一种专供演出的演出本,亦称台本。演出本一般不改变原剧本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
舞台指示:剧本中不要求在演出时说出的文字说明部分。一般包括对剧情发生时间、地点的提示,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对人物形体动作、心理活动和场景气氛的描述等。
在剧本创作中,舞台指示的使用一般应以是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进行艺术创造为原则。好的舞台指示不仅能给剧本增添文学价值,而且能够造成浓郁的戏剧气氛,为舞台体现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剧本的创作
一选择戏剧题材
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何选取戏剧所需要的材料呢?戏剧选材一要合乎文章选材的一般要求,二要切合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
1.选材的一般要求
选择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
要选择当前为群众所关心的题材。
2.要选择符合戏剧规律的题材
①抓住人物,抓住主体
戏剧必须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所以戏剧选材首先要注意必须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且该人物要有强的动作性,能够通过其动作将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
每个人物都为达到自己明确的目的,强烈地不懈地行动着。人物的想、说,都是为了做,而这种“作为”推动了事物的变化,构成了戏剧动作。
②选择那些足以引起性格之间撞击的人物和事件,构成戏剧冲突。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别是世界观对立的人物,各自按自己一致和愿望顽强地行动着,势必会发生冲突。黑格尔说:“因为冲突一般需要解决作为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作剧艺的对象。”
要选择那些人物行动有发展,性格冲突有曲折的人和事。具体说来,应该根据事物矛盾发展的逻辑选择出由几个小曲折,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大的根本的曲折,反映出事物的大发展,构成一个既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的行动过程。
③根据以上规则所选取的材料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二塑造戏剧人物
在创作剧本时,除了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还必须掌握一些将人物写活的技巧。
1.通过行动刻划人物是最生动有效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内心动作。
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
有时一个鲜明的动作,胜过许多台词,不仅清除地显示性格,并且给观众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它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常常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安排在剧情发展的转折或高潮处。但是,人物的重大行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由一连串小的行动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艺术构思中,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围绕全剧的中心事件,为每个人物设计出由许多行动导致大行动的行动贯穿线,遵循这样的人物行动线,层次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塑造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
揭示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动作,有时这种细节动作可能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没有直接联系,但对刻画人物性格却十分有用。
2.着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赋予人物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曾经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而刻划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看话剧《丹心谱》)
在戏剧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借助于作者抒写或内心剖析,也不能完全指望人物的独白,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活动。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
善于把人物投入感情的旋涡,构成人物性格自身的冲突。比如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作者将蔡文姬置于归国途中,承受着感情的煎熬。
善于配置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揭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