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日记 > 经典日记

我的视觉日记读书笔记

时间: 2018-10-15 13:41:08    人气:46

  导语:读了《我的视觉日记》,各位可以摘抄其中的精彩部分,写写自己的感受。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我的视觉日记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我的视觉日记读书笔记第一篇

  感觉迟钝的人往往错过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但过于敏感的人又可能被伤害。因为感觉是靠心灵,思维是靠大脑,而太敏感的心灵是赤裸的,没有被呵护和包裹过,自然也容易受伤,我不愿心灵蒙上厚厚的痂皮,这样外界是接触不到你了,但你也感知不到外界。没有心灵的躯体岂不是行尸走肉?而装上盔甲的心灵则是把自己封囚禁起来。心灵没有自由,变不能呼吸。

  我想来是个很重感觉的人,纵观我这些年大的走向,我人生的重大决定和选择,基本是“跟着感觉走”。大部分这样的决定虽然在许多外人眼里“不明智”,可我自己却觉得它顺乎自然,合乎本性。世上太多的事是没有人能真正说出正确与否的。

  古罗马时期的哲人说的话:“倘若你懂得如何利用生命,那么一生的时间是够长的。”莎士比亚也曾说,错误常常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性格是命运的真正主宰”。中国人将“命”和“运”分开的说法:命是注定的,但运是可以改变的,承认命而不“认命”,可以使你的运改变。如果自己不想改变,那更多的机会也帮不了你。

  摄影与文学、音乐不同,文学能无限制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有极大地自由度,并可以极其细微,极其深入和深刻;音乐能将人的各种情绪宣泄并发展到极为深远的境界,而且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感染力,它是纯感觉的东西,但也因此最容易打动人。这两者都是表现人的情绪感觉的最佳艺术媒介,但它们的画面性没有摄影所表现的那么清晰,那么直观,那么强烈。德语里有句俗话:“一千句话表达不清楚一个画面的内涵。”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女人真正的魅力正是在独立与依赖之间:在人格上独立,在情感上依赖。太独立的女强人当然不可爱而且令人生畏;而过于依赖没有自我的女人天长日久可能会使人觉得乏味,甚至生出一种累赘感。

  幸福是一种使二者平衡的游戏:我们已有的和我们想要的,即愿望和可能性之间的。如果愿望太高而没有可能达到它会使你感到不幸福,相反一切愿望都满足了的人,没有再想要的事,一切都有了,都达到了,可能感到更不幸福,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幸福的人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同时不忘记自己是生活在现在的人;一个选择对自己的才能和可能性有挑战的人;一个对自己的成绩和社会承认感到骄傲的人;一个自尊、自爱、自由和自信的人;一个有社会交往也能享受人际关系的人;一个乐于助人并接受帮助的人;一个知道自己能承受痛苦和挫折的人;一个能从日常生活小事感到乐趣的人;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读到这些,我真的觉得我很接近于一个幸福的人了。

  生活质量当然意味着一种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综合指数,但对我来说,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比物质方面重要很多,我是个在物质上非常容易满足而精神上不太容易满足的人,我赞成“物质上可以平民而精神上要做贵族”的主张。

  我仍然是那个一意孤行,欲罢不能,永无休止地跑着的“小木克”,我跑得仍然很欢畅,很带劲,总在寻找新的刺激点,新的目标,新的路途,总有那么多东西吸引着我。我又像一个小蜘蛛似得编着一只一只新的网,编的专心投入,对周围环境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我想我的视野并不广,对大千世界许多事情不闻不问,知道的太少。但整天会编织那幻想的网,就像小蜘蛛,扑捉可能飞过来的一簇蒲公英的绒毛,也许是一片深红色的秋叶?

  我的视觉日记读书笔记第二篇

  实话说,我不是那种特别爱看书的人。即使看书也是走马观花,看过就忘,而后只知道看过这本书,知道大致情节,至于更深层次的似乎就没什么了。

  拿到这本书,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无论是文字,还是里面的摄影作品都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有思想、有深度,虽然有些作品我可能还没能力真正看懂,但就是喜欢,给我一种心灵的震撼。

  At least we’re flying (我们可以飞了)

  摘录一:日记中我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座右铭:“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所谓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觉得我们虽然遭受挫折,但没有被打败,我们的人格反而受到了一次锤炼。

  (注:此句出自苏轼《留侯论》意思是“一般人受辱,会拔剑奋起,挺身与人拼斗,这并不是真正的有勇者。天下间有大勇的人,是遭遇突然的变故而不惊慌,遭遇无故的冤枉而不动怒。也就是“处变不惊”的人才是勇者。)

  摘录二: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我想起一个诗人朋友临别时对我们说的一段话:“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地面的摩擦力非常之大,要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这些阻力。一旦离开地面,空气的阻力与这摩擦力相比微不足道,飞机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最难的是在起飞之前那一段。”

  摘录三:

  摘录三:我们那时还没有电话,只有地址。我们约定互相写信。最晚在圣诞节放假时我们就能再见,那只不过不到两个月时间。这次分别,好像两杯饮料混合到一起又分成两杯,各自都带了对方的一份离开。心里的感觉也像喝了鸡尾酒那样,甜甜的,令人微醉,绝没有分别的苦涩与难过,只想对每一个投来的目光报以微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怀着这种心情的。而且,我仍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摘录四:我的心情就像随风舞动的芦花,轻得似乎可以飞起来……

  摘录五:那一年时间里我如饥似渴地张大眼睛,看着这陌生而新奇的世界。每天拍许多照片,记许多笔记。

  摘录六: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度,出国前没有乘快车的体验,看着那些很快靠近又甩到身后的景物,我思索着:那么巨大的东西,转眼就变小,再后来就看不到了。人生中的很多事也都会逐渐消失,出国前的波折,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点。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以及足够大,大到可以将距离忽略不计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有永恒的意义。

  几经波折,他们俩终于可以飞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喜悦?激动?一切源于什么?源于他们的真才实学,源于他们的优秀。因为是“不可多遇的”“有特殊才能的”“是七、八年才会出一个的”难得的人才。

  Where to go (路伸向何方)

  摘录一:那段时间我不仅有机会随着小组去法国、荷兰、奥地利、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参观,后来还和俞霖一起去了英国、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等地方旅行,对我们这样从没有出过国的人来说,冲击力是很大的,这也是第一次那么直接地认识异国文化,这和以前抽象的、间接的认识不可同日而语。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机会来认识世界。

  摘录二:他推着我走的情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些年他的的确确一直是推着我顶着风向前走的。

  摘录三:途中经过形形色色的车站,有些热闹繁忙,有些冷冷落落,有天我在日记上写道,这好像和人生的一站一站非常相似,我问自己的下面一站将会是什么样子?在我的生活中变化实在太多,自己也常常不知道几年后甚至几个月后会是什么样子,我是不能设想那种可以看到老看到底的生活的。

  摘录四:有时正是因为海的荒凉与辽阔使心灵受到震撼,常让我有些不知身在何处,失去时空感的幻觉。

  摘录五:有一天落日时分,在爱丁堡火车站的高桥上,我拍摄过一幅桥下铁轨的照片,有的交错到一起,有些又在远处分岔,不知它们伸向何方。霖霖说那照片就像我的人生:有好多路可以走,条条在闪光,很难说哪一条更好,画面上还有那么多枝枝杈杈挡住视线,象征着未来。

  摘录六:艺术最重要的是对艺术与人生的热爱和理解,好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好的人。

  出国一年的时间到了,面临去留的问题,路伸向何方?若留下来,需要有一个工作的位子,或者有人为你做经济担保供你读书,可是这谈何容易?通常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至多被承认两年的“同等学历”,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承认你有毕业设计资格。虽然在中国名牌大学里前后学习整整八年,但在德国并没有认真上过一天的建筑学系课程,也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一种考试。用德语来参加他们博士资格考试,结果考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这谈何容易?没有一定的功底,没有一定的毅力,能成吗?

  Blue candle burnt out(燃尽的蓝蜡烛)

  摘录一:我想起澳大利亚一本小说《荆棘鸟》里讲到的传说中的这种鸟,从它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荆棘树,找到后歇息下来,把身体扎进长长的荆棘刺上,在奄奄一息时,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唱出一生只唱一次的歌。在死亡时它生命的意义才得以实现。

  摘录二:他(安斯佳 Ansgar Schmid)曾多次说过关于死亡的话题,比如说:生命终结了,痛苦也终结了。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少了,但真正极致的美总是给人以悲伤,总有悲剧色彩,因为它和消逝、幻灭总是不可分的。他信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论点: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虚无,我们被虚无抛出,又被虚无吞没。我们囿于日常生活对存在这种毫无根基视而不见,一旦有所领悟,就会主动走到虚无之中去,这样才能超越日常生活,实现独特的自我……人生有那么多死的可能,病死是种无可奈何,老死未必有意义,而人总有一死,无谓的死天天发生:车祸、凶杀、战争……唯有为爱而死才是最神圣的。只可惜很多人没有这种机会体验一种真正的爱、一种值得为之献身的爱。如果说为爱而死是最值得的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大舞台,舞台只是浓缩了的生活的话,为什么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一次罗密欧呢?只是无人喝彩而已,但这喝彩本是无所谓的事……

  他是相信宗教的,他也曾说过,死亡是去往天堂的唯一通路,既然天堂是美好的,那么死亡也不该是那么可怕的了。

  (在我看来,只要活得有意义,就无所谓怎么死了。)

  摘录三:他(安斯佳 Ansgar Schmid)姐姐说他离不开艺术离不开舞台,他只能在戏剧中实现自我,没有舞台他便无法生活。说他完完全全就是著名童话《小王子》那样的人物,在那个小王子眼里,世界上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只知道做那些在他眼里没意义的事,把多提问题、想问题当作是神经病。她说安斯佳的心也和小王子一样,是毫无保护的,完全袒露的,可惜这个世界对他太不合适,就像一株植物,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存活,而环境提供的温度不合适,他又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环境。安斯佳对于她的意义就像那小王子,也在于真诚待人和细心体验生活。她说现在很少有人能这样了,大家都在为汽车和房子而疲于奔命,他们能有点钱和时间去度假就自以为很满足了。人们丧失了一种原本的、自然的生活能力,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大家都想做“强人”,而当今“强人”的标准似乎只是金钱和权力,人生最重要的一些东西被忽视和忘却。

  要想检验谁与谁可以永恒地联系在一起,要看是否一颗心能找到另一颗心!——歌德

  摘录四:安斯佳语:有的女人看去似乎是美的,因为外表漂亮或有吸引力,罗密欧说她们的脸上有着假面具的影子。也有的女人有些美好的东西,但因这只是一部分而非整体,所以留有很大一片空白及不协调。

  一个真正美的女人是在美之上的,所以她才真的美。一个真正美的女人是带有着某种神秘感的、纯粹的、不可触摸的、近乎完满的东西,所有这一切以一种和谐的方式统一在一起,这些成为她的可爱与可贵之处。

  他曾对我讲过卓别林,一个伟大的丑角总是用一只眼睛笑而用另一只眼睛流泪。

  摘录五:这些日子我越来越喜欢湖了。湖虽然没有海的波澜壮阔,却有它的温和与宁静。

  在湖边住的日子我的身心都得到了安静。我几乎每天会看到这湖,在湖边漫步连呼吸也会变得平稳和缓些。

  摘录六:是让那小船永远寂寞地躺在岸上,还是让它在惊涛骇浪中被大海吞没呢?既然船命定是属于海的,那么还是让它到海里去吧,虽然可能生命消失。

  摘录七:我的目光随着这蜘蛛丝向天空移去,天空蓝得像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了滤色镜那样,没有一丝云,那明晃晃的太阳沉默着。我又低下头看那丝的另一端,发现它只是挂在这木栅上千丝万缕的缠在一起的蛛丝的一小段,我想起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句子。我想这滋味是苦的,像那义大利的浓咖啡,苦得诱人,苦得有味道。但这种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

  摘录八:从那时起我开始有点相信命运。门可夫人说,她不相信上帝,只相信有一种超人的力,就像潮汐是月亮的吸引力所引起的一样,以前人们不知道,现在被科学证实了。这超力就是主宰命运的,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广义地说,人们不能完全改变或创造自己的命运,就像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只是这无限的大自然中小小的一分子。

  摘录九:歌德写《浮士德》的意义之一是讲人的毁灭在于对追求的停止,虽然人在追求中会犯错误。他认为只有绝对追求才能实现人的本质,魔鬼之所以敢于打赌,因为他知道浮士德的弱点:总试图得到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浮士德的弱点就是人类共同的弱点。

  浮士德的两个灵魂一个联结于尘世,另一个追求超脱。但只要灵魂居于身体之中,他就永远得不到后者。

  好友安斯佳的自杀给她一种震撼,给了她更多的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还有命运……

  “现在我明白了画家埃舍尔所画的那些怪圈,人常常是在这样的怪圈中从内向外走,又从外走到内。”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