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
时间: 2018-10-16 15:06:23 人气:43
导语: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德育小故事:凳子的故事与小学德育教育
在一篇文章中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德育在哪里?在思榀课上吗?那只是一门功课,学生要的是“分”。在班会上吗?那是比较班级管理!~班主任大都在“例行公事”。在每年有数的几次“爱国主义教育”、“xxx纪念日活动”上吗?那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政绩!可以说我们根本或者基本上没有“德育”,我们的德育事实上只是说说而已。文章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提出可严重质疑,也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德育教育,出路到底在哪里?
后来,在一所县直小学的某一年级班听课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件小事: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的是一节语文课。教师教态大方,和蔼可亲,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其中有一个学生在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本来插到凳子下面的两条小腿把登子带歪了。这位女教师刚好站在他身边,发现后请轻轻地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凳子因此没有歪倒。我暗自夸奖这位教师真有心。当这个学生又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凳子又被他的小腿带歪了,而且老师也没有再注意到。就在我刚刚想帮他把凳子往后挪一挪的一刹那,坐在这个学生右侧一个小男孩“抢”在我前头,悄悄地而又迅速地把即将歪倒的凳子扶正,又悄悄地坐了回去,继续认真听课,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这个小男孩的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在这节课上,这个小男孩不但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且接受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德育教育。虽说一个学生、一件小事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对课改中的德育教育做出一些反思。
一、德育教育实实处处都在。
上面的这件小事并不发生在思课上,也不发生在教师对学生专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它发生在一个谁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之下,如果不是它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可能不会有人再知道这件事。但是即使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男孩在这节课上所受到的德育教育仍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说,德育教育并不一定在专门的思品课上,在教师专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它存在于学生的课堂上、学习中、生活中、存在于学生所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本次课改,把《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说也是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的理念的体现。
二、德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以往,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似乎总是喊得那么高、那么远,而实际并未在学生身上产生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小学里接受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到大学里却要再学习—如何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这种德育教育内容上的颠倒使得我们的德育效果打了明显的折扣。文中的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做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情,他只是帮同学扶了一下凳子,事情似乎太小了。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德育效果却是真实可见的。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对于“乐于助人”这一德育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付诸于行动。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本堂课上,这位女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德育教育的楷模形象。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起到了比不厌其烦的、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也许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所缺的,并不是什么方法、耐心、观念等,而是教师的榜样。想想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的那些诸如诚实守信、尊敬他人、拾金不昧等要求,再想想我们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一些如体罚学生、爱慕虚荣、追名诼利、弄虚作假等行为,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开展了那么多的德育活动,进行了那么多的德育教育,而结果却收效甚微;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六七岁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如此积极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多一些“帮同学扶正凳子”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