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成长故事
时间: 2018-10-16 15:20:38 人气:50
作为一个教师,无论有多大,都应该拥有阳光心态,下面呢我们就来看看教师教育教学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教师教育教学成长故事1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以前写文章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回想起自己从教1年的历程,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经过1年的累积,便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交流成长体会,收获成长快乐.
回首往事,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总会拿“太累了、该放松放松”等托词来给自己业余时间的“放假”找理由;我也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可每当回首这段时光的时候,往往是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少了一份学习,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我不止一次地这样设想,不止一次地感到可怕。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忧患,所以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实,还是不断地在进步。在我这一年的成长路上,杜小的老师们一直在引导着我,激励着我,使得我两次在区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他们的真情帮助。杜小的五十几位教师可以说是是五十几本"人"字的教科书.五十几本能很快发挥教学功能的书;五十几位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为学生编写教科书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才学其实是"书"的内容; 所以我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法国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读书让人明智,读书让人深刻。阅读的习惯对于我的工作、我的成长,帮助是巨大的。我希望可以自豪的站在我的学生面前敢说:我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资料书;一本让他们每天都惊奇的教科书!
如果说,身边的榜样引领着我成长的话,那么自身的不断努力,则是成长的必备条件。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实践出真知,磨砺育新人。用在我们青年教师身上,又是何其的恰当。回想自己这一年的从教经历,感触最多的是工作越忙碌内心就越充实。
一年以来,除完成自己语文教学工作之外,还有班主任工作,也正因为这样我比别人多了一些实践、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还记得正式成为教师的第一节课,那是一年级报道的第一天,一群好可爱的小孩,他们和我一样刚刚踏进这个校园,用着好奇的眼睛和试探的心来认识周边的一切。踏上讲台,第一次说:“上课”,心里感觉还是很别扭的而后听到孩子们用着清脆整齐响亮的嗓音说道:“老师好”,心里那一刻就如被清新的泉水叮咚叮咚地敲着,感到自己神圣的责任,还有从事这份职业的自豪。第二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者的角色,我的工作对象,是一帮天真无瑕的孩子。我想,我的完美形象的塑造,还得从他们身上得以完善。我试着走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结果,三天不到的时间,我竟熟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从姓名、座位到个人的喜好,甚至于每个孩子形体上的细节特征,我也摸得一清二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段日子,我常常能闭上眼睛随时想象得出班级里的现状:谁在认真听讲,谁在左顾右盼,谁和谁在窃窃私语,谁与谁又在大声喧哗……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问的单纯而有趣的问题,也使得自己一直保持着年轻纯朴的心态。
回顾一年所走过的脚印,无论是深深浅浅,无论是大大小小,都有值得回忆的经历。如果说我在“虚心学和勤实践”上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更引起我注意的还是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工作,在探索过程中,“此事躬行”方知浅,学海无涯需努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我借古诗拼凑的心得体会,当作结束语!
教师教育教学成长故事2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 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 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 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 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 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 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 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 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 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 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 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
因为初登讲台, 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 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来源:体 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 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 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 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 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 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 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 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 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 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曾经的一 个导师对我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 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 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 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
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 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 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 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 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 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这节课我 们继续进行下一节。
”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 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 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 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 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 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 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 先通读了新课程这本书,因为我知道,现在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开展了, 我首先应该要做的就是学习新理念;再次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 名家课例,学校也非常关心我们青年教师,记得去年学校就派我们去 Xx 听 Xx 老师的课,从他的课中我也吸取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以用在我 以后的教学当中去,同时,学校里也经常组织我们去听优秀老师的课, 这让我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 随着阅读量和教学经验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现 在我真正地领略到了教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