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时间: 2018-10-16 20:12:48 人气:52
无论古今中外,诚信都是最闪亮的品质,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今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古今关于诚信的故事一记得孔子曾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这话我不同意。有时我想,会不会是弟子们编《论语》的时候记错了老师的话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决计不会抛下那个装着“诚信”的背囊的。这我相信。
中国本来有“已然诺”的传统,说不定比德国人还守信些。《战国策》里已不乏其例,何况还有“尾生抱柱”这样极端的例子。该足以让后辈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后来的演变很出人意料。先是韩非子把“诚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后来,好多权术家将开头孔子那句值得怀疑的话奉为圭臬。无怪康有为写了一本《新学伪经考》,说《论语》是后世无赖伪造的。这种转变在文学作品里也不乏其例。《三国演义》里鲁肃的诚信有目共睹,到头来落得毛宗岗一句批语:忠厚乃无用的别名。有点可悲。悲谁呢?鲁肃还是毛宗岗?
话或许说的有点过分,但真真是因为有些失望之故。新文化运动把这些不好的“文化”都扫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任务,就是尽力提倡“诚信为本”、“一诺千金”的优良传统,并亲自蹈行。这儿说一件事,或许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学新生去北大报到,当天事务确实很多,拿饭票,领学生证,铺床,买热水瓶……这位新生带着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新生以为是工友,就说老师傅替我看个行李成吗?老头说行。后来新生就去忙乎了。从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还在校门口让老头看着呢。他满心愧疚地往校门口跑,也没抱多大希望。谁知那老头颤巍巍地还在那儿等他,白头发在风里飘啊飘的。新生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二天入学典礼,新生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几年后新生也毕业了,老校长说不定又在替哪个刚报到的看行李。新生是我哥,他说这件事的时候眼里仍闪着泪光。
古今关于诚信的故事二1944年冬,盟军完成对德国的铁臂合围,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燃料,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能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但是,在国家崩溃前夕的德国人,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并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谁还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抽调到前线,到处看不到警察,更看不到法官,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也没有发生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诚信。诚信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也正是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