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故事 > 名人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石智勇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 2018-10-17 07:32:46    人气:46

  北京时间8月10日,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国选手石智勇以抓举162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52公斤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举重队本届奥运会的第3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的第8枚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石智勇不为人知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石智勇不为人知的故事

  昨天凌晨,石智勇终于以智慧和勇气“石破惊天”,这枚金牌他等得太久了。曾几何时,“举重神童”石智勇失去了以往的锐气,一些大赛的失手更让人给他贴上了心理素质脆弱的标签。这次出征雅典,石智勇既让人期待,又让人捏了一把汗———先是体重超标急需降体重,后来赛前心理不适应又急找心理医生疏导。但石智勇最终用金牌告诉了世界自己没有问题。

  两年只在家睡了一晚

  石智勇在福建龙岩的新家很普通,不仅只做了简单的装修,而且只摆着几件必要的家具,房子显得很空荡,这么热的夏天家中还没有冰箱。石妈妈说:“新房是市里拆迁时智勇省吃俭用支持家里买的,这样我们已很满意了,其它的以后慢慢来吧!”新家对面的龙岩一中内就是石智勇儿时训练的新罗区少年体校。

  新房买了两年,属于石智勇的那间只堆着一些储物袋,石妈妈心酸地念叨着:“智勇从小到大都没住过这么大的房子,都两年了,智勇回来只睡了一晚。”“智勇小时候,家里只有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住着一家四代五口人,智勇和妹妹长大后,房子不够住,我们就在邻居家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给智勇和他的曾祖母住。就这样一直到智勇练习举重,启蒙教练朱日平看到家中困难,就让智勇搬到他家里,一住就是三年。”

  家人称举重为“拿铁”

  石智勇家人把举重叫成“拿铁”,当记者问起智勇当初是怎样练上“拿铁”的,耿直的父亲石雄信嘿嘿地笑着:“命中注定他要和‘铁’打交道”,“智勇8岁那年暑假和隔壁小孩到龙岩一中玩,听到体育馆里杠铃的声音觉得好奇,就跑去看,教练看到两个小孩惊奇的样子,就问他们想不想练,第二天两个人就去了。”然而细心的妈妈似乎更了解儿子,母亲林雪如一想起智勇当年练举重的情景,就不由一阵心酸:“智勇一直练得很苦,他经常跟我说,一名真正优秀的运动员就应该为国争取更多的荣誉。我们也不光说大话,除了为国争光外,儿子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能让家里过得好些。”母亲身体不好,现在和智勇的妹妹一起看着一家彩票店,父亲下岗两年了,一直在学校门口卖棉花糖,最近学校放假,就又干起了摩托车载客的生意。雅典奥运会快要开始时,家人就什么都不做了,在家里盯着电视,关注着儿子的消息。

  意外受伤无缘悉尼奥运

  记者进门时,石妈妈正为《海峡都市报》上的一则消息着急,上边说智勇的状态不好,有赛前心理综合征,她告诉记者,“他太想赢了,太想拿冠军来改善家里的现状了,他也知道闽西山区培养出一名运动员不容易,自己的身上担负着山区人民多大的期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石智勇从小就特别懂事。朱日平是石智勇的第一位恩师,两人相处了三年。对这个学生,朱教练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小孩挺早熟的”,训练刻苦,从不偷懒,常常训练结束后,石智勇还一个人默默地举上一会儿。刻苦加上天赋,使他很快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13岁那年,他被选到了省体校。在省体校,贫困的家无法支持他太多,一个月就50块钱,13岁的他每天自己洗衣服,因为送出去洗要花钱。

  2000年是石智勇最难忘的一年,奥运会前意外受伤导致退出。无缘悉尼奥运会的智勇情绪十分低落,石雄信夫妇和朱教练一起到北京陪他度过了这段最痛苦的日子。那是夫妇俩第一次去北京,耿直的老两口也不知说什么,就默默地陪着儿子。回家后,父亲还经常给智勇写信,陪他渡过难关。父母偶尔借助网络视频和智勇“见面”,但因家里没电脑,平时想儿子时,就和儿子约好时间后到邻居家上网。妈妈说,两年多没见儿子了,每次和智勇视频聊天,夫妇俩都特意换件体面的衣服。“我们不会说话,有时就嘿嘿笑上几声。”视频聊天成了给儿子减压的方法。

  “智勇太想拿金牌了,心理负担太重了,平时都好好的,一到比赛时就想着要给家里买新房,让我们过得好一点,往往就发挥不出水平。这次去雅典,我们和他说了,我们一切都好,有什么压力,大家分担也能过去。智勇保证了,这次去雅典不会有顾虑,就是去拼。”其实,儿子运动生涯的起伏也历练着父母,石妈妈说儿子的比赛他们不敢看,怕儿子受伤,也怕儿子举不起来,比赛时甚至故意不看,等赛后智勇打电话回来再了解结果。然而昨天他们看完了比赛,石爸爸说,他相信儿子的出征誓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