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故事 > 哲理故事

生活的哲理故事三则

时间: 2018-10-17 17:39:59    人气:3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则有关生活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
 

  识人的智慧

  晋国智宣子想让智瑶为继承人,理由为其“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而智果却不以为然,他看到了智瑶“甚不仁”。用今天的话说,智瑶是个“美而高大,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断,却很不仁厚”的人。

  智瑶的跋扈、贪婪最终导致他一步步走向灭亡。所以智瑶不是他杀,是本性所致的自杀!

  魏文侯选相,问李克,魏成与翟璜选何人。李克说出了自己的看人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直白地说,就是“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

  李克看的,还是那颗心。看心是否沉稳即闲时的亲近,看心是否宁静即富贵时的交往,看心是否公允即显赫时的推荐,看心是否耐得住贫苦即穷困时的行为,看心是否经得住诱惑即贫贱时的舍弃。

  如此看来,无德无才似乎比才胜过德要好些。无德无才者想作恶,智慧不足以构成大恶,尚可对付;才胜过德者想作恶,智慧就成了恶虎身上的翅膀,常人自然无法控制。

  真正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

  三国时,有个人叫袁涣。有次吕布让他写信骂刘备,袁涣不骂。吕布再三强迫他,他还是不骂。吕布急了,拿着兵器威胁袁涣说:“你要是不骂,我就杀了你。”

  这句恐吓的话,《三国志》里是这么写的:“为之则生,不为则死。”在这样的威逼面前,袁涣还是不骂,脸上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对此,袁涣是这么解释的:“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德行不足,才使人感到羞耻,我还没听说过骂人可以让人受辱的呢。更何况,如果刘备是个君子,他不会感到耻辱;如果刘备是个小人,他非但不感到耻辱,还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

  当然了,真正把吕布说服的还是最后这句话:“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意思是,今天我伺候你的时候骂刘备,明天我要是去伺候刘备时回骂你,你觉得这样好吗?袁涣这招效果明显,以至“布惭而止”。

  不友好的美德

  一次,方丈遇到了一位外地的僧人,两个人结伴外出云游。一户人家邀请他们进餐。能够请来僧人,主人很高兴,命令仆人们做最好的饭菜来招待客人。

  但是,这位僧人正在禁食期,当食物上桌时,他只夹了一粒豌豆,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饭菜很丰盛,可他这一顿饭只吃了这一粒豌豆。

  在离开的路上,方丈对他说:“当有人请你用餐时,不要让你的虔诚变成一种冒犯。下次你再这样拘谨,就没人敢再请你了。”

  僧人顿悟。从此,每当和别人一起用餐时,他也像众人一样正常地吃饭了。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