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论文 > 医学论文

浅析药王孙思邈四季养生

时间: 2023-11-12 16:33:35    人气:157

1 春季养生

中医认为,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 风善行而数变, 因此, 春季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 会使人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患上各种的疾病, 正所谓百草发芽, 百病发作, 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就更不容忽视。

在春季养生中, 调养性情至关重要, 春季属于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木, 肝属木, 木的物性是生发, 肝脏也具有生发的特性。因此, 从情绪上讲, 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是有利于肝脏的。所以从立春开始在精神养生方面, 要力戒暴怒, 更忌情怀忧郁, 做到乐观向上, 保持恬静、愉悦的好心态。在待人处事方面,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春属木, 其志在怒, 怒则伤肝, 所以春季养生需做到宽容, 宽容不仅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承纳与相容, 而且意味着内在世界的开放, 表明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宽厚多恕地对人对事, 这是健康品质和高尚索质的表现, 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良方。

春季养生的饮食方面, 关键在于护肝, 酸味入肝, 多食酸味食物能补益肝脏, 酸性收敛, 可防止肝脏疏泄过度, 以免造成肝木克土, 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等问题。对于平素脾虚胃弱的人群而言, 春季正是肝旺之时, 还需注重健脾, 多食健脾的药膳, 例如山药、玉竹、生姜、大枣等。

在衣着方面,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人们将置身于大自然温暖的回归中。但从气象角度来说, 春季是由寒冬向炎夏的过渡时节, 正是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之时。此时阳气虽渐生, 但阴寒未尽。所以, 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 这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 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通俗的意思, 就是春天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 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 再把棉衣送, 说的就是春捂。

2 夏季养生

这里说的夏季包括夏和长夏, 夏属心, 心主火, 长夏属脾, 脾主湿, 火加之湿极容易形成湿热再者, 心主神志, 汗为心之液,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 容易引发阴津耗伤而导致中暑等疾病, 因此, 夏季养生以顾护阴液, 清心祛湿为主。

夏季天气高温炎热, 正所谓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 加之热则汗出, 人们夏季长时间在室外暴晒, 容易造成气阴两伤, 所以夏季不宜长时间在室外逗留, 若是在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必须注重水液的及时补充, 因为津乃液也, 阳在人体是无形的功能, 阴在人体是有形的液体。人的体液占体重的60%~70%, 而炎热最容易使体液丢失, 一次大量的出汗, 就会丢失上千毫升的液体。天热、高温, 大汗淋漓, 就会失掉数千毫升的液体, 所以夏季补液极其重要[1]。

另外, 在居住环境方面, 夏季尤不适宜居住在潮湿之处, 中医认为湿伤肉, 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黄帝内经》指出: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下, 指人体下部, 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上的湿气上蒸有关, 故伤人多从下部开始, 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 在长夏居室一定要保持防潮、隔热, 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2]。

夏季取凉不可放纵。《黄帝内经》说:长夏当防因暑取凉。《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在星月下露卧, 兼使睡着, 使人扇风取凉。《养老寿亲书》中载:夏日, 檐下过道、穿隙破窗, 皆不可乘凉, 以防贼风中人。这些至理名言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然而有的人只顾眼前舒服, 或在暑热外蒸, 大汗淋漓之时, 过于避热趋凉;或在露天席地乘凉过夜, 或在穿堂风处歇息, 或以风扇、空调伴睡, 从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夏季养生的饮食方面, 需经常食用清热祛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苦瓜是夏季饮食养生的一个必备选择, 苦瓜性寒味苦, 有降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鲜苦瓜泡茶饮, 对中暑发热有一定疗效;夏季湿热, 脾喜燥恶湿, 湿困脾胃, 人们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现象, 应该适当多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 如豆制品、蛋类、乳类、鸡、鱼、新鲜蔬菜、瓜果等, 少吃油腻食物。夏季人体水分和盐流失较多, 可以适量饮些淡盐水, 但切忌饮水过多。经常喝绿豆汤、赤豆汤、糊米茶, 既能防暑清热, 又能解毒开胃。而经常饮用有保健作用的茶品, 则有解暑热及爽身提神功效。

3 秋季养生

中医认为, 秋季燥气当令, 秋属金, 金主肺, 肺喜润恶燥, 肺通过气管和鼻孔与外界相通, 故秋季是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肺系疾病的高发时期, 因此, 秋季养生, 重点在肺。

燥邪伤人, 易伤人体津液, 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秘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燥邪犯肺, 可出现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严重者则可出现肺络受伤而出现痰中带血。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脏津液亏损, 故无液下济于大肠, 而使大便干结难解[3]。因此, 秋季滋阴润肺是该季节的饮食之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 如银耳、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其次是要注意少辛增酸, 因为多食辛容易上火, 加剧肺燥, 酸性收敛, 多食酸可以顾护阴津, 减少津液流失。

秋季需进补, 但必须根据气候的变化来进行。秋分前, 人们刚刚经历过酷暑, 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 切忌顿顿大鱼大肉。因为大量进补会增加脾胃负担, 使本来就处于疲弱状态的消化脏器难以承受, 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特别是体虚者, 骤用补药或补品更加难以消化和吸收。秋分以后, 随着气温逐渐转凉, 接近冬季之时, 可进补一些温热的食物。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草枯叶落、百花凋零, 容易让人触景生情, 出现凄凉、忧郁、伤感等悲秋情绪。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因此需特别注重心理养生。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时, 可以通过增加光照, 来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或者饮食咖啡、绿茶、香蕉、巧克力等, 来兴奋神经系统, 从而达到心情开心愉快;或者可以参加一些可以令人精神振奋的娱乐活动, 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或者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到户外边呼吸新鲜空气, 增加日光照射。总之, 尽量做到避免长期处于阴暗、孤独的环境当中[4]。

在衣着方面, 秋季是炎夏到寒冬的过渡时期, 万物萧肃, 俗话说:春捂秋冻, 秋季不宜过早添加衣物, 尽量保持身体处于微凉状态, 逐渐使身体适应外界慢慢变冷的气候。倘若过早增加衣物, 令身体处于微热状态时, 不仅不能预防感冒, 反而会引起内热积聚, 加之秋风渐起, 燥气当令, 容易发生燥热感冒, 甚至燥热咳嗽等。

 4 冬季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时之序也。冬季天寒地冻, 万物蛰伏封藏, 昼短夜长, 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冬属水, 主封藏, 阴气最盛, 阳气最弱, 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于闭藏养阳。

人以阳气的变化作为生命兴衰的特征。少时如初生之阳, 生气勃勃;壮年如日中天, 光芒四射, 但同时开始转衰;及至老年, 阳气衰弱, 身体机能全面下降。因此人的自然生命周期, 实际上是阳气变化的一个周期。而每年四时季节的转换也就是每年阳气变化的一个小周期。和自然界一样, 人体的阳气, 春夏旺盛于表, 秋冬藏伏于内, 这就是人体特征和自然特征的同步一致。冬天的养生之道就是闭藏养阳之道[5]。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冬季是一年四季当中人类需要睡眠时间最长的季节, 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外出, 倘若冬季夜卧早起, 摸黑外出, 长期以往, 定会损伤人体阳气, 冬属水, 五脏属肾, 肾阳损伤, 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

《内经》中称: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冬季除了要保护阳气外, 内补阳气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食补中, 首选羊肉。羊肉味甘, 性温。能补血益气, 温中暖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 补中益气, 开胃健身, 益肾气, 养胆明目, 治虚劳寒冷, 五劳七伤。自古以来, 我国民间即以羊肉作为补益佳品, 如今北方妇女坐月子仍习惯用羊肉来补虚。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杲 (东垣) 就说过:人参补气, 羊肉补形。

5 小结

药王孙思邈非常重视四季养生, 关于它的论述对四季养生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与自然相结合, 一年四季与人生少青壮老年的变化相互呼应, 阴过盛则阳衰, 阳过盛则阴衰, 阴阳调和, 天人合一, 才能达到身体强健、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王有国.暑夏养生助阴制阳[j].养生之道, 2007, (6) :13.

[2]江雅文.夏季养生防湿邪[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5, (8) :68.

[3]王连清.立秋后的收和养[j].健康天地, 2006, (19) :25-27.

[4]滟子.多事之秋养生有讲究[j].温州瞭望, 2007, (20) :136-137.

[5]文强.冬日养生闭藏养阳[j].晚霞, 2006, (11) :32-33.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