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故事 > 成语故事

权宜之计的成语故事

时间: 2018-10-18 02:54:52    人气:29

  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小编收集了权宜之计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释义]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语出] 《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计;不能写作“记”。

  [近义] 缓兵之计

  [反义] 百年大计

  [用法] 多用于某件事;最方便的办法。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改革开放不是~;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成语故事]: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后来,人们引用“权宜之计“这个成语,来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造句]:

  (1) 李自成建立娘子军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往后怎么办,他还没有想好。

  (2) 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3) 坚持不让权宜之计取代原则,不让浮夸掩盖事实。

  (4)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

  (5) 我们租住房屋,只是权宜之计。

  (6) 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

  (7) 律师的真理算不上真理,只是一种言之成理、利己的权宜之计。

  (8) 不知是出于对人力车业影响的愧疚,还是忍辱负重的权宜之计,电车与公共汽车业者平常小心谨慎,尽力避免与人力车的任何冲突。

  (9) 由此,他们认为,职业培训并不只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保持美国社会活力的百年大计,关系到美国在本世纪创造的辉煌能否在下个世纪继续延续下去。

  (10) 科技兴国是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科技发展应高瞻远瞩而不是临渴掘井,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以忧患意识激发民族在科技上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

  (11) 这是米卢的权宜之计!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