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文章 > 人生哲理

小事越钝感大事越自律人生哲理

时间: 2018-10-18 04:41:22    人气:42

  01

  11年前,当我以剖宫产的方式与我家熊孩子见面时,我就知道,自己这一生与这个孩子相遇是从一种钝感力开始的。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在麻药的作用下,感觉就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一棵大树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宣布自己拥有这棵树一样,从此树身留下印记。

  整个分娩的过程,就是麻木的肉身如同斑驳的大树被手术刀一刀刀刻下又缝合,留下深深印记的过程。

  掩盖了一层一层创伤带给人的痛觉,分娩这种人生大事,竟是靠这种不起眼的钝感力解决。

  直到麻药消除后,第一次下床行走,伤口撕心裂肺的疼痛,才让我知道,什么叫做痛不欲生。

  原来不管用哪种方式分娩,痛都会是一个历程。

  唯有如此,母亲这个职业,才会更加充满喜悦感与烦恼的双重体验。

  曾经未生育孩子时的我,很长时间都认定自己,不是一个喜爱小孩子的人。

  直到自己生下了这个孩子后,才体会到一路陪伴,让我深深地爱上孩子并享受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

  但养育之路上,依然会有各种麻烦,如果没有一种对人对事的宽容之心。如果没有缓解痛苦的钝感力能力,我觉得自己肯定会很难撑下去。

  02

  家有熊孩子,如同携带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药包,随着他慢慢长大,永远不知道下1秒会引爆他什么样的情绪。

  记得在澳洲旅行时,他曾为了一个我们大人都觉得毫不起眼的小事,就和同伴生气了,还用了一个让我们瞠目结舌的词。按道理说,这种骂人的词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我们家的。

  可是我当时生气到已经忘记了问他为什么会说这个词,一方面是碍于自己的面子,感觉在朋友面前丢了脸,自己教育好失败。另一方面是第一反应就该马上压制他放肆的行为和过激的情绪。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我们两个都很不愉快,以至于上飞机前,熊孩子都因为我的批评而伤心的哭哭啼啼。

  显然这种沟通方式是无效的。因为没隔多久,熊孩子口中又冒出了那个词。

  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地问他,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这个词的?

  结果熊孩子告诉我,是在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里,还原了大致是有人辱骂动物的一段描述。

  听他这样说,我大致明白了熊孩子的那种心境。

  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很严厉的骂人的词,却不知道这个词使用场景不对带来的杀伤力。

  我选择了私下和他沟通交流,告诉他用这个词的场景以及什么样的人才会用这样的字眼,人和人打交道和人和动物打交道是不同的。

  显然这次的沟通更有效,因为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熊孩子生气时吼这个字眼了。

  这意味着,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地调整自己敏感级,可能有的时候让自己钝感一点,反而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更简单。

  过于敏感,一触动敏感的神经就试图强压和控制,除了让自己的沟通方式越来越无效外,还只能徒增烦恼,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03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她的一位大学同学。

  她的这位同学听力特别好,因此学习时也特别专注。这个女孩不仅是个学霸,还是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柔、高挑挺拔的大长腿美女。

  作为一名外地女孩,在毫无关系和背景的情况下,这个女孩还考上了心仪城市一家收入颇丰的企业。

  很快,她就与大学同班的一位男生坠入爱河,毕业后很快成家生子。看起来人生顺风顺水,着实让人羡慕。

  结果不到五年,她就丢了工作还和老公分居了,目前的状态和离婚并无两样。

  让人诧异的是,她出现所有问题的原因,竟然也是她那过人的听力。

  她本身性格内向敏感,加上听力太好,总听到周围同事表达时一些有意无意的词汇。

  就连别人聊天时,她也总觉得听到的那些词汇是针对自己的,其实和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就这样,她在公司里过得非常辛苦。以至于压力太大精神恍惚而无法正常入睡,这种状况也严重的影响了她和丈夫之间的相处。

  丈夫压力太大,偶尔会通过玩游戏减压,就是对方玩游戏时偶尔自言自语的词汇,也会被她清晰的捕捉到,认为丈夫是在指责她。

  后来导致两人冲突不断,在医院检查才知道,她已经患上了一种类似幻听症的疾病。

  两人总是因为极小的事情产生摩擦,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这个30多岁的男子选择了带着孩子离开家,单独生活。

  可见,生活中是多么需要钝感力,有时耳朵太好都可能是悲剧。

  人需要学习修炼自己的钝感力,降低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才能够长久的拥有幸福。

  04

  看渡边淳一小说的时候,总觉得他把人的心理和欲望描写的入木三分,这可能跟他有医学博士的教育背景有关吧。

  第一次看到他的《钝感力》这本书时,凭直觉就觉得这是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看完之后,不由的感念,这才是真正的生存哲学。

  总体上来说,我也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但是其他方面我又算个没心没肺的人。

  认清自己的性格特征后,学会把敏感交付给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用文字去表达这份敏感。

  而对那些伤心的话和烦心的事,我选择了降低自己的敏感度,这种选择性对待的方式,其实也是在修炼自己的钝感力。

  慢慢地,自己就成了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仿佛在挫折面前,恢复的比一般人快很多。

  正如渡边淳一从医学的角度,讲述了人类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经控制。

  具有正面意义上的钝感力的人,自律神经才不会受到异常的刺激,从而能正常工作,让血管保持舒张的状态,让血液在身体里顺畅流动。

  既然自律神经这么宝贵,如果不用在大事上,而被细枝末节的小事无端消耗,终究会让自律离生活越来越远。

  05

  我虽然热爱文字,但过去从未想过要把写作当作自己的职业。可当开始进入每天都要写点什么的状态后,我发现仅这一件事上的自律,也足以消耗我全部的精力了。

  我是一个坚持清晨五点起床的写作者,这样的生活已经度过了接近两年。就连前段时间在澳大利亚旅行期间,我也没有停止这样的写作。

  我依然会在清晨五点写作,同行的朋友很惊讶,因当地与中国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加之当地又是冬天,很容易成为起床困难户。在她们眼中,相当于是中国时间的清晨三点起床,太可怕了。

  但对于写作这件事的自律,正是我用对生活里其他事的钝感力换来的。

  比如说,我永远是个路痴和方向感极差的人,买东西永远不会主动算账,甚至房间也总有一点小凌乱,很难因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他发火等等。

  虽然看起来这样的自律,依然谈不上算人生大事,但却直接关系到对自我的积极肯定,关系到人生的状态。

  可见,培养一个可以让自己自律的爱好或习惯,并愿意发自内心的去追随,就是囤积了钝感力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人生有限,精力总归是有限,如果为日常小事不断地去消耗自己的精力,那么在真正需要动用自律的大事上,也会把自己有效的宝贵资源过度消耗,最终毫无精力。

  人这一生,欢乐和痛苦总是一对孪生姐妹,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总体大致平衡。

  要想保持渡边淳一说的这种钝感力,不靠大事自律、小事钝感这点本事,可能真的很容易失去前进动力而碌碌无为,最终活成让自己失望的样子。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