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句子 > 励志句子

笨人也能成大师励志成功故事

时间: 2018-10-19 01:41:14    人气:34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山西太原出了个著名的学问大家,他的名字叫闫百诗。

  然而,这样一个彪炳史册的天才,小时候却是个笨得出奇的孩子。课堂内,先生教的文章聪明的孩子早就会背了,一般的也朗朗上口高声诵读了,而他还念不成句呢!得念到上百遍才能连贯地读下来。先生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资质念到老也是白搭,因此也就不怎么管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身体还不好,简直就是个病秧子,动不动就请假了。他的母亲心疼他,害怕他累坏了,就不让他读书。他知道母亲的心情,更不想让母亲着急,果真就不再读书。母亲看他很听话,就不再注意他。哪知他嘴上虽然没读,心里却没闲着,默默地读、暗暗地记。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他就这样读了十年。这十年的工夫可没白下,因为他是用“心”读的,他是将书读到心里去了,这岂是用嘴读书所能比的?突然有一天,他就仿佛有一种天地洞开,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回过头来再看过去曾经怎么也搞不懂的问题,竟然简单得不值一提了。这样的奇迹谁会相信啊?而更大的奇迹还在后边。

  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全身心地扑到对《尚书》的研究上来。因为那时的《尚书》没有一种权威的版本,各说各话,真伪难辨,后人常常无所适从。其实这种混乱从汉代就已经存在了。称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为“今文尚书”,孔安国所传的十六篇为“古文尚书”,只是这部十六篇的孔氏之作,于魏晋之间就不知流落到哪里了,所以它的真面目究竟啥样后人无从知晓。可是忽然有一天,一个叫梅颐的东晋学者却赫然拿出一部所谓的“古文尚书”来,并且也不是大家所了解的十六篇,而是比“今文尚书”还多二十五篇,且有孔安国全部作注。自此以后,梅颐的“古文尚书”就成了权威的版本,一直用了一千多年,凡是治《尚书》者,都以此为依据。可是闫百诗觉得这个版本疑问很大,以讹传讹,贻害无穷。他发誓要将真正的《尚书》甄别出来。他的办法就是下笨功夫,绝不走哪怕是一点点捷径,就像他过去在心里默默念书那样。这一猛子扎下去就是四十多年,牢牢抓住这个《尚书》不放松,终于衰年之际完成了震古烁今的煌煌巨著《古文尚书疏证》,以大量强有力的材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那多出的二十五篇和孔氏所注都是东晋人的伪作,是不值得奉为圭臬的假货。这对于后世学子来说,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他的这部书问世后,犹如石破天惊,顿时使学界失去了平静,因为闫著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好多人已经习惯了的东西,包括利益。很快就有毛西河的《古文尚书冤词》出来与他的《古文尚书疏证》摆擂,全面质疑和否定闫的结论。这场争论波及面广,涉及人多,影响也大,最后的结果是闫胜毛败。《四库提要》是这样定评闫百诗的《古文尚书疏证》的:“有据之言,先立于不败之地也。”闫氏著作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肯定。这部用一生心血写就的巨著犹如大海中的礁石,巍然矗立于历史的风浪中,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那不灭的光辉。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生死与之,做下去,做下去,一直做到最后,哪怕一个再笨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大师!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