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作文 > 中考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时间: 2024-03-16 04:52:16    人气:44

  导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以应对考场上变幻莫测的题目,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李培明:一纸承诺重千金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白家村的李培明,是一名有着200多亩“爱媛”果子的果农。不久前,广州一李姓老板以2.9元/斤的价格,与李培明签下其200亩“爱媛”果子的订单合同,并留下80万元的定金。随后,一上海老板欲以3.5元/斤的价格将其80余万斤“爱媛”收购。面对高达48万元的巨额收益,李培明并没有背信弃义看到价格涨了就违约变卦,而是以一个地道果农的良知,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诚实守信,为三苏乡的蔬果产业竖起了道德标杆。作为东坡区最大的“爱媛”种植基地,也正是由于有了像李培明这样讲信誉、守诚信的道德丰碑,省内外各地每年都有人争相来基地收购果子。

  素材解读

  诚信之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品行。一个人如果撕掉了诚信的标签,那么他也一定是一个担不起责任的朝三暮四的人。李培明在巨额利诱面前坚守诚信,不但坚守住了道德底线,也让别人感受到了这种以身作则的信用。

  适用话题

  诚信、榜样力量、正能量

  王家治:走街串巷学雷锋

  退休老人王家治,和很多老人一样,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但别人是为了锻炼身体,而王老却是为了给大家免费修理小家电。王老这一坚守就是整整53年。他说:“趁我现在身体还好,能为大家多服务一天是一天。”

  王老自20岁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1962年,他在单位利用空闲时间学会修理无线电技术后,多年来一直默默奉献着,帮助身边的人修收音机、小家电。直到2010年有一位听众打电话给芜湖市广播电台,表扬王老免费上门帮他修理收音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仅一个上午广播电台就接到十几个表扬王老的电话,乐于助人的王老才被大家广泛知晓。

  王老义务帮助他人修理小家电53年无怨无悔,甚至不收取任何材料费用。王老自幼父母双亡,是党和政府养大了他,如今子女也都成家立业,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了感谢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素材解读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对于王家治来说,为市民免费修理小家电这样的好事还能做多久,我们不敢断言,但是53年来坚持不断地为市民免费修理小家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说,年轻时候为市民服务凭的是热情,而在古稀之年仍然默默奉献,需要的则是信念,而支撑这种信念的则是心底那一份无私的爱。

  适用话题

  信念、一辈子做好事、坚持

  郑伟:做盲人朋友的“贴心人”

  郑伟,是一位光影故事的讲述者。从2007年开始,他在天津开办免费公益影院——“心目影院”。在这里,志愿者为视障人士讲解影片,每月一次,坚持不懈。“心目影院”通过语言描述电影中画面信息部分,弥补了视觉障碍带来的信息缺失。7年来,“心目影院”文化志愿者团队已有180多名成员,服务视障人士超2万人次。郑伟常说的口头禅是:我奉献,我快乐。

  为了能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讲给盲人朋友听,郑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是同步讲解电影,对白之外的一切需要他来传递。只要对白一停止,他马上抓住这个空隙告诉大家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说得越详细,他们才能越接近“看到”电影。在郑伟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再加上专门为活动配置的专业音响所带来的完美听觉效果,让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电影结束了,大家依然不肯离去,有位盲人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有人从头至尾给我讲电影啊!”得到了盲人朋友的认可,郑伟心里是甜滋滋、暖融融的。

  素材解读

  郑伟用他的一腔爱意,充当传递光明的文化使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使者,需要许许多多像郑伟一样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为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我们社会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帮助。

  适用话题

  传递、文化使者、关注弱势群体

  翁希明:心怀“环保梦”,有诺必行

  “要成大事必先取得他人信任,做一个足可信赖的君子,做到有诺必行,行必尽力。诚信意味着良知、道义和成熟。”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是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希明的座右铭。

  从上世纪80年代萌生“绿色创业”梦想,到90年代初多次创业摸索,直至最终瞄准汽车尾气净化领域,翁希明的一路坚持收获颇丰。2013年,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达到“欧Ⅴ”排放标准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企业。2014年2月,“欧Ⅴ”汽车尾气净化器成功通过德国大众DY项目专家组考核,有望进入德国大众全球供应链平台,这是迄今为止汽车75项核心关键零部件,国内唯一能与世界著名品牌竞争的产品。

  翁希明秉承“君子无信而不立”的人生信条,只要和客户口头承诺的事情,就是不签约、不挣钱、不好办,也要有诺必行。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仅实现年产值4.5亿元,还成功打破了国际三大同业品牌的垄断地位。

  素材解读

  翁希明靠诚信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执着创造出同类产品中与国际三大同业品牌比肩的中国品牌。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十几年如一日对梦想的坚持,诠释了诚信之美、梦想之美、坚韧之美。

  适用话题

  绿色生活、责任意识、梦想、人生信条

  朱晓晖:大孝之女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3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0多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得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素材解读

  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地伺候瘫痪在床的父亲,无怨无悔。朱晓晖用一个女儿的忠孝,诠释了人间最美、最无私的反哺之爱。这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适用话题

  孝心、反哺之情、温暖

  樊敬晶:退休民警做“编外交警”

  “小同学们、小朋友们,为了让你爸爸妈妈放心,放学后请赶快回家”“请你遵守交通规则,向右走,请注意安全”“为保一方平安,共创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会,请大家注意交通规则”。每当清晨的天际泛起一丝霞光,熟悉的声音总是回荡在小镇新开岭的上空,“编外交警”樊敬晶正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2002年2月,退休民警樊敬晶走上农一师十六团团部所在的新开岭镇街头,做了一名义务维护交通“编外交警”。风吹日晒、讽刺挖苦、病痛折磨,直到现在,他依然在坚持。13年来,樊敬晶用坏了6只电喇叭,磨破了10双皮鞋,记录了10本工作日记。真诚付出,换来一方安宁,他先后挽救过8个人的生命、有效遏止各种交通事故近百起。

  素材解读

  樊敬晶没有惊险刺激的经历,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与在一线战斗的警察相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爱管“闲事”的倔老头。但他却用无私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人性的真善美。

  适用话题

  无私奉献、平凡就是伟大、真善美

  祝榆生:坦克之父

  祝榆生,全国战斗英雄,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独臂神师”祝榆生老先生2014年在北京逝世。

  1938年1月,祝榆生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军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八路军武器装备相较日军的落后促使祝榆生刻苦钻研军事技术,根据战斗需要改进和创造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但是简陋艰苦的条件,让祝榆生付出了沉重代价。在一次迫击炮试验排险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

  1984年,即将退休的祝榆生临危受命,担任99式主战坦克总设计师。那一年,祝榆生已经66岁。

  中国作为一个有漫长陆地边境的大国,主战坦克的性能对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祝榆生受命担任总设计师,与科研团队一起协同作战,拉近了我国坦克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几十年的差距。

  素材解读

  面对三代99式坦克研制成功带来的补贴、奖金和荣誉,祝榆生都婉言谢绝。生活朴素,淡泊名利,祝榆生像当初平静地接受任务时一样,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没有任何功名的负累。

  适用话题

  淡泊名利、朴素、默默无闻、平静的心

  吴锦泉:慈善老人

  吴锦泉,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

  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一元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素材解读

  吴锦泉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获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他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磨刀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个个可参与、人人能作为的“微公益”行动。

  适用话题

  慈善、助人为乐、微公益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