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文章 > 感人文章

楹联手抄报大全

时间: 2018-10-29 20:24:06    人气:34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楹联手抄报,欢迎阅览!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与楹联的区别

  不少人认为“对联”跟“楹联”是一回事,其实不然。简单打个比方,对联相当于“造句”,而楹联则是“作文”。过去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有人编了“对联故事”,其趣味性、语文性强,但文学性较弱。就是过分渲染语言技巧,陷进去深了,就以为会玩“文字游戏”才是高水平。 楹联是汉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有达到一定的文学性才能算作艺术,否则也只能是文字匠,如同美术字写得再好,也不能算书法家一样。

  “楹联”一词的产生,显然是为了区别于“对联”。“楹”是柱子,“楹联”是可以挂出来欣赏的对联,与“对联”有雅俗之分。 写楹联跟玩对联全然不同。玩对子是在别人出了上联,已经定下某个格调、格式后,你去附和,其游戏成分是为主导,失去了自由创作的意义。楹联则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作者依靠自己的学识,抒发独特的情感而创作的作品,其过程跟古体诗词的创作相仿。玩对联是找乐,也会有较强的生活实用性,写楹联则更注重其美学意义。

  对联强调严格的“对仗工整”,如同小学生用米字格练习写毛笔字;而楹联则经常跳出框子,不受“工整”的限制,只把思想情感放在第一位,仿佛草书不再受楷体约束一样。楹联主要品味的不再是词的对仗,而是其文学内涵。 当然,学楹联是从学对联开始的,这跟学作文是从造句开始一样。在懂得了对联的规则和技法之后,就要写“作文”了,不能老沉湎于字词的奇巧对仗上,否则也只能把对联当作娱乐工具,进入不到楹联阶段。

  话又说回来,学会造句并不表示就会写出好作文来,不是所有会对对联的人都会写好楹联,毕竟优秀楹联属于艺术范畴,它与作者的学养直接相关。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这是对联。没什么内涵,通用性很强,可以随便挂,是装饰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北戴河孟姜女祠楹联,其实还是玩文字技巧的对联,文学性不强,跟孟姜女主题没有联系,就是好玩而已。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岳阳楼楹联。将其景与《岳阳楼记》的主题相结合,解读了岳阳楼出名的原由,给人以联想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不能挂到别处去,有其独特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武夷山石湖涧楹联。最后一句“色色皆空”,把本来只是玩技巧的对,一下子提升了档次,出现哲学思考,表现出楹联的特点。 这些联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若论对仗工整,自然是对联;若论文学意境,两者就有天壤之别了。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