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作文 > 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阅读

时间: 2018-11-02 03:24:53    人气:46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欢迎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里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绻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就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这样。双休日,在书店寻找辩论赛书籍时,无意中翻看到胡适文集中的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篇文章。

  差不多先生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文中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必须见过他,也必须听别人说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中的差不多先生直到死,都还是会自圆其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他就是这样一个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的“老好人”。但这种“老好人”,我们真的需要吗?凡事差不多就好,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生价值观

  美国总统麦金莱在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说:“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

  每个人都拥有难以估量的潜能,万事“差不多就行”,等于辜负了自己的潜能。换句话说,只有以“完美主义”的态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工作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本来就有出色的潜质,却正因不具备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而另外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但他们尽职尽责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自认为完美,反而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够避免自己也成为工作中的“差不多先生”。好听的家族名字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

  读完《差不多先生传》后,我觉得他真是可悲又可笑。令人哭笑不得。笑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有让人回味的地方。他照出了那些有“差不多”来掩饰自己错误的人的可悲可笑之处。一些小差错,虽然只但是是少了几秒,小了几斤,错了一个小数点……,但绝不能用“差不多”来敷衍。

  我身边的“差不多”可真多!自己说,别人也说。其实,我感觉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差不多先生”。只但是我没有他那样严重罢了。有一次,我学会了一道“炸沙丁鱼”,想给大家露一手。沙丁鱼是要放盐的,我不留意放多了,自己却自言自语地说:“盐差不多就放这么多吧!”结果,一天晚上光让大家喝水。

  不光我自己是“差不多先生”,就连我的同学也是“差不多先生”。昨日,我在做六角虫,有一个地方不会做,就请一位同学帮忙。其实,他那个地方也不会。只听他喃喃自语地说:“就是这样,差不多是这样。”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的六角虫就散架了。还有一次,我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她说:“差不多是这样吧!”结果,第二天我的作业本上有好几个“x”。

  “差不多”,有人把它挂在嘴边。可往往就是正因“差不多”,最后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媒体以前报道,一个工程队挖隧道,承包人将水泥柱改成了木桩,以为这样“差不多”,可不久,隧道塌了!不光死了人,还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个“差不多”换来了惨重的损失。

  “差不多”其实是差多了。“差不多”的思想不能要。如果你仍然把“差不多”挂在嘴边,那你必定要吃苦头的。作为一个国家,大家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走向毁灭。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3)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后,我不禁为差不多先生感到惋惜,也觉得差不多先生十分可笑。

  书中,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情都只追求差不多。他的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成了白糖;在学堂时,老师问他直隶省西边是哪个省,他说是陕西,实际上应是山西;有一天,他为了一件紧要的事情,坐火车去上海,结果晚了两分钟,他就骂道:早两分钟和晚两分钟有什么区别,火车公司8:30和8;32开不是差不多吧?这一次火车晚了还不说,差不多还使他送了命。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找治人病的汪医生,结果家人找来了牛医王医生,王医生用治牛的方法来治差不多先生,结果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说:人们千万不好追求差不多,正因往往是差不多,就毁了一件大事。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4)

  这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这个题目十分搞笑,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留意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5)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透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此刻,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评语:中国人做有一种不认真的态度,总是喜爱说“差不多”,一句“差不多”,刻画了中国人做事的马虎,民族要强大,国民素质很重要!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

  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榜样”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差不多先生的样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这天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医生来给他治疗,可一不留意说成了兽医汪大夫。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错了人,但他觉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给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医治差不多先生,结果但是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在临死前留下了一段“千古佳句”:“凡—凡事,只—只—只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么认真呢?”他死后,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精细,不肯计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都向他学习,视他为导师。中国,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懒人国。

  这位“伟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实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认真的人。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当差不多先生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作业,有一题要用三位小数乘以三位小数,我心想:“小数和整数不就差一点吗?”便把一个小数四舍五入后再相乘,结果,正因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一个得一百分的机会。我也看过身边的例子。有一天,我们篮球夏令营的一个同学为了快点打上比赛,只马马虎虎地跑了两圈就加入进来(平时我们但是要跑上十圈还加压腿的!)结果在打比赛时拉伤了背部肌肉,一个月都没能来参加训练。写作文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肯花时刻查字典、打草稿,还经常虎头蛇尾,想着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后恍然大悟,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样了。我便开始认真起来,要让好变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现出来,打草稿、查字典,最后作文得了一个又一个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罢手的时候,你要回忆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后果。好和更好之间只差一个“更”字,但这一个字足以让我们从失败变为成功。大家就应为这个“更”字发奋,变得精益求精,不让中国在我们这代还是一个“懒人国”。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