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作文 > 读后感

《沉沦》读后感

时间: 2018-11-02 03:34:50    人气:42

  生活中总是有人沉沦,纸醉金迷,有人奋起直追,自强不息。读者们对沉沦这个小说又是如何认识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沉沦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沉沦读后感一

  半夜躲在被窝里看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若没有音乐,是看不下去的。音乐恰巧播到了钢琴曲《我等待你》。这样的音乐很契合郁的文风——也许因为它是《人间四月天》插曲的关系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个年代,想到一样浪漫多情的徐志摩。

  《沉沦》,有什么好的呢?

  看完了,思考,回味都没有。有点失望。

  郁的文笔是好的。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让写出这样痴狂诗句的人像鲁迅一样去深刻地批判,是否是一种苛求?是否《沉沦》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创而非思想的深度呢?

  只是看着小说中的主人公,突然想到自己——同样那么容易把自己困在一个人的小世界里;同样喜欢逼自己,直到自己把自己打败——有一天会不会一样选择。——因为一个相同又不相同的原因?

  应该不会吧。前几天看许飞参加的那期《勇往直前》时,决定了如果哪天真的想不开了,就去澳门“高飞跳”。体验一把自由落体,就当是死过一回了

  接下来看什么呢?有点想看《唐吉柯德》。因为它的作者经历很坎坷啊。坎坷到像一出戏一样地不真实——塞万提斯倒霉到我想发笑了。据说对于所有不幸,他也只是付之一笑。很想知道拥有如此人生阅历的作家写的东西会给我怎样的启示。可是,没有勇气再看长篇了,而且真的是“长”篇啊。

  沉沦读后感篇二

  小说题为《沉沦》,我写此文亦作名《沉沦》,实是我认为“沉沦”这两字妙到了极致。从文章题目到文章内容再返回文章题目,此方为一个完整的轮回。若只有前两步而少了最后一步,距文章的精髓也便远了一步。

  那何为沉沦呢?一颗心于漫漫黑夜中躁动地死去,如此是为沉沦。沉沦不是狂风骤雨似的堕落,而是在“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中慢慢地、慢慢地侵蚀腐化。

  通读全文,才能发现“沉沦”实际上就是这篇小说的母体。这篇小说的任何内容、故事发展线索、感情基调都是从这二字延发出去的,条条蔓延,相互交错,浑然不可分割。

  郁达夫在自序中便写道:“《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面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所以,沉沦在文中的主要载体就是性——性的需求、性的追求、性的苦闷。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因此他把人类行为的根源归结到“性”。那放在文中就是“他”的一切行为有意或无意地由“他”本身的性本能决定。

  留日学生在看到两个日本女学生的时候,不敢上前说一句话,内心紧张害怕。他的心思如今正是被一种大胆和怯弱交织着。大胆是由于本身性欲的渴望;渴望是由于自身的不强大。他的脑子里会“忽然想起刚才那俩女学生的眼波来了。那两双活泼泼的眼睛!”可是他又说道:“呆人呆人,他们虽有意思,与你何干!……复仇复仇,我总要复她们的仇。”“他那火热的颊上忽然滚上了几颗冰冷的眼泪下来。”细看此处,不难发现作者将“火热”与“冰冷”这两重天的东西全部堆在“他”的身上。火热是在说“他”的脸颊火热。他的心火热!他的心在躁动!而冰冷呢?却是一盆凉水直接将他的性欲之火扑灭。这是性欲与现实的冲撞,而冲撞的结果便是性欲的压抑。这是“他”的第一次沉沦。

  性的本欲是最天然最难以掩饰的本能,因此无论“他”逃到何处,也总归是难以摆脱如此炽烈的欲望,他毕竟是作为一个生物体存在于世的。所以,伴随着“草色渐渐儿的绿起来。旅馆近旁麦田里的麦穗,也一寸一寸的张起来,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那里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他每天清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

  不言而喻,此处的苦闷就是性的苦闷。他心里是罪恶的、愧疚的、嫌恶的、恐惧的,他也曾经发下誓言不再“犯罪”,可当他紧迫的时候,便又难以控制了。在生理和生理的双重煎熬下,他的心终于变得扭曲,他的心事一刻也欢腾不起来了,直至“到了学校开课的时候,他的两颊的颧骨更高起来,他的青灰色的眼窝更大起来,他的一双灵活的瞳人,变了同死鱼的眼睛一样了。”性的需求在宣泄中变得更加压抑,这何尝不是第二次沉沦呢?

  既然沉沦不是“一蹴而就”的,那自然有发展高潮之分。我认为,全书的高潮就在“他”偷窥主人女儿的时候。这段描写可谓大胆露骨,却又极为细腻地描绘出他内心道德与野欲的挣扎,“他起初以为一看便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以后,他竟同钉子钉住一样的,动也不能动了。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儿,他面上的筋肉都发起痉来。愈看愈颤的厉害,他那发颤的前额部竟同玻璃窗冲击了一下。”在这肆意而又怯弱地偷窥之后,他想平静又如何平静的了,第二天就疯狂地跑出旅馆,他怕人知道此事,可偏偏周围人好像都知道这件事。愈跑愈发显示出他的慌乱,即便是他跑到山上庄园,也总会有性欲的梦魇缠绕着他。那对男女的偷情倒像是一种预示——无论他如何逃,他总会被这与生俱来的欲望捆绑起来,逃不掉!“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只脚,总不听他的话”,欲望战胜了道德,终于“他”距离沉沦的深渊又跌近了一大步。

  当最后一次放纵以后,他的心果然沉沦到了极点——死亡。无论是强大的日本人,还是柔弱惹人怜爱心地善良的妓 女都是直接将他推向死亡的一把手。他再也不能强自镇定装作无事了,他这次是真真切切地不会笑了。他的宿命在何方?唯有死亡,心死了,沉沦也便终结了。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弗洛伊德认为,适度的性压抑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发展史就是原始性欲的节度史,因此祖国的落后可以归结为性欲的过度压抑,从而又引发了更多的文明落后的问题。所以可以说“性”是本文中极其重要的意象,它是小说发展线索,亦是推动主人公“他”死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郁达夫对性爱的描写。我们自然不可将其简单地与一些低俗色情 小说等同,但他又是决然不同于其他的作家对性爱的描写。便拿村上春树来说,他的小说中也有大量的性爱描写。但他的描写是自然的客观的加工,仅有的加入感情色彩也仅仅是淡淡的难以道出的情绪,用韩寒的话说,就是“吸引女孩子用的”,可以说他的描写是干净的带有青春的明朗的,这便远远不同于郁达夫的描写。郁达夫的描写往往是用一种黑红掺杂的暴力色调去描绘这样的美好事物,因此往往都具有一种暴力美、病态美、扭曲美,甚至难以被世人接受。但这种色调背后都蕴含着一种苍凉,因为他将祖国的感情——大都是一些悲叹加入其中,自然而然地营造出这种效果,在我看来,这便是郁达夫小说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一点,也恰恰是最吸引人的一点。

  总之,这篇小说是围绕“性”来展开的,而这种“性”又通过矛盾法则呈现出来,这样就更具有超越一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或许,这种解读并非作者原意,但作品出世便已独立作家而存在,那么我的推测大概可以成立了。不管怎样,这总归是另外一回事了。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