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传记的读后感
时间: 2018-11-02 07:25:20 人气:41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主席传记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查阅。
毛泽东传读后感(一):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正因时刻的关联,虽然我是一个喜爱读闲书的人,但很多的时候,都是看一些五花八门的书。时刻,如沙漏流逝,不可追忆。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我以前也看过很多名人的传记如李鸿章、张静江、慈禧太后、丘吉尔、戴高乐、罗斯福等等,但是看这本《毛泽东传》却是正因与友人逛书城时候的随手兴致,但我以前就很想看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了,以此重温这段历史、了解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向导,领略伟人之因此成其为伟人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开国之人。这本由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从很客观的角度(虽然有一些谬误的地方,毕竟是外域人士所著)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奋斗、追求、思索、斗争、挫折、坚持、艰辛、胜利、失败、阴霾和辉煌等等,从儿时与父亲的抗争到17岁出乡关,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从万里长征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从建立新中国到大跃进,从庐山会议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一向到逝世。毛泽东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绿化环保
这部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写出了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写出了毛泽东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写出了毛泽东是怎样思考和处理中国革命过程中应对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怎样解决一个又一个常人深感棘手的难题,从而引导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
毛泽东的一生是用心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构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构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发奋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构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状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持续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
自从毛泽东以他巨大的身影出此刻中国大地上的时候起,人们便越来越关切地注视着他,渴望了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正因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所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拟的。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的命运困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他如同上帝般的预言准确而清晰的指示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着人民的精神。并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而毛泽东则是让这个自战争百年来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了世界的民族之林。他的一生不仅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许并但是分。我看了这部《毛泽东传》以后,不仅仅能正确认识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最真诚的儿子是如何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不息的,同时,这部《毛泽东传》还像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一样的启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也只能从这位伟人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中撷取点滴,以感悟这位伟人的迷人风采。
这本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发奋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它的出版,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群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决策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发展和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好处。
虽然,他在建国后期出去了一些错误,使我国停止了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但这些是非功过自有我们后人评说。此刻我们对毛主席的一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他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人格魅力在当时,实实在在的激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人,他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太阳。
此刻,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而去,但是如今读着他的传记,也仿佛和他一齐再次经历了一个传奇的人生,他的一生有很多地方给我们思索的启迪。因此,我看后感触颇多。下方谈一谈自己读他的传记的一点感想:
1、毛泽东少年时就是一个心系社会,很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虽然出生于农民家庭但这样的出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志向与追求。少年时,父亲本打算送他去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走上父亲所安排的生活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回头看看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志向又如何,我们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齐。我们时常会抱怨学习的苦闷那全是正因我们没有学习的志向,为什么读书?因此此刻的年轻一代是需要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的,有了奋斗的目的,当然就有奋斗的斗志。
2、毛泽东是坚持学习的人。
为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潜质,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亟需总结经验时,他更始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他老人家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正因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而对水中思索的体会,估计也是吃了很多水的苦头后的经验总结。而所有这一切,也是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决定的根本,试想,一个整天不思考的人,或者说,不思考正事的人,怎样会对任何问题都有明确的看法呢?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颇深。心中毛泽东的形象不再模糊,而是充满血肉,充满了一种力量……
毛泽东传读后感(二):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正因时刻的关联,虽然我是一个喜爱读闲书的人,但很多的时候,要眼观法律类书,手摸工作中的活儿,还要平凡生活每一天。时刻,如沙漏流逝,不可追忆。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曾几何时,我是多么喜爱阅读人物传记。正因他,能让我更真实更全面更捷径般地触摸到人物的世界。《墨翰墨德传》、《拿破仑传》。《我的奋斗》等书曾让我沉醉不知归路。虽然有市局组织的三个一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堂而惶之的不去只做工作,这也叫给自己一个理由吧了,局长给我们发《毛泽东传》,看着红色的封面上一个金色的毛主席头像,还有黑色的书名、作者,觉得设计很是贴切巧妙,就毫不客气地说:这书是我的了。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就有了和此书的亲密接触。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是我在小学读书时就很向往的地方之一,去年中央要求我们党员要理解党的先进性教育,我有幸作为一名党员,随团去了湖南的很多地方,我去了韶山,主席故居,毛氏祠堂,主席广场,还有就是礼貌世界的滴水洞,看了这些更加激起我对毛主席的深厚的感情。
同样,也深知他给国家带来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毛主席他是一个人,不是神。作为一个人那里会不犯错误。、在那里我也要说到,我在主席的家乡所看到的一些不可肆意的事情,主席已经去世多年,他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人,而不是什么神,我明白湖南人民对主席的感情很深但我们也不差啊!主席本就是无神论者,可此刻我想是表示有些不妥?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最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但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必须,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他的灵感。山,容易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我曾游览过很多的山川河流,如黄山、华山,娥眉山,泰山黄河,长江,洞庭湖,黄河长江乌江的源头,此时我联想毛主席是稳稳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是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踏遍华山,最切肤的感受是奇、险、危、悬。正如毛主席的人生。
看着天外飞来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坚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正因清醒,因此超越自我,造福众生。在他的晚年,退却着摸棱两可着。安静使人富有,也许毛主席的后半生,与城市交融太久,这样,便与安静产生了人为的距离,看不到安静滑过的轨迹,于是,害怕孤独,害怕忘却,矛盾着,痛苦着,一个似乎有迹可寻又无法琢磨的统治者,就象他与周总理的关联,雾里看花,终将是猜测而已。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就应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房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方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爸爸的书柜中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重,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毛主席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这几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我或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心中的那团火在无尽的慌原……
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很流行,对照不一样的《毛泽东传》,感受可能别有洞天。历史是什么?蜗居在城市,文学是生命的空气与养分。有人提出从心理学、病理学的角度探究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想起刘兴雨的《追问历史》,在历史记忆与民间记忆的走廊里穿行,把思想的灵光敲打成一个个的黑字。我们触摸到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点历史的皮毛。
历史就是历史。不问质量,但,我们,有写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