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作文 > 开学第一课

上学期教师公开课《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时间: 2018-11-02 11:40:52    人气:43

  认识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目标:

  1、 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 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 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 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从习惯开始”没有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必无效率;没有良好的习惯,何谈记性、悟性的生成和发展?没有良好的习惯,哪来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学好语文应该要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放声朗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现在小学生还做得比较好,中学生就差多了,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习惯越差。高二、高三的学生你就很少听到他们自觉地放声朗读了。有早读课的地方,早读听到的基本是外语的朗读,而语文的朗读只在一种情况下出现,那就是有老师当面督促或是有课文背诵将要检查时,这种朗读带有明显的应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以为考试不考有声朗读,不必费劲地发出声音。

  其实朗读自有好处。古人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里说的是文言文的学习,那么现代文呢?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朗读可以“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还说即使是自己写的作文,也要拿出来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这就是说现代文的学习仍离不开朗读。朗读与默看比,更容易让人身心俱入,专注集中。避开学习这个功利层面,朗读还能从美学的感受上产生心理的愉悦,体验出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新课的习惯。老师教新课前,学生一定要先预习,做到:1、能流畅地读出课文;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难懂的地方,准备质疑;4、可以根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有了预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才能学得主动。

  (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做好课堂笔记,老师讲的要点,一时还弄不懂的问题答案都要先记下,这将有助于自己课后复习理解和总结积累。其次做好读书的笔记,可以写在书上(自己的书),也可以写到笔记本上。可以是抄录的词语运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赏析点评。俗话说得好“好头脑子,不如懒笔头子”,有时听过、看过,却不如“记过”。笔记可以长自己的记性。

  (四)勤用工具书的习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学生这两本工具书应必备,条件好的还可以置办一些其他的工具书。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词,要勤查,不要想当然。例如高中语文课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处:“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这里“龟”是个易读字,“龟裂片”一词,结合实物,虽带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过去,错读产生了!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这里“龟”有两个读音,前读“guī”后读“jūn”,又认识了一个古地名“龟池”的读音。俗话说“平时学习懒一懒,考试分数减一减”,你容易错的,也是考试容易考的,为什么不勤用工具书呢?

  (五)思考和说话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怕回答问题,总是等老师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学虽然对答案有所知,却怕当众说话。口语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说话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个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优于那些公众场合说话少的人,这也是“用进废退”的道理。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不爱讲话,有的即使说话声音也小,语文课常处于沉闷状态,这是一定要改变的。

  (六)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语文,仅靠《语文》书远远不够。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规定一个高中生三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并开列了课外阅读的书目。高中语文教材还配备了《语文读本》给学生课外阅读。几年下来,我们发现不少学校、不少同学并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处于放任式、束之高搁式。可以说,缺少课外阅读,很难形成语文的悟性。

  (七)勤写勤练的习惯。多写,手不生疏;勤练,熟能生巧。完成课内作业后,适当做点课外练习,对于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补益的。

  (八)整理积累的习惯。这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或是课堂笔记,又或是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比如,整理文言文“为”的读音:1、wéi①当动词用,②表被动,③句末语气词;2、wèi当介词,表示“为了”或“替”讲。经过总结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九)总结得失的习惯。一篇课文教学结束后,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一个专项训练结束后,一次作文评讲后,一次考试后,都要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体会,这样可以巩固、强化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借此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其不足。

  (十)书写清楚的习惯。凡是写给别人看的东西,都要养成书写清楚、文面整洁的习惯。让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让人家难辨认,看得烦躁。中考阅卷、高考阅卷,书写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亏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目的,而是手段。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自主学习”的意识,同学们在习惯养成中走向“要学、会学、坚持学”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后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7)晚自修的语文课计划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记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业硬完成,软作业也要硬完成;

  (10)给人看的东西书写要清楚。

  七、学好语文的意义

  学好语文,高考有门;

  学好语文,事业有成;

  学好语文,人上之人;

  八、总结

  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语文三性记性悟性灵性

  语文境界要学会学能学

  语文学习习惯十个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