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的导游词
时间: 2018-11-05 05:10:31 人气:42
篇一:喀纳斯导游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神秘。
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百花园、哈流滩大草原,还有那久居林中的图瓦人,无不使人留连忘返。每年6月,百花园山花烂漫;7月,白桦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气爽黄叶满枝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块地方比她宁静,再也没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哦,喀纳斯,你是人间仙境,我梦中的情人 … …
时至中秋,我陪同《上海航空》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喀纳斯的土地。
旅行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两天近16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喀纳斯的门户——贾登峪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由大气环流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经过万里跋涉抵达喀纳斯,每年给喀纳斯带来多达 1066毫米的充沛降水。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近800种珍惜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里是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国境内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亚泰加林自然保护区,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杨、白桦以及珍贵的新疆五针松。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喀纳斯地区人迹罕至,珍贵的物种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喀纳斯居住着一位神奇的老人,名叫额尔德什,今年65岁,他生在喀纳斯,长在喀纳斯,深爱着喀纳斯,他用喀纳斯湖边采来的苇草制作出一管“苏尔”,他能用“苏尔”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我们围坐在额尔德什老人身边请他吹奏一曲,他说:“吹吗? 好!吹。”额尔德什老人吹奏的是他最拿手的——“美丽的喀纳斯”。只见老人双目微闭,将“苏尔”竖起来贴在唇边,随着气流的呼出,手指的移动,那美妙的笛声充满了整个木屋,一瞬间,我们仿佛来到了蓝天白云下,来到了美丽的喀纳斯湖畔:山风吹过,树叶婆娑,湖水荡漾,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在生长,虫鸟在鸣唱,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
笛声停住了,万籁具静,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泪珠。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怀抱,在神奇的额尔德什老人身边,我感到了神的存在,我听到了天籁之声。默默地接过老人递过来的“苏尔”,它出奇的轻,薄薄的笛身,细细的笛管,仅开有三个孔,长约五十厘米。我们一边传看着这件奇妙的乐器,一边向额尔德什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您在吹奏这首曲子时想到了什么?
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从小生长在喀纳斯,我看到天神将雨滴洒向人间,雨滴飘飘荡荡落到了树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又顺着树梢滑落到大地,雨水渗入泥土,顺着山谷汇集成涓涓溪流,最后流向喀纳斯湖。风吹来了,湖面碧波荡漾;太阳出来了,树木使劲地生长,整个喀纳斯充满了生机。我吹奏这首曲子时,这些景象就在我的眼前,每天,我都要上山去看那些树,它们是和我一起张大的,有些比我还年长。
老人异常兴奋,话匣子打开就象额尔齐斯河的河水滔滔不绝:我想教我的儿子学习吹“苏尔”,但是他总是学不会,他是小学的老师,他有工作,很忙。
看来“苏尔”的演奏技巧快要失传了。
如果将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比喻为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那么,喀纳斯就是雄鸡高高翘起的灿烂夺目的尾翎。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篇二:喀纳斯导游词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神秘。
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百花园、哈流滩大草原,还有那久居林中的图瓦人,无不使人留连忘返。每年6月,百花园山花烂漫;7月,白桦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气爽黄叶满枝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块地方比她宁静,再也没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哦,喀纳斯,你是人间仙境,我梦中的情人 ? ?
时至中秋,我陪同《上海航空》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喀纳斯的土地。
旅行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两天近16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喀纳斯的门户——贾登峪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由大气环流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经过万里跋涉抵达喀纳斯,每年给喀纳斯带来多达 1066毫米的充沛降水。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近800种珍惜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里是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国境内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亚泰加林自然保护区,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杨、白桦以及珍贵的新疆五针松。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喀纳斯地区人迹罕至,珍贵的物种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喀纳斯居住着一位神奇的老人,名叫额尔德什,今年65岁,他生在喀纳斯,长在喀纳斯,深爱着喀纳斯,他用喀纳斯湖边采来的苇草制作出一管“苏尔”,他能用“苏尔”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我们围坐在额尔德什老人身边请他吹奏一曲,他说:“吹吗? 好!吹。”额尔德什老人吹奏的是他最拿手的——“美丽的喀纳斯”。只见老人双目微闭,将“苏尔”竖起来贴在唇边,随着气流的呼出,手指的移动,那美妙的笛声充满了整个木屋,一瞬间,我们仿佛来到了蓝天白云下,来到了美丽的喀纳斯湖畔:山风吹过,树叶婆娑,湖水荡漾,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在生长,虫鸟在鸣唱,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
笛声停住了,万籁具静,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泪珠。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怀抱,在神奇的额尔德什老人身边,我感到了神的存在,我听到了天籁之声。默默地接过老人递过来的“苏尔”,它出奇的轻,薄薄的笛身,细
细的笛管,仅开有三个孔,长约五十厘米。我们一边传看着这件奇妙的乐器,一边向额尔德什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您在吹奏这首曲子时想到了什么?
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从小生长在喀纳斯,我看到天神将雨滴洒向人间,雨滴飘飘荡荡落到了树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又顺着树梢滑落到大地,雨水渗入泥土,顺着山谷汇集成涓涓溪流,最后流向喀纳斯湖。风吹来了,湖面碧波荡漾;太阳出来了,树木使劲地生长,整个喀纳斯充满了生机。我吹奏这首曲子时,这些景象就在我的眼前,每天,我都要上山去看那些树,它们是和我一起张大的,有些比我还年长。
老人异常兴奋,话匣子打开就象额尔齐斯河的河水滔滔不绝:我想教我的儿子学习吹“苏尔”,但是他总是学不会,他是小学的老师,他有工作,很忙。
看来“苏尔”的演奏技巧快要失传了。
如果将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比喻为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那么,喀纳斯就是雄鸡高高翘起的灿烂夺目的尾翎。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那拉提草原导游词
在新疆旅游线路中,西线草原风情游的伊犁旅游景点有迷人的果子沟、威严的惠远古城、我国最早开放的陆路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等,到处是肥田沃土,流碧溢绿,一幅江南盛景。也许你对这样的景色司空见惯,但在荒漠戈壁的新疆旅游,可让每个新疆旅游朋友感受另一番情趣,这就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你到新疆旅游游览伊犁那拉提草原避暑纳凉决不枉行。下面为朋友提供那拉提草原导游词。 那拉提草原清泉密布,溪流似网,山中林木繁茂,居高鸟瞰,莽莽草原起伏如缎,白色的毡房星星点点,饮烟袅袅,一幅美不胜收的绚丽画卷。草原、蓝天、白云与森林融为一体,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植被丰富的天然地貌,形成了气势磅礴的西部风光,斑斓多彩的民族风情,2005年那拉提草原被评定为中国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2011年1月那拉提草原荣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新疆旅游景点中第四家获此殊荣的景区。 那拉提草原地理环境
那拉提草原位于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境内,在东经85°17-28′,北纬43°01-15′之间,地处天山腹地,位于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以巩乃斯河上游及那拉提山北坡的山地为主景区,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这里既有独特的西域草原风光,又保留着浓郁古朴的哈萨克族民族风情,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可谓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每年6月至9月,草原上各种野花开遍山岗草坡,红、黄、蓝、紫五颜六色,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著名的新疆旅游观光度假区。2007年初新疆旅游景点那拉提草原又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那拉提草原自然景观
那拉提草原的最佳旅游季节一般在7-10月,处处绿茸茸的,远看像是铺了一块很大很大的“毯子”。清晨气温大约20摄氏度左右。黄褐色的牛和白色的羊,三三两两地在跟前悠然散步,五六座毡房已升起了炊烟。阳光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不断改变着巨幅油画的色彩和线条。
远处雪山耸立,山脚下莽莽苍苍翠绿的塔松、高昂的白桦和苍古的杨树、榆树,好似一群刚柔相济的伟丈夫,他们阳光下的剪影,灿烂温柔地向草原倾泻着。开满密若繁星般五颜六色小花的绿草原哟,也醉在飘溢着奶香的阳光里。使每个新疆旅游游客宛如在神话中漫游,游人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美丽生动的家而感动。“家”的旁边,还有潺潺河水在唱着草原的牧歌。那拉提草原,这样一个由草原、森林、河谷、山体组成的自然风景区,你置身于
篇三:喀纳斯导游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神秘。 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百花园、哈流滩大草原,还有那久居林中的图瓦人,无不使人留连忘返。每年6月,百花园山花烂漫;7月,白桦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气爽黄叶满枝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块地方比她宁静,再也没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哦,喀纳斯,你是人间仙境,我梦中的情人 ? ?
时至中秋,我陪同《上海航空》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喀纳斯的土地。
旅行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两天近16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喀纳斯的门户——贾登峪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由大气环流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经过万里跋涉抵达喀纳斯,每年给喀纳斯带来多达 1066毫米的充沛降水。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近800种珍惜植物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里是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国境内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亚泰加林自然保护区,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杨、白桦以及珍贵的新疆五针松。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喀纳斯地区人迹罕至,珍贵的物种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
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
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喀纳斯居住着一位神奇的老人,名叫额尔德什,今年65岁,他生在喀纳斯,长在喀纳斯,深爱着喀纳斯,他用喀纳斯湖边采来的苇草制作出一管“苏尔”,他能用“苏尔”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我们围坐在额尔德什老人身边请他吹奏一曲,他说:“吹吗? 好!吹。”额尔德什老人吹奏的是他最拿手的——“美丽的喀纳斯”。只见老人双目微闭,将“苏尔”竖起来贴在唇边,随着气流的呼出,手指的移动,那美妙的笛声充满了整个木屋,一瞬间,我们仿佛来到了蓝天白云下,来到了美丽的喀纳斯湖畔:山风吹过,树叶婆娑,湖水荡漾,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在生长,虫鸟在鸣唱,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 笛声停住了,万籁具静,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泪珠。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怀抱,在神奇的额尔德什老人身边,我感到了神的存在,我听到了天籁之声。默默地接过老人递过来的“苏尔”,它出奇的轻,薄薄的笛身,细细的笛管,仅开有三个孔,长约五十厘米。我们一边传看着这件奇妙的乐器,一边向额尔德什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您在吹奏这首曲子时想到了什么?
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从小生长在喀纳斯,我看到天神将雨滴洒向人间,雨滴飘飘荡荡落到了树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又顺着树梢滑落到大
篇四: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姚振海)
一、概况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现在这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二、喀纳斯景区(点)介绍
(一)喀纳斯风景区名字的由来
喀纳斯名字的来历。“喀纳斯”的地名有多种解释,曾被解释为图瓦语(突厥语),“喀纳”是“哈拉”的转音,原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原为“水”,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意为伟大的神圣的湖。对“喀纳斯”的解释我个人最推崇的是“王者之水”。过去喀纳斯叫“哈恩苏”,这是蒙古族图瓦人普遍的说法。“哈恩”就是“汗”或“可汗”的意思,“苏”就是“水”。翻译成汉语就是“可汗之水”、“王者之水”。
(二)喀纳斯风景区成因及历史沿革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塞湖。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礼,冰川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以它巨大的刨蚀与搬运能力作用于它所经之地。如今喀纳斯湖一道弯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羊背石景观在喀纳斯湖周围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湖泊。
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到证实。处于在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历史沿革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
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辖理。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绪三十年(190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民国3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境。民国8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19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区域隶哈巴河县。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是年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三)喀纳斯风景区气候与生物
喀纳斯风景区气候
喀纳斯景区地处欧亚腹地,属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因其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加之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由于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团通过额尔齐斯河河谷直接进入该区。景区夏季云雾阴雨天居多,凉爽宜人,冬季又长时间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环流控制,加之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变化大,森林密布,故寒而不剧。景区降水充沛、湿度大,蒸发小,一年中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
喀纳斯风景区生物
喀纳斯湖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 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
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5科8种,昆虫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喀那斯湖中还生存者一种被人认为是“湖怪”的稀有鱼类—“大红鱼”。
(四)喀纳斯风景区景点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描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
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五个唯一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篇五: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姚振海)
一、概况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现在这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二、喀纳斯景区(点)介绍
(一)喀纳斯风景区名字的由来
喀纳斯名字的来历。“喀纳斯”的地名有多种解释,曾被解释为图瓦语(突厥语),“喀纳”是“哈拉”的转音,原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原为“水”,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意为伟大的神圣的湖。对“喀纳斯”的解释我个人最推崇的是“王者之水”。过去喀纳斯叫“哈恩苏”,这是蒙古族图瓦人普遍的说法。“哈恩”就是“汗”或“可汗”的意思,“苏”就是“水”。翻译成汉语就是“可汗之水”、“王者之水”。
(二)喀纳斯风景区成因及历史沿革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塞湖。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礼,冰川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以它巨大的刨蚀与搬运能力作用于它所经之地。如今喀纳斯湖一道弯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羊背石景观在喀纳斯湖周围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湖泊。
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到证实。处于在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历史沿革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
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辖理。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绪三十年(190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民国3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境。民国8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19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区域隶哈巴河县。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是年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三)喀纳斯风景区气候与生物
喀纳斯风景区气候
喀纳斯景区地处欧亚腹地,属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因其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加之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由于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团通过额尔齐斯河河谷直接进入该区。景区夏季云雾阴雨天居多,凉爽宜人,冬季又长时间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环流控制,加之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变化大,森林密布,故寒而不剧。景区降水充沛、湿度大,蒸发小,一年中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
喀纳斯风景区生物
喀纳斯湖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 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
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5科8种,昆虫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喀那斯湖中还生存者一种被人认为是“湖怪”的稀有鱼类—“大红鱼”。
(四)喀纳斯风景区景点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描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
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纳斯之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五个唯一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