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范文 > 发言稿

高中起始年级学生教育的三点思考的全校班主任会议发言稿

时间: 2018-11-10 21:11:08    人气:77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在整个学校的大环境中,或许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年级,江苏的高考模式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高二有小高考,高三有高考,而高一的学生刚经过中考的搏杀,似乎有理由松弛一些;且尚未分科选修,思想上往往很茫然。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茫然中虚度了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深挖地基的一年,是心理品质逐渐突出和需要经历磨砺的一年,更是学习品质和方法趋向科学和成熟的一年。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他们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等、靠、帮”上;我们的很多老师也不明白,他们并不知道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不知道高一学生面对九门功课的压力和无助。我们的老师提前把学生架在一个“高考”的高台上,学生则离自信越来越远,苦不堪言。其实说到底,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高一的学生到底有多大?

  这学期我担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实验班。先不谈实验不实验,高一我实实在在有八年没教了,他们的集体意识有什么特征,他们的思维更偏向于什么类型,到了新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环境,他们的心理期待如何,我都很生疏了,而这些恰恰是我能做好工作的前提。而我在学生眼中,真正是一个老教师了。我和他们父母的年龄相仿,做了十八年班主任,从“70”后一直教到了“90”后,这些学生的成长背景是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以及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他们时尚、聪明、挑剔、个性强,做事极端,且不善与人交流,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那么,当“70”教师遭遇“90”后学生,我怎么做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良师和助手呢?

  据说游国恩先生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总要给他们讲做好研究的八字真言,叫作“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想,用在班主任工作上,道理是一样的。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初高三毕业班带多了,一年要出成果,既要解决常规上的遗留问题,又要在中考高考中拿出成绩给方方面面看,不免急功近利,暴戾刻薄,霸王硬上弓。没有平和的心态,不是温良恭俭让的做派。就象一个孩子从小给别人带大,交到自己手里,总归看着不大对劲,既没有脾性上的沿袭,也没有血脉里的亲近,自然就有一些隔膜。了解学生需要有一个跟踪期,班主任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没有一等三年的耐心?

  一、我认为做好高一的班主任,首先要从关注这个起始年级的心理特征入手,把高一的学生当高一的学生来看待。我们未必要给他们讲高考模式,未必要给他们讲就业形势,未必要他们讲目标是考什么大学,并且把他们的目标贴在墙上,因为他们真的还小,他们真的还很稚嫩。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刚开学一个多星期,就有家长来跟我讲孩子要转班,这个家长也是一位教师。我当然吃了一惊,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吗?原来这个孩子好几次打电话回家,说自己是班里最差的,周围同学的成绩都比她好,周围同学完成作业都比她快,在宿舍里没有人理睬她,她感觉不到任何关爱,据说母女俩在电话里都哭了,女儿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说,没有啊,她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因为爱看书,作文好,同学都称她才女呢,要换班,这又从何说起呢?

  答案是从一次作文中找到的。那篇作文题目叫“肩膀”,我带的上届高三同学也做过。高三的学生到底老到,应试教育成果显着,“肩膀”都不写肩膀,立意太浅,都从象征意义上入手,象征重担,象征责任,象征道义,象征基础……到高一来做,两个班学生八成以上就写肩膀,大部分是爸爸的,因为坚实,少部分是妈妈的,还有爷爷奶奶的,还有同学朋友的,都有一个带泪的故事,都有同一个作用,在失败、失落、痛苦、无力、无助的时候用来依靠,用来抚慰。我于是明白了,我的学生们真的还小,他们的心灵真的还很稚嫩,从前他们都有一个依靠,家人,老师,现在我们不许他们依靠了,我们要求他们自主了;从前不曾住宿的现在要照顾好自己的冷暖,从前宠着的公主要打扫一个礼拜卫生,一不留神要扣分,一扣分还要批评,批评之后还要打扫一个礼拜,新环境,新面孔,新节奏,九门新课的压力……他们的焦虑、无助,我们知道吗?班上有一个姓朱的外地学生,泰州人,父亲在阴江打工,空闲时间回老家摘银杏卖,供孩子读书。结果从树上摔下来,腿摔断了。打工的厂效益不好,象他这样假请长了,可能连工作都要丢,孩子是想靠肩膀而不得了。我们会说,这是必须经历的,该怎么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当然也知道,可他们的焦虑、无助,我们真的知道吗?作文评讲课上,我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说:“对不起,我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好,只要我们知道。最近,我班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我去交作业本,经过语文办公室,看到老师您坐在位置上备课,或者在走廊尽头吸烟,我心里就觉得很温暖。班主任能让他的学生感到踏实、放心,这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这是我很少听到的褒奖,我让学生觉得温暖了!或许是因为我知道了他们的心理,我愿意暂时借一个肩膀,给他们依靠吧。

  我看一些年轻的老师,特别是年轻的女老师,没做班主任的时候,温柔腼腆,举止优雅,说话细声细气;一做班主任,就大刀阔斧,风格强悍,说话声色俱厉,我真的很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讲,连女老师都不温柔了,我这一把眼泪,去捧给谁看?

  当学生屡战屡败,万念俱灰的时候,我们不妨就说:“不着急不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当学生屡错屡犯,惶恐不安,认为不可能发生尊重的时候,我们尊重他,彼此双方都会收获始料未及的喜悦。

  最近读了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其中有一个有一个段落叫“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是很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他们的苦恼更多了,却没有成人可以当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经常遭到挫折,有时很迷茫,有时有些发狂,可有多少人能体谅他们呢?”“你只有去体谅学生,以他们的苦为苦,,你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将它们作为提高教学业绩的工具”“体谅不体谅学生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观念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①。或许我们并没有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来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从人情人性的角度,我想,一个教师也应该有这样的关怀。

  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会更善待我们的家长。高一刚开过家长会,一位退步很大的同学在周记里写:“我爸爸回来,第一句话就对我说,他真高兴啊!”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第一次坐进了高中的班级。他只是初中生,这辈子没体验过高中生活。他说,当老师在前面讲话时,台下鸦雀无声,就好象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课一样。爸爸很享受这样的气氛,但他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当年的起点上了。我想,如果我因为他女儿的退步,一顿批评,恐怕伤的是两个人的心,那一点美好,那一点伤感的诗意将荡然无存。

  二、把高一的学生当高一的学生来教育,我希望我的学生亲近自然,关注他人,感悟生活,希望他们在高一的时候多积淀,让自己厚重起来,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的教室里,没有张挂三年以后的高考目标,并命名曰:“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没有张挂“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做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等令人心灵紧张、破釜沉舟似的口号,取而代之是“宁静致远”、“心旷神怡”的两幅书法,教室后面添置了一个书柜,三百本书是我和学生共同捐献的,是我一本本亲自挑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书;班级的园地里也不是难题和难题解答,而是一幅幅美妙的书法作品。在闲暇的时间里,我的学生在看书,在摘抄,在练字,我说我们的班级就叫“书香门第”。这就是积淀,不仅是人文素养的积淀,更是心理品质、情操的积淀,对于一个起点年级的学生来讲,收益的恐怕不止高中三年,而应该是一生。

  赵宪宇老师在他的《教育的痛和痒》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任何教育,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任何教育又都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期望思想品德和学习素养都可以量化,可以在一天中完成,可以急功近利。实际上,人的思想灵魂的东西,是一个终身修养不断演进的过程。”②

  在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真的是康庄正道。

  三、同时我也认为要关注高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因为这也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高中生应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指导学习方法,但我认为,在高一阶段,可能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走向,这不仅关系到学习,更关系到他们对现实世界,对生活的思考和发现。现在的高一学生大都还是感性的,感情用事的,有时候就不能真正的反思和总结规律。比如,月考小结,期中小结。学生的长篇大论里,真正有多少对以后的学习是有价值的?举个例子,一个男生这样做月考小结:“那碍眼的分数在心里挥之不去,自卑、愤怒、怨恨、后悔,一起涌上心头,整个人快要爆炸了!想想爸爸妈妈在家里日夜等待我的好成绩回家,我真想给自己两个大嘴巴,但我不会;我真想躲在被窝里肆意的大哭,但我也不会,我要拼命的去学!”我说情绪很饱满,发泄也应该,但管用吗!现在我看他们的期中小结,客观冷静,条分缕析,由面到点,富有实效。

  平时的学习我也建议建议他们多理性分析,比如期中考试前,我就建议他们花点时间列一个问题清单,贴在课桌一角,在复习过程中,解决了一个就打一个钩,看能不能在考前消灭这些敌人。当然,问题的生成是动态的,不是可以量化的,但学生至少知道理性分析的重要性,也知道不能带着问题上考场。每次测验,班里有了最高分,特别是满分,我就一定要把它张贴在“好花共赏”园地里。我告诉学生,满分是什么?就是高度,就是完美,当你觉得攀得挺高的时候,望头上看看吧,最高的山峰你还没到,那个山峰叫满分。别光顾着惊叹,去仔细看看,满分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关注心理也好,关注思维特征也好,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教育行之有效。前段时间,我让学生做了一件事,把全校贴在教室后墙的班训,挂在四周的条幅全部抄下来,这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班主任的治班理念。我无权评价其中的优劣,但学生会有喜欢不喜欢,学生会觉得哪些是能触动心灵的。我要让学生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然后我会认真考虑一个命题:“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励志语言。”我想我只有能给学生号脉,才能下方子。

  说心里话,我还是挺喜欢做班主任的,也只能到喜欢的高度。班主任多年,建树不多,遗憾不少,本想且战且退了,后来发现班主任工作几乎成了我呼吸的一种方式,怎么退?我爱用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自勉:“你用心灵写诗,学生用心灵读你。”

  那些学生,形形色色的,行为和心灵,多多少少带了我的痕迹的,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高一这个起始年级,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灵去关注的,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意义非凡,二十五年前,我高一的语文老师的一堂作文课,让我立下了终生从是语文教学的大志;十九年之前我搞的一次主题班会,让我成了市里有名的主题班会的策划者。2008年,我在一次大会上说:“我的志向是做三十年班主任,带五十个毕业班。”现在,我愿意带更多的高一起点班,他们,可能更需要我。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