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莲台山游记散文

时间: 2018-11-11 01:19:26    人气:58

  2015年1月3日一早,我们一伙驴友乘大巴车出了济南城,来到了城南远郊的九重天景区,准备从这里穿越去泰山西北麓的莲台山。

  我们爬的第一座山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虽然不算高,却比较陡峭。因为刚开始爬山,体力充沛,因此爬到山顶,我也没觉得有多累,只是脑门上已经汗涔涔的了。我们休息了有十分钟光景,缩短了下队伍的距离,便开始沿着山脊往莲台山方向前进。到达一处垭口,只见前面的山脊狭窄陡峻,令人望而生畏,大家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这时领队赶上来了,他说我们不爬这个山脊,太危险了,大家往山下走,沿着崖壁上的小路,安全些。走在绝壁上,下瞰,一眼见不到谷底,但因为坡崖上生有稀稀落落的树木,心里便踏实了几分;仰望,只见一大片齐臻臻光秃秃的的石壁耸立着,像要压下来一般,也令人惊悸。

  过了绝壁,又攀登上一处山脊,远远地看见一座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像一道屏障似的横亘着。有驴友告诉我说,那就是莲台山。像期待已久似的,我心里一阵激动。有驴友指着靠近山顶的一处洞口说,那就是著名的娄敬洞。也许是我们已经爬了两座山了,体力消耗过半,见那个洞口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从心里边也有点犯怵了。

  山谷中有个小山村,叫娄峪,有几十户人家,从山脊上看村舍像排列的火柴盒似的,一览无余。接近村子的谷坡上有座小庙,门楣上“玉皇庙”三个字模糊不清,刚好认得出来。庙不大,不过三间房子而已。庙门紧闭,里面黑咕隆咚的,有点瘆人。庙前面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干粗大,有成人两抱粗,树枝上高高地挂一口大铁钟,也许很久以前这庙里住过和尚也未可知。

  我们从娄峪开始沿着山坡小路往娄敬洞攀登。原本在山上看那个娄敬洞并不算高,可是一旦攀登起来,又觉得像在登天。我们爬爬歇歇,歇歇爬爬,渐渐地接近山半腰了。回首山下,远远地看到有小部分落在最后面的驴友尚未下到谷底的村子,还在对面山坡上那座小庙前面休息呢。这时,忽然听见前面有驴友喊道:到山洞了!我忽然像打了一支兴奋针,仿佛浑身突然增添了力量,攀登的脚步也加快了,终于攀上了洞口。

  洞口呈三角形,高七八米,宽十几米,下宽上尖,像一只巨大的虎口似的。洞口前面是个平台,像是人工修的,但是何时修的不可考证。站在平台上,远眺东南方向,岱顶依稀可见。南壁跟有巨石如虎形,据说这里原有神龛,供奉范蠡、张良、娄敬三位神像,可惜“文革”期间遭到毁坏,但庆幸的是有金代皇统年间的石刻保存了下来:“汉朝娄敬先生号草衣子,住洞迄今千三百年矣。洞有古塑范蠡、张良先生之像,今者住洞道人徐真道及禹城善人张彦等。”我想,范蠡、张良、娄敬三者,都不是一般的人物,能隐居此处,可见此洞非同一般。我们休息一会儿便进洞。洞内宽处足有二三十米,高处达三四十米,甚为宽敞。洞壁犬牙交错,凹凸有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再往洞里走,由于光线不及,变得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打开手电,可见洞内有洞,洞中有山,洞壁上钟乳石奇形怪状,似人像兽,如果不是结伙进来,我自己是绝对不敢深入的。据说洞顶栖居着数以万计的蝙蝠,但我们四五个人一起进洞,也没听见蝙蝠的动静,洞里静悄悄的,也许蝙蝠们都在休息,无暇搭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吧。地面上比较平坦,我们走了大约有七八十米,在洞内拐个弯儿,就看见了一丝光亮,我知道离西洞口不远了。因我的手电光照不足,有些洞壁看不大清楚,只觉得模模糊糊有点瘆人,我想仔细看看,但那几位驴友走得很快,已经落下我一大截了,我自己在后面也不敢久留,便匆匆瞥几眼,跌跌撞撞地紧跟驴友出了洞。估计洞长足有一二百米。

  出了洞,有位中年男子在洞口摆个摊儿,售卖一些药材、柿子饼、核桃之类的山货,还出租手电筒。我与他闲聊几句,得知他是娄峪的村民,利用冬闲在这里做点小买卖。我问道,这山上还有什么景观?村民指着南面山峰道,那半山腰有座张良祠,张良祠上面悬崖上还有个王母洞,都值得一看。我又问,这里还有与娄敬有关的古迹吗?村民说,我们村里原来有座娄敬庙,但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毁了。想起东面洞口石壁上原有范蠡、张良二位之神像,也被人损毁,娄敬庙也未保存下来,令人十分惋惜。

  休息会儿,我有心再去看看张良祠和王母洞,但看看洞下面的深谷,虽说有台阶,但下山再返回来绝不会轻松,因此又有点犯怵。张良也是刘邦重臣,与娄敬是好友,传说退隐后也来莲台山与娄敬一起隐居一段时日,因此莲台山山上出现一座张良祠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位驴友劝我说,别去了,如果去了,一两个小时也回不来,以后机会多得是。我借坡下驴,也就作罢。村民建议我们去前面不远处山崖上看看那座小庙,说里面山坞内还有几个洞穴也不错。于是大家一起往山崖上的小庙而去。经过一个小石门,进入了那座坐东向西的小庙。小庙像是刚修葺过的,雕梁画栋,比较雅致。到了近前,才知道是座玉皇殿。庙门敞着,大堂正中供着玉皇大帝的神像,但好像罕有人来,香火也不怎么旺盛。玉皇殿北侧,一个山坞内,分布着若干个山洞:火龙洞、八卦洞、三清洞、仙姑洞等几个洞穴毗连着,相距都不远。我依次序每个洞穴都瞅一眼。火龙洞、八卦洞都不深,里面空洞无物,没什么可看,比较无聊。虽然洞外都有块导游牌子介绍洞名来历,但我觉得那些说辞都像是杜撰的,有点糊弄人。仙姑洞位于火龙洞北面十几米处,洞口石砌,内有仙姑神像,因无人陪伴,见洞里黑黢黢的,我也不敢贸然进入,只在洞口瞅几眼罢了。洞口外面有块牌子介绍道:据碑文记载,公元1539年,道姑商大霞在此修身,八十多岁,攀登南边梯子崖、王母洞,能上下自如,身轻似燕,洞因此而得名。据到过王母洞的驴友介绍,王母洞是一处竖井状的洞穴,洞上有洞,洞口比较狭窄,仅容一人攀登,即使年轻人攀爬上去也不容易。三清洞紧挨着仙姑洞,洞不深,内供奉有三座石刻神像,分别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像前面有祭品、香火,似乎有人来祭祀过。像后有平台,台上立有三个无头天尊像,可能是早期神像,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毁坏的,令人叹惜。

  回到娄敬洞口,见后面的驴友还没有赶上来,连领队也掉队了,我们几个人就有点坐不住了。我说,他们会不会在东洞口吃午饭呢。有驴友说,不会吧,领队说了,咱们都到山顶再吃饭。我看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半了,我们已经等了将近半个小时了。我们几位驴友都没有带对讲机,在山上手机信号弱,因此无法与领队取得联系。我们几个人一商量便决定登上山顶边吃饭边等着他们。

  离开娄敬洞,沿着台阶往山顶攀登了不足百米的的距离,山崖上又有一座小庙,与刚才看过的玉皇殿大小有点类似,也是雕梁画栋,像刚修葺过一般。不过这是一座佛殿,庙楣处有“主佛殿”三字,内供着一尊三四米高的石佛。佛像保存完好,令人欣慰。庙宇的两个窗户的窗棂都是整块石头雕成的,比较罕见,也不知道这里边有什么讲究。

  离开主佛殿,登山的台阶便到此为止了。从此到山顶全为陡峭的悬崖,但好像有人攀登过的足迹。我们便循着别人的脚印,拽树揽石往山顶艰难攀登。我们边歇边爬,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攀上了山巅。

  登上山巅的那一刻,顿时山风凛冽,寒气袭人。居高临下,俯瞰周边景色,只见重峦叠嶂,薄雾蒙蒙,苍松、黄草、怪石组成的冬日山色主调,依然秀丽多姿,就像一幅水墨画儿,令人心旷神怡。我在山顶观赏了一会儿风景,浑身的汗水一霎就消了,便觉得冷飕飕的,于是大家在向阳的山坡找个避风处坐下歇息。

  此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大家都饿了,于是围在一起聚餐。山南面峡谷内有两座水库,好像都没有结冰。前怀一座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长条翡翠似的卧在山下;另一座在东南方向,离得远一点,像一大块近似圆形的金子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我们一边吃着饭,喝着小酒,一边谈天说地,欣赏着山野风光,惬意极了!

  饭后,因为喝了点小酒,我便觉得有点困意,于是拿出吊床来铺在身边厚厚的干草上,枕着登山包,躺下休息。在这隆冬时节的一个中午,能在莲台山顶睡上一觉也够潇洒浪漫的了。山顶上空气十分清新,天空似深秋一般高远,没有一朵云彩,蓝得出奇。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和煦温暖,我不觉间竟然进入了梦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驴友喊我。我起身一看,见驴友们都攀上了山巅,有与我相熟的驴友调侃道,老牛真会享受啊!我会心一笑,与大家一起沿着山脊往济南卧虎山水库的既定方向而去。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