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跳蚤读后感范文
时间: 2018-11-11 18:53:30 人气:73
今天中午,终于将《大象与跳蚤》最后的十几页匆匆读完,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读书是需要连贯一性一的,我这种每晚5,6页的进度,将某瞬间激发的顿悟驱赶的无处遁形。因为之前的拖沓,我像完任务似的将最后的十几页吃掉,但食之无味,因为没有上心。现在仅凭记忆将对这本书的感受记录于此。
大象,形容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一个一团一体,一个我们依附于其中,想获取归属感的地方。
跳蚤,形容一个独立的个体,脱离开组织,用“孤独”来换取自一由,用“成就”来换取个人影响力。
是依附于大象好,还是做一个独立的跳蚤好,作者并未给出直接的答案,但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未来世界会“出现更多跳蚤”这一事实,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作者将论述的主体,放在如何做好一只跳蚤,作者所使用的论据,则多为自己的实际经验。
作者通过对社会形态,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自一由工作者会在将来出现,这是解决目前很多社会难题的必然方法。关于这一块,我多数忘记了这其中的逻辑,但是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事出有因,经济、政治无不相互渗透,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上纲上线,从最本真的源头查线索,我们想提高,想发展,就不得不放开自己的视野,从更高层的角度去观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经济、政治等都投入一定的关注,当读的书够了,积累够了,思考够了,自然很多问题想明白了。
以前觉得,人不依附于一个组织,是没有保障的。当自己毕业找到这个工作时,觉得仿佛一辈子都安稳了,都定型了。读完这本书后,首先认识到:稳定于一个企业有时是对自身能力的制约;其次意识到:一个组织的发展变化以及命运,不是靠个人努力所一操一纵和改变的,所以纵然日后我很努力,企业仍会走上了黄昏之路,所以,我要做的仅是在公司期间,培养自己的见识和发展自己的人脉,锻炼自己的能力即可;再次,我可以坦然接受日后自己及家人的创业想法,并有了方向,自己如何做才能帮助家人更加顺利。
首先对自己负责,然后对项目负责,最后对公司负责,这将是我一日后的工作,秉承的最大忠诚。这不是自私,而是更成熟的认识自己与公司的关系,更理一性一的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大象与跳蚤读后感二:《跳蚤与大象》读后感德鲁克的一个比喻,讲公司规模大小的优劣。各有各的好处,有船小好掉头的意思。
另外,转一个思维定式的文章: 《跳蚤和大象》
跳蚤的弹跳力是惊人的。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会迅速地跳起来,高度甚至可以超过自身高度的100倍。但是,实验室里的跳蚤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情形。实验者先把跳蚤放进玻璃杯子中,跳蚤很快轻而易举地跳了出来。然后在杯子上罩一个玻璃罩。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里,都撞到这块玻璃罩,自然也就跳不出去。连续多次后,跳蚤绛低了起跳高度,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玻璃罩以下。过了一些时候,实验者把玻璃罩拿掉,结果跳蚤再也跳不出杯子。实验继续进行。实验者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直到连起跳的窨都没有,最终,即使取掉了玻璃罩,跳蚤也不能再弹跳了,而变成了“爬虫”。跳蚤弹跳高度降低,甚至变成“爬虫”,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碰壁”的结果。
你也许说,那么点儿的跳蚤,力量太小了,当然容易被罩祝那么,我们再看看大象。谁也不会怀疑大象的力量,大象如果使起劲来,难以想象有什么东西可以拦住它。但是,马戏一团一里的大象,却不是这个样子。马戏一团一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象调皮贪玩,所以,训兽师用绳子把小象拴在木桩上。这时候的象,力量还很小,经过多次的努力,都没能挣脱木桩。时间久了,只要把象拴在木桩上,它就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会很安分地听任束缚了。慢慢地,象长大了,变成了大象。大象已经力大无比,可以搬很多很重的东西。但是,在每次表演后,大象却依然很安分地被绳子拴在木桩上,似乎它根本不能挣脱这个木桩。大象甘愿被木桩拴在那里,并非大象没有力量,而是由于一次次被拴住的经验,让它觉得木桩的力量比自己的大,是可以拴住自己的东西。于是,便不再去和木桩较劲。
这就是“心理定势”中跳蚤和大象。
在很多情况下,人也跟跳蚤和大象一样。面对一个目标,人们最初都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目标,就会灰心丧气,认为这个目标是自己永远都不能达到的。于是,自己心中的“玻璃罩”罩住了自己,“木桩”拴住了自己。由此,忽视了自身潜能的激发,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忽视了外界条件的改变,忽视一切达到目标的可能一性一,最终失去了希望和信心,放弃了尝试和努力。这便是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让人陷入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一次次丧失唾手可得的机会。
大象与跳蚤读后感三:《大象与跳蚤》读后感今晚一直在读《大象与跳蚤》。
我觉得自己跟汉迪一样,对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对目前组织形态的走势等有相似的看法,站在同样的出发点上。他是这么写的,“不动如山的温莎古堡,不失为一个研究外界不断变迁的好地方。
“当时,我的人生历练并未准备好当个自谋生路的跳蚤。”
“我从艺廊、戏院、电一影一院、音乐厅学到的东西多于教科书。”
“在大型组织中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可先将这种心灵追寻暂时摆一边,金钱、地位与身份会伴随职务而来。将时间卖给一家公司,就代表你接受他们对成功的定义,至少在你卖出的那段工作时间,你是接受的。”
汉迪说得很坦诚,也直指人心。
“不可避免的,过去是现在及未来的一部分。我在人生相当后期才发现,如果我要自一由工作,当个跳蚤,我就要对自己真实,虚伪是徒劳的。要虚伪,可以,但我是谁呢?”
“正如擅长魔幻写实的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自传的序中所说:‘人生中发生过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得什么?如何记得?’”
读汉迪,也许就象看心理医生一样,不一定是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而是要借助他们来认清自己的本质。这是个“照镜子”的过程,就像汉迪说“多数人不会羡慕我现在的写作及演讲的工作,因为这样的生活既孤单又恐惧。所以别真的从事我的工作,我只希望本书能鼓励读者,在未来那么不一样的世界里,谱出自己动人的生命乐章。”
当你开始寻找的时候,需要的信息和答案就来了;当你开始动手的时候,目标、方向和资源也就开始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