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沉痛悼念吴凯先生的经典散文

时间: 2018-11-12 11:39:37    人气:39

  2017年12月17日早上,突然接到县文联朋友电话,说吴凯先生昨日凌晨走了。我听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感到非常的惊愕,半响回不过神来。为了证实此事,我又打电话给我局两名同事,不可置疑,吴老真的是走了。

  就在前几天,我曾经与吴老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参加全县村落历史文化普查工作会议,并与之坐在一起,觉得他精神还算不错,看不出他有多大的病变,他不时地与我搭讪着。又过了几天,县志办通知我到该办公室拿村落普查材料审核。到了县志办,看到吴老正坐在办公桌前埋头修改文稿,我走过去问道:“吴老您认识深圳的李平吗?”吴老说:“认识,但不懂得玩微信,与他联系少。”见到他那么忙碌,我就不好意思多问了,拿着材料就走了。但却没想到,这次与他见面竟是最后的一次诀别!

  吴老是一个老文化人,在文化战线任职时间最长,对徐闻县的历史文化研究很有造诣,徐闻人都称他为“土专家”,几任县委书记都说他是“县宝”。我与吴老的认识,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他是县博物馆馆长,我是城南中心小学校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邀他到城南中心小学给师生作“徐阳八景”讲座,真想不到他口才这么好,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头头地道,会场麻雀无声,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吴先生回忆了他那次到城南中心小学讲座的经历,“本来有点木讷的我,不经意地在数百名师生的众目睽睽之下,把腹中的藏品一吐为快,竟博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有了这第一次,以后多次被邀到各中小学校去作历史文物讲座,如此发现自己还有点演讲能力,居然振作起来,让我更加倾心涉猎于徐闻的历史文化,知识面由浅到深由窄到宽,越发不可收拾了!”从吴老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吴老对文化的自信和酷爱。

  其实,吴老对徐闻历史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我对他无限敬仰的主要原因。他长期奋斗在历史文化这个的岗位上,不离不弃。比他参加工作迟、文化水平不比他高的人有的都得到了提拔重用,而他原地踏步,但他从不半句怨言,不为当官而动容,却为文化而动情。他远离尘埃,与世不争,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他骑着自行车行走在乡间村落、原野山冈,踏探文物古迹。每到一处,他总是手持笔记本,记录着新发现的文物古迹,回来以后整理成材料。几十年来,吴老的脚步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村庄。

  吴老笔墨人生,耕耘不辍。对徐闻历史文化的研究、深知,吴老首屈一指。他在徐闻这片红土地上,坚持着文化自信,不忘初衷,磨、爬、滚、打,述著甚丰,硕果累累。《徐闻百姓寻根》《汉港徐闻考古》《徐闻锁记》《徐闻记忆》《贵生鼓情》《汉港遗珠》《延陵文脉》《徐闻村语》等,是他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他参与了《徐闻县文物志》《徐闻民俗》《汉港长风一一徐闻县历史文化资源》《汤显祖与徐闻》《徐闻政协文史》《徐闻年鉴》《徐闻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书籍的编撰工作,为徐闻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奉献了毕业精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吴老才情横溢,文笔流畅,文采飞扬,走笔如神。记忆犹新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那年湛江市筹备召开海洋博览会,为了做好我县参展工作,县府办主任叫他上来县政府小会议室接受任务,撰写徐闻县参展简介等材料。按照常规接受任务回去后好好推敲、构思,甚至查阅有关资料,形成文字再送上来。谁知,他不假思索地坐下来,胸有成竹,挥笔疾书,仅用1个钟头的时间,就写出了洋洋几千字,真是令我佩服和惊叹!

  吴老是助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圆我文学梦的恩师。我在县府办综合组工作期间,记得有一次吴老上到我的办公室,于是我停下笔来与之交谈。因为吴老是个文化人,交谈自然离不开文化的话题,吴老自不待言地说,只有文学才是不朽的东西。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将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将会世代流传。细品吴老的话无不道理。魏魏《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是影响了半个世纪?《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更是千古流传,但一个从没有写过文学的人又如何入手?吴老说,其实文学写作并不难,比如,你外出旅游,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出来就是一篇散文了。吴老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外出的机会很多,或随领导考察,或培训学习,或旅游观光,每次外出我都带着笔记本、照相机,每到一处都认真地看、认真地听,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把著名的景点拍下来,回来后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充实,整理成游记。至今,我出版了三本文集,新一本文集正在等备出版之中。并有多篇文章参加全国性大赛获奖,收入有关文集,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在文学上取得这些成绩,应该感恩吴老,没有吴老的指点迷津,我绝不可能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吴老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虽然退休了,按常理,人老了退休就好好安度晚年,可是吴老退休不褪色,仍然为徐闻的文化事业发挥着余热。他接受了县历史文化研究任务和全县村落历史文化普查工作。他与不退休一个样,天天上班。尤其是上面领导、县外专家学者、教授学生来参观我县历史文化,县领导都指定他来讲解,他在所不辞。他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声情并茂的讲解,无不博得来访者的欢迎。特别是有的单位编书出书人手少,要他来帮忙,他都欣然接受,从不计较报酬。他退休后,多少次我曾与他到下桥鲤鱼潭水库、角尾盐田、南山海港等实地踏探光伏发电渔光互补项目地面文物,到龙塘踏探古石桥、到曲界踏探古牌坊、到锦和踏探锦囊古城,每次他总是那么的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没有半点的疲倦感。今年三月,县文联委托我与他等到南山镇竹山村调查,组织材料申报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他与大家一起,不怕风吹日晒,串村入户进行访问,并与村民一起座谈,晚上加班加点写材料。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终于按时间节点完成了材料的组织,以及图片的拍摄工作,受到了县文联领导的称赞和好评。

  吴老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他为人低调,不张不扬,工作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从不因蝇头小利而计较,更不与同事红脸。在社会广交朋友,多多益善,文人相聚,来一杯“蜻蛙跳下水”,唱一首陕西民谣,扭一扭秧歌舞也是常有的乐趣。他生活清贫并不富有,但他乐于助人。他曾和我说过,他曾经辅导过高考学生作文,支持过十个贫困学生上大学,每人1000元。同事、朋友患了大病,他带头捐款,而他得了病却守口如瓶,足见吴老专为别人不为自已的博大胸怀!

  吴老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一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他驾鹤西去了,使我们县失去一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使我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朋友、好同事!

  陨星坠落,斯人己去,大地哭泣,山河同悲!作为他的一个文友、一个同事,谨含泪挥笔写下以上片言只语寄托我无尽的哀思。祝吴老一路走好,一直走到那美丽的天堂!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