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民俗文化薅草锣鼓导游词
时间: 2023-01-04 06:59:57 人气:54
宣汉县积极发掘、打造土家民俗文化品牌--薅草锣鼓,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通过。目前,薅草锣鼓这种古老的艺术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土家族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薅草锣鼓也叫薅草歌、薅草号子,是土家民歌的一种俗称,是一种伴随劳动生产民歌和响器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薅草锣鼓的保护与发展,由宣传文体中心牵头,组建了薅草锣鼓协会,每年不定期聘请县文化局、文化馆的专业人士对“锣鼓匠”和“歌师傅”传授表演技艺,同时划拨专项资金、组织专门人员搜集整理传统的薅草锣鼓艺术,形成系统、完整的艺术集成。如今,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村村都有表演薅草锣鼓、唱山歌的爱好者。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土家人在薅草(就是用锄头给地里的庄稼除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
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有鼓、锣、钹、马锣四件响器组成,鼓手领队,发歌指挥,既指挥唱歌,又指挥生产,号召力很强。也有两人一班,一人挎着鼓,打鼓发歌,一人掌握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敲打三件乐器接歌。薅草锣鼓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一领众和,一人或两人叫,锄草的人一齐接;或锣鼓师付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时不打,只以锣鼓作间奏,谓之“住鼓听声”;若边打边唱,以锣鼓伴歌,则称之“鼓里藏声”。有的地方还配有唢喇,称为“吹锣鼓”,仅用打击乐器伴奏接腔的称作“盘锣鼓”。
锣鼓的演奏方法,种类很多,复杂多变,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分。锣鼓点子一般是由慢到快,随着节奏的加快,出现劳动的高潮。一天之内,形成三起三跌,称为“三潮”。特别是在收工之前,要赶劳动进度,锣鼓节奏越来越快,叫着“放擂”。放擂时的劳动场面,土家人自己是用“饿马奔槽”一词来形容的。锣鼓歌师既要演奏,又要演唱,劳动时间内不能间断,一天下来,其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因此口唱要与锣鼓演奏相配合,互相衬托,得以缓冲。一般是,在每一句唱词中,要配以鼓锣,在句尾上,又配以较长时间的锣鼓点子,使锣鼓在演奏中,较歌比重要大。这也是土家“薅草锣鼓”未带“歌”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