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主题教导主任的论坛发言稿
时间: 2023-09-20 05:55:24 人气:81
以校际差异资源为载体,促进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我校2006年区级中标课题《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引领下进行的。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是在充分利用结对学校的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并且我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我们尝到了甜头。
背景:
我校进行以校际差异资源为载体,促进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思考,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开展校本教研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学校和教师层面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和一种主要策略。
其次,开展校本教研是我校发展现状的需要。
①我校地处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现有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38名,占在职教师的60%,这些青年教师迫切需要学校创造积极有利的外部条件,促使其尽快成长。
②现有学科交叉兼任老师太多,小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必须提升,否则很难让家长满意。
③学校中没有高手,缺乏区级骨干教师,更无名师。
④培养成材的教师留不住,比如我校有一体育老师训练的学生曾代表区参加杭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获杭州市小女篮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已经调入区三中。
对学校而言,如何尽快地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从而推进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推动学校发展的步伐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地处农村对小学科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科老师的专业成长是确保学校整体发展的不可分割部分。
第三,我校进行《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有着一定的优势,并已有一定的基础:
结对名校:在20xx年初,我校在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市教研室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和杭州市香积寺巷小学进行了结对,还和杭州市“娃哈哈”小学达成了师资培训协议。两所学校的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办学条件都是我们巨大的教育资源。并且我校与两所学校的成功的联谊互动被多次在萧山日报及萧山教育信息网报道。
特别是20xx年我校的招标课题《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到目前已揭题获区二等奖,2006年又有招标课题《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本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开展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校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初步制定了促进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内容和策略。
目标:
1、通过建立小学科校本教研的校际合作机制,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2、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加快青年教师,特别是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3、解决小学科教师教师和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内容: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在原先“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主要为四个方面:
1、以提高教师文化底蕴为宗旨的“书海泛舟”,利用对方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教科研经验营造“多读书,广读书”的文化氛围。如与杭州市香积寺巷小学同看《学校无分数三步曲》,并交流心得体会。
2、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技能为宗旨的“聚焦课堂”,营造“协同教研”的教研方式。有“问题”课、“解剖”课、“结对”课、“示范”课、“擂台课”等,比如我的擂台课是指,全体青年教师参与的如同上一堂语文课,当然包括小学科教师,这样做,一方面迫使老师们去研究不同的学科,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发现老师的特长与个性、爱好,使学校对小学科教师的培养更具方向性。
3、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为宗旨的“点亮心灯”,营造“你说我评”的研究氛围。主要方式有:课堂教学反思三级管理、撰写“教师专业生活史”(跟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杜小芳老师的必须将学习期间的反思、心得回校后就上交教导处)、教育随笔等形式。
4、以解惑为宗旨的“教育沙龙”:在网络或定期开展的协同式教研中开设论坛,每学期2—3次结对年级教师活动,让教师无主题畅所欲言,适当文娱活动,缓解教师心理。
策略: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初拟定了“尊重差异,张扬个性,骨干牵引,全体提升”的小学科教师校本教研模式。主要分三步走:
1、骨干外派受训:定期外派骨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短期2—3周,长期2—3月的的脱产培训)到结对学校的相应年级跟班学习和向特级教师拜师学艺。
2、骨干回校引导:骨干教师回校后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以及自身的进一步提升。主要方式有
(1)资源传导:谈培训体会,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上汇报课等
(2)骨干为师:骨干教师带新教师,向全校教师开放课堂。
(3)科研升华:骨干教师撰写“教师专业生活史”,带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
(4)名师回访:指导骨干教师的名师定期来校随堂听课、调研,促进骨干进一步提高。
3、全体互动提升
过去初衷主要是通过语文、数学骨干教师的外派受训来促进和影响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近二年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发现了“有心栽花花半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局面,因为近年来语文、数学骨干教师的确成长了,并且开出了很多区级公开课,也请来了杭州市的知名特级教师来校传经送宝,讲座指导,但却没有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在个人比赛中有重大突破。
可小学科教师的显著变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小学科教师如已经从教12年的音乐骨干教师,在05~06年中不到1年时间在二篇论文和一个案例获区二等奖,最为难得的是案例《学生为啥不举手》送杭州市参评获一等奖,还送省参评。看到这位老师这二年的突变,我们在思考:她并没有参加外派脱产培训,又已有12年的教龄,一般业内普遍认为3到5年不出成绩就很难有所作为了,而高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表现,近二年突然如火山般的喷发。我们觉得与我校的“结对名校名师”,“充分利用校际差异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利用校际差异资源的过程中,她内心的专业成长欲望被激活了,内在的需要是她成功的源动力,这是内因被学校提供的外因激活的成功现象。
另有一新教师华兴桥,只有短短的两年教龄,在校利用校际差异资源促进小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的大气候的磨练下,已经获得了7个区级三等奖,特别是课件《海底世界》获得了区第八届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尤其是第一次公开课就获得萧山区优质课一等奖。该新教师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进行“以校际差异资源为载体,促进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条成功的必由之路。
虽然,我们当时搞这个研究的时候重点是放在语文、数学学科,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这样做对小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是有用的、管用的、并且是实用的。
困惑:
1、内因与外因的不和谐
2、主动与被动的不协调
3、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总之,通过定期外派骨干教师(包括小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分短期2—3周,长期2—3月的的脱产培训)到结对学校的相应年级跟班学习和向特级教师拜师学艺的方法,使我校的骨干教师真正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不是原先的萝卜烧萝卜最终还是萝卜。骨干教师培训回来后再对另外的老师进行二级培训,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从而促进全校教师的共同成长,特别是促进小学科教师的不断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整体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