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不再来初三作文
时间: 2023-01-04 05:53:16 人气:106
今年,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走红,选手们在场上和百人团对战答题,按百人团答错人数累计为分数,分高者进入下一轮。然而每次百人团答错人数少则十几多则二三十,由此暴露的诗词传承问题令人深思。
面临传承危机的不仅是中华的诗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街边的招牌都变成了英文谐音,西方乐器变成了小孩的必修才艺,而那些经历百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却在信息化的今天,面临失传的危机。这些传统文化与习俗,一但消失,便绝不会再重来。
湖北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但现在,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黄梅戏起源于唐代,前身为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统称为黄梅戏。近年来,国家为加强对黄梅戏的保护,将黄梅戏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可又有谁知道黄梅戏所处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创作人才的匮乏,现今流传的黄梅戏大都是清朝的传统剧目,创新剧目鲜少出现。不仅如此,导演、舞美等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黄梅戏传承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黄梅戏作为传统剧种,绝不会出现第二次。
夹江年画创始于明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是四川三大年画之一。虽然夹江年画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依然摆脱不了发展的困境。上世纪60年代,许多年画作坊世代累积的雕版被付之一炬。80年代,文化部门想恢复年画却未能成功。而如今,夹江年画仅有四人传承,且没有替补。
夹江年画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绝不会出现第二次。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虽然侗族大歌被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它正在面临的,也是缺乏传承的生死危机。随着旅游区的规划,侗族大歌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商品,号称会唱侗族大歌的中青年人,也只是为了迎合游客学唱的几首短曲,年轻人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也鲜少有人真心愿意学习侗族大歌的文化精髓。而真正的侗族老歌师,年岁渐长,门前弟子却稀少,这靠着口心相传的侗族大歌,发展处境令人担忧不已……
没有文字记录的侗族大歌,绝不会出现第二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逐渐在加长,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些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一但无人传承,就再也不会有出现的可能,拯救传统文化艺术,已到是刻不容缓之势。就如茨威格所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出现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