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
时间: 2018-11-25 02:07:33 人气:151
《腾讯传》是非常经典的一本描写互联网公司的书,该书通过采访腾讯公司的各层级人员及相关人员系统描写了腾讯帝国的成长发展建立过程,中间也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惊险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腾讯传》读后感的范文,欢迎阅读!
时势造英雄,英雄筑时势
1997年,从深圳大学毕业4年后,26岁的马化腾在筹划创办公司之事时,我从遥远的县城,拖着大箱小箱的行李,在家人一路护送下,来到了省会城市武汉,毫无任何准备的,投入到了大城市的炫目生活。那时候一个人在外,和家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书信,有时候看着楼下门房电话机旁边一字排开等待打电话的同学,眼神里也都是羡慕,什么时候我家也会装个电话呢?公用电话、磁卡电话是那时候的热门通讯工具。“311,李倩,你家里给你打电话了……”宿管大妈在楼下冲着楼上的呼喊声,是那个时候寝室文化的标配。
1999年,马化腾团队的OICQ正式发布之时,当他执着于寻呼机业务时,旁边宿舍最豪的室友,她带着爱华的单放机,腰里别上了一个开眼界的新玩意,BP机。有人找她时,就会滴滴滴滴的响个不停,BP机上会显示电话号码,她就去找公用电话回过去。后来又发展成了中文机,上面会显示留言:你妈妈叫你中午到小四川吃饭,类似这种留言。公用电话是学校周边小摊贩的必备家业,并且家家生意兴隆。远方的亲人、异地的恋人、外地的朋友就在那样的大庭广众之下,在后面一排人的期待中聊着自己的知心话。
2000年上半年,突然一下,同学中就流行起了OICQ,在同学们的鼓动下,花了一天的生活费10元钱,在网吧玩通宵,白天可是3元一个小时。第一次有了QQ号码,整晚眼睛直直的盯着屏幕,满怀期待,等待屏幕上每一个字符的出现。还用蹩脚的英文在ICQ上注册了号码,和电脑那边澳洲的朋友聊中国的长城。第一次和千里之外的人,通过电脑时时联系,兴奋的整夜没有一点倦意。也有开玩笑的同学在QQ上假装陌生人,和你聊了一晚上,你才发现他就坐在旁边的电脑上。这一年,第一次体验在电脑上即时聊天的乐趣,它可以跨过山和大海,还可以穿过人海;这一年我有了一个8位数的号码;这一年宿舍有了201电话。
2001年,我的家里装上了电话。同学们在卖给了中国人的校友录上,注册下了我们的班级。考研的同学早出晚归,我和其他同学一头扎进了找工作的大军中,我在简历上留下自己的宿舍电话和QQ号码,然后定期到网吧看看有没有留言。201电话是我们宿舍最主要的通讯工具,它从晚上8点左右一直工作到12点,熄灯后还有话要说的,会扯着电话线在门外悄悄的说,走廊上总有几个人一直煲粥到很晚。毕业留言册上一部分人留下了手机号或者家庭电话,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自己的QQ号码。毕业时,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打闹着,哭泣着,拥抱着,然后,像花一样又散落在了天南海北。
我们渴望与家人与恋人的紧密联系,我们渴望相似的人能随时交流;我们随波逐流的加入了QQ大军,加入了校友录大军,加入了QQ群,我们想做的只是随时联系到对方。于是,2011年,所有的大学同学在QQ群上聚齐。
伴随着我们分离与团聚的是马化腾即时通讯的梦,他的梦为我们架起了沟通的桥。那个曾经听到滴滴作响的声音就有害怕的腾讯团队,曾经不知路在何方的马化腾,曾经吸粉无数却又无人投资的小企鹅,曾经被告上法庭斥之为抄袭的OICQ,一路狂奔的创造了超过一亿人同时在线的纪录。还在微信聊天和微信支付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低调的理工男们就这样在一个个微小技术改进中,在一次次用户的细致体验中,从吸粉赚吆喝走上了一条免费用户为基础的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让对手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