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14篇)
时间: 2023-10-23 18:56:28 人气:2415
经典成语故事(1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成语故事1
【注音】duàn hè xù fú
【典故】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
【解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揠苗助长
【同韵词】孳蔓难图、拔毛连茹、言笑自如、黄公酒垆、激贪厉俗、遁世离俗、心满意足、以毒攻毒、重手累足、开门受徒、......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成语示例】断鹤续凫,娇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
经典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鸱目虎吻
成语拼音:chī mù hǔ wěn
成语用法:作定语;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鸱:鹞鹰;吻:嘴唇。如鸱的眼睛,像老虎的嘴。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成语造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鸱目虎吻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鸱字开头的成语
鸱目虎吻
包含有鸱字的成语
鸱目虎吻
经典成语故事3
成语“守株待兔”,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由于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能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x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 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 - 词
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经典成语故事4
1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2 班门弄斧材料
【发音】bān mén nòng fǔ
【出处】1.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2.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东施效颦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
【成语举例】他居然在钢琴大师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门弄斧。
经典成语故事5
【注音】bì shí jiù xū
【出处】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
【解释】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
【反义词】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同韵词】形枉影曲、力济九区、坚强不屈、憨态可掬、变动不居、哀穷悼屈、含冤受屈、百折不屈、委委屈屈、负驽前驱、......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623年,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采用避实就虚的作战方法,避免与楚军的中军主力决战,先令其下军向楚右军进攻,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弱势部队,一举取胜。晋军主将狐毛又用计诱歼了楚左军,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示例】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
经典成语故事6
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我(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经典成语故事7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3、有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自主识字、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成语的故事,收集一些常用成语。
教师: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这样的导入,在平滑无缝间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巧妙的铺垫。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与学生进行课前谈话)刚才我们背诵了有数字的成语。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另一类成语《有故事的成语》(板书课题)
2、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识字教学的任务不但要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会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识字方法的交流、体现了学生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提醒大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学会帮助别人,欣赏别人,加之小老师的作用,让孩子们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也可以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愿望,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通过猜生字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巩固识字,。
1、读课文,读正确。
(1)、自由读请读一读这些有故事的成语,如果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拼一拼它头上的音节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把每一个成语读正确。(2)、齐读2、自主学生字这些字娃娃就是大家 要认识的新朋友,请和你的伙伴小声拼读两遍(课件出示生字)(1)、哪些字娃娃的名字最容易叫错呀?请你给大家友情提示,并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两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指导梁、父的读音)(2)、你又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字娃娃的样子呢?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3 、识字游戏猜生字:
三、层层递进,精读课文
1、师范读。
2、抽学生读,了解学生情况。
3、学生齐读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把成语读正确,流利,读出成语的韵律美。 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成语内容的感悟。小学生最爱看动画片,借此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精卫填海游戏中贯穿了写字指导及巩固成语,一举两得。
4、师生对读
5、男女生对读
6、击掌读,开火车读
7、试着背诵。
四、趣猜成语,领会感悟
1、这些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呢?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猜猜是文中哪个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你想知道哪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教师放课件精卫填海)
3、你想对小精卫说些什么?
4、做游戏精卫填海。(1)、指导书写。(教师着重对梁、卧进行指导。)(2)、练习成语填空。五、小结,课后延伸。
经典成语故事8
【注音】bān jīng dào gù
【典故】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释义】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用法】作谓语;指好友相逢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班荆道旧
【同韵词】刻鹄成鹜、乔文假醋、秘而不露、罗之一目、爱人利物、当门抵户、龙攀凤附、龙蟠凤翥、一新耳目、毛举细务、......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与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他们的儿子伍举与声子也是好朋友。伍举因为岳父王子弁犯罪而逃到郑都城郊外,与声子相见,他们马上拔下路边的荆草铺在地上相对而坐,互相倾诉衷肠。声子后终于为伍举平反
【成语示列】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荆道故,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
经典成语故事9
【注音】dà fù pián pián
【出处】边孝先,腹便便。 《后汉书·边韶传》
【释义】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官僚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
【反义词】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同韵词】备尝艰难、河涸海干、一目了然、天假良缘、处之怡然、课语讹言、勉为其难、虚论浮谈、鹦鹉能言、巷议街谈。
【年代】古代
【谜语】孕妇优先用此厕
【成语故事】东汉时河南读书人边绍,字孝先,学识渊博,天文地理都懂,给学生上课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深受学生爱戴。一次在讲《论语》时因疲劳而打瞌睡,学生编顺口溜讥笑他肚皮肥大,他回敬顺口溜说自己肚皮大是因为装满了经书。
【成语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成语例句】
◎ 然后,'吉时'一到,它们就前呼后拥,把大腹便便的蚁后和蚁王抬到新宫里朝拜--当然,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迁移。
◎ 进食后,它的‘胃胀得很大,腹部呈现所吞食的鱼的形状,之后这条大腹便便的叉齿鱼便可一连数天不用寻觅食物了。
◎ 大资本家、地主多为肥头大脑,大腹便便,但这类大肚皮的描写已成公式化了;穷人虽然多数是饿肚子,因而骨瘦如柴,这也不能算做最好的典型,应该联系具体人物,着重其性格的描写。
◎ 进餐馆后,我刚跨出电梯,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老是将我打量。
◎ 这时我已怀孕8个多月,大腹便便的爬山起来十分吃力,正爬着,有个人下山来了:
◎ 全身直立,步履蹒跚,活像一个大腹便便的西方绅士。
◎ 吴伯萧一见我大腹便便,十分惊讶地问我,爱人为何不一同来。
经典成语故事10
【注音】yù gài mí zhāng
【出处】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适得其反、欲盖而彰
【反义词】相得益彰
【同韵词】信马游缰、沐露沾霜、病染膏肓、万寿无疆、切近的当、惹祸招殃、色艺无双、走斝传觞、国士无双、瓦上霜、......
【年代】古代
【谜语】拔灰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谋杀齐庄公,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强令记载历史的太史把齐庄公的死写成病死的,正直的‘太史如实记下“弑君”事实,崔杼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也是如此被杀害,结果弑君之罪没有掩盖,反而非常清楚暴露出来
【成语示例】与其欲盖弥彰,倒不如自己先认了。 ◎闻一多《画展》
【成语造举】
◎ 象对叛徒铁托在拉宾的演说,我们用了"欲盖弥彰"一语,就把他企图为他的修正主义作辩护,而结果适得其反,越法暴露了他叛徒的丑恶面目的实质揭示得一清二楚。
◎ 蒋孝勇公开发表了《纪念他还是利用他》指责如今"捐款事件有了争议,却打算更名为蒋经国治疗中心,以平民愤,不仅仅是欲盖弥彰,更是对蒋经国的不恭"。
经典成语故事11
成语释义:
穷:尽。匕:匕首。见:同“现”,出现、显露。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指将图展开到尽头,匕首就会露出来。图穷匕现的主人公是秦王和荆轲,该词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见。”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就会显露出来。
成语典故:
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在各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燕国的‘太子丹被迫在秦国当人质。他几经波折,最后得以回燕国。不久秦国便吞并了韩、赵两国,然后又出兵攻打燕国。太子丹为了扭转局势决定派勇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擅长剑术,是刺杀秦王的最佳人选。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这两件秦王急于得到的东西,以便能够接近秦王。他们将行刺秦王的匕首放在卷着地图的最里边。图穷匕现的主人公荆轲和他的助手秦舞阳在易水与太子丹诀别后,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秦王听说他们带来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便在大殿中接见他们。荆轲从匣中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地将地图展开观看,快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了匕首。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但情急中并未刺中秦王。最终荆轲因寡不敌众,被蜂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经典成语故事12
按图索骥【典故】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
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
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经典成语故事13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经典成语故事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
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
2. 四字成语: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 一物降一物 疾风知劲草
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 百思不得其解 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
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我们再来读几个四字成语,图文结合看看他们的来源(1)望梅止渴 (2)画蛇添足(3)嫦娥奔月 (4)学而不厌
3.翻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成语,都是来源于……我们学过《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个特点,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正因为有这些相同点,这三个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课当中——《成语故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认认真真读故事,把故事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做个记号。读完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裁判一定要认真听哦。
2.读后学习词语。
3.故事,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那个故事吗?
4.看,我们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读得更“小”了,还认识了不少字。那么下面的句子,你能读正确吗?
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只因太夸口,被人将了军。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蒙骗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画家张僧繇,墙壁画龙身,逼真少神韵,点睛龙入云。
读完你发现了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课生字,还……
三、读懂故事,把握情节。
1.故事再短,也是需要情节的,故事适合于口头讲述,也许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繁复的景色描写,但它一定有流畅的情节。即使它是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也有变化突转的情节,靠着突转变化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先来看《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用心默读,用文中的.关键词,简要说说情节的发展变化。
提示:这个故事是从( )开始讲的,因为( )故事就有了曲折,最终( )。
2.组织交流,深入认识
“夸口”是什么意思?楚国人的话语中哪些词是过分扩大夸张了?
指导朗读。
围观的人“问”了什么?师生对话,明白言外之意?修改楚国人的话语。
四、讲故事,明道理。
1.讲好这个故事关键在于把握情节。回想情节。
2.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比你大的学长听,你觉得跟谁讲这个故事比较好。
如果把这个故事讲个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听,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1.刚才我们一起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起点和突转,读出了故事的道理。你能自己读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找找故事情节,想想其中的道理吗?
2.写话。格式:某某同学,我讲给你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因为……所以我希望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