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作文 > 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15篇)

时间: 2024-01-15 11:55:33    人气:2956

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15篇)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空授课观后感 1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曾经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现实。

  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王亚平讲了个笑话:“如果诗仙李白住在天宫里生活,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了。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太空授课观后感 2

  今天,我观看了《王亚平太空讲课》的视频,讲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现象,看后让我大开眼界!

  在天宫一号里固定一个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条长绳子绑着一个小珠子,用手将小珠子拉到一边,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样来回摆动,而是悬在空中;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旋转起来,听妈妈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转起来。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变水球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金属环放到水袋里(宇航员在宇宙喝水的.袋子)沾了一层水,金属环上竟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这层水膜这么薄,它可是能拖住一个很重的东西,中国结放上去都压不破,然后,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过了一会儿,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气泡,王亚平老师把小气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红色的液体,最后,原本水灵灵的大水球竟变成了红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奥秘。

  太空授课观后感 3

  今天,我去参加了天宫课堂的录制,感悟颇深。

  首先,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太空实验设计,并向我们征集太空实验。老师给我们播放了8年前王亚平老师的首次太空课堂,我对她做的水膜实验印象很深,因此,我设计模拟了一个实验,我想象的是在空间站吹一次泡泡,可能大家会觉得这很搞笑,但我很想看看在太空是不是能吹泡泡,太空的泡泡是不是没那么容易破?我还想向王亚平老师问这个问题,虽然并没有叫到我,但是我还是很开心。

  直到今天,我去了科技馆参加活动,“在太空是怎么行走的.?在太空养过什么动物?太阳的影子是虚是实?……”在大家的发问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解决了很多疑惑。我很感谢学校和老师能给我这样一次解惑的机会。

  “期待,是所有灿烂结果的开始。”我有很多感悟和期待,比如:我懂得了更多的航天知识,我也知道了许多的在太空的实验结果,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希望将来有一天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太空授课观后感 4

  今天,我看了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一指神功”、“悬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极了。王亚平老师一会儿成了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一会儿又成了变幻多端的魔术师,把我带进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王亚平老师拿金属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个金属圈,放在水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就出现了一个水膜。王亚平老师把这个水膜来回摇动,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没有破!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我来给大家讲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来,王亚平老师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这球会不会破呢?破了之后水会不会乱飞呀?不过,得先瞧瞧再说。亚萍老师一直在专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变成水球啦。我兴奋极了,可总觉得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着,亚萍老师又往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我一想到刚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可等红色液体扩散后,那“水晶球”也不逊吧!就像电影《逆世界》里的红色水晶球似的.。我想,要是通过红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时空世界,哪多好呀!

  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亲自做一遍。从明天开始,不,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长大以后,也上太空去遨游,征服太空,实现我的太空梦,实现中国梦!

  太空授课观后感 5

  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接续飞往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10月16日凌晨0时23分,头顶大漠月色,3名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驶向星海,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火箭托举飞船腾空而去,照亮天穹,这一刻,凝结了探索与勇气、创新与智慧的人类航天事业,无疑是星空下、地球上最为浪漫的。

  飞天梦想的接力,将再次刷新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度。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意义特殊。作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的半年“出差”和忙碌,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画上句号,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开启打下基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如今第十三艘神舟飞船飞向太空,航天员第八次飞出地球,次数递增的背后并不简单,体现的.是中国人在登天阶梯上的不断攀高。

  不断刷新的飞天足迹,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创新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豪迈。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8年后的几乎同一天,3名“神十三”航天员“太空出差”入住舒适的太空之家。18年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太空出舱,到空间站舱外维修……包含神舟十三号在内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8次载人飞行,可以说次次都充满挑战,但也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

  第一次飞往太空的“神十三”航天员叶光富期待着能从太空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到了太空的航天员会“感觉”地球的引力变得微乎其微,祖国的引力却越来越重,凯旋的第一句话总是发自肺腑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神舟团队自豪地喊出“以国为重”……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接续奋斗,刚刚走过第六十五个年头的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渡过难关、跨过艰险,铸就自立自强的奇迹,更令无数中国人对航天人衷心说上一句“你是我的荣耀”。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梦想奔跑。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以“天宫”命名,寄寓着中国人的豪迈志气和探索精神。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在浩渺太空迈开脚步,中华民族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勇往直前。

  太空授课观后感 6

  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今天,天宫课堂又开讲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第二课天宫课堂主要有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都让我眼前一亮!之后又介绍了空间科学设施。实验中最让我惊喜的一项是“太空”冰雪“实验”,让我知道了结晶核颗粒,打破液体,迅速结晶,那雪晶真漂亮,最神奇的是,那雪晶竟是热的;液桥演示实验王亚平老师竟然用液体搭了一座桥,真奇妙!水油分离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有分层现象消失。太空抛物实验用“顶流”冰墩墩,演示了太空抛物与地面的不同。这也让我想出了一个问题,冰墩墩是怎么到太空舱里的呢?

  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回回的科学展示,会由衷的‘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与神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我是01我已出仓,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仓,感觉良好”“我是零三,我下次出仓,感觉良好!”我看你们出仓感觉自豪!

  太空授课观后感 7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

  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平衡的调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彻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勇气。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抛弃,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因为抛弃他们,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的未来,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太空授课观后感 8

  3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3次进行太空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将中国科技馆设为地面主课堂,同时在新疆、西藏设置地面分课堂。太空教师王亚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实验,她从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水袋里挤出一颗水球,在失重状态下,水球悬浮于空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轻轻一碰,水球慢慢的变身一颗冰球。而其实这只是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造成了假象。

  王亚平介绍:“现在我摸着它竟然还有发热的`感觉,原来是一颗热球呢。”

  在液桥演示实验和水油分离实验之后,太空抛物实验开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这次的主角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来了个空翻,然后被王亚平抛了出去。

  在天地互动环节,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还就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么样的?空间站里持续是如何设置的?太空中水能烧开吗?以及如何成为在空间里做实验的科学家等问题与青少年对话并解答。

  授课的最后王亚平寄语所有的同学们:“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太空授课观后感 9

  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以及设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同步进行。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

  天宫课堂的首次开课为何选择这些项目作为授课内容?每一项实验背后又蕴含着什么知识点?在9日进行的太空授课中,三位航天员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在太空中转身的神奇现象。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的‘物理知识。

  我了解到,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恒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

  另一个动作是航天员伸展身体的时候,因为质量分布得离旋转轴比较远,转动惯性比较大,所以角速度就减慢,通俗地说就是转得慢了。而当把四肢收回时,转动惯性小,角速度就会增加,直观感受就是转动速度变快了。

  此次太空授课,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们看到了科学的力量。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亚平学姐学习,将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太空授课观后感 10

  太空授课,零延时的空中课堂阔别八年,它又回来了。

  翟志刚王亚平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站在了世界最高讲台,为广大的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第三次将三尺讲台放到了广阔无垠的大空上,同样这也是王亚平老师第二次登上A空,为青少年当起了老师。

  八年前的太空授课在无教青少年心底下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而八年后的`今天,天空课堂再度开课,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中国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也迎来了首次属于自己的太空授课。同时本节课亮点不断惊精喜不断,带来了新的升级,在太约60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述了角动量活力与重力伴生、凸透镜成像原理微重力环境等一系列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作以及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这些平日很难理解的物理知识,以及实验背后的原理,变得十分通俗易懂。

  本次与地面课堂一直保持交流一个接一个的项目,精彩纷呈!在更多的同学的心中播种下来了一颗颗科技梦想的新种子。

  现如今,我国科技飞速发展嫦娥奔月,北斗……神舟系列傲游苍穹,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前进,中国将以往许下的神话都化为了现实,浩瀚的星河中中国航天员的身影越来越多,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寄予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中国,加油!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永不停止。

  太空授课观后感 11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王亚平,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女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有聂海胜、张晓光这两名男宇航员。

  我为神舟十号的升空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在6月20日的早上10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授课,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梦想,现在,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就要和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了!

  6月20日的早上,我们和老师激动地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太空授课的正式开始。10点左右,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正式开始。王亚平姐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太空老师,首先王亚平向我们讲解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三名宇航员精心地为我们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好奇又羡慕。在失重的条件下,宇航员们可以轻松地漂浮在半空中,我们感觉太神奇了,这些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无尽的遐想!

  这次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我们观赏后,都有非常大的收获。我们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的知识,这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我要奋发学习,将太空的相关知识学好,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

  太空授课观后感 12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太空授课观后感 13

  《天宫课堂》的开播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到奥秘宇宙,也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疑问,满足了我们幼小的好奇,而这正是我无法溢于言表的收获。

  你知道为什么乒乓球在太空中不会浮起来吗?太空中的水为什么会成小水珠?在太空中为什么不能正常转身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在观看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会浮起来;微重力下水表面张力大神威形成了个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里注入一个小水泡,透过水球观察会形成一正一反的两个像,而这种现象在地球上不会出现;失重状态下飘浮在空中的航天员没有了摩擦力的帮助,转动身体自然就变得很困难。

  最有意思的`还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见16次日出,日出这么美的风景,在地球上却只能看见一次。这是因为太空站每九十分钟就会绕地球一圈,这个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对一件事情产生好奇,是成功开始的表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并不满足现状,于是开始探寻宇宙,对宇宙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可那就是全部吗?不,我们的探索绝不会停止,追求科学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探索,而前提是我们要有一颗好奇的心。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追随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终会成功;而那些只产生好奇心,却从不进行探索,却从不付诸行动的人,只会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个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会发现许多东西。

  太空授课观后感 14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由芭芭拉·摩根美国的一位女教师授课,虽然她只授课了,二十多分钟,可是让世人看到了在外太空的科学实践。这一次,杨亚平女教师首次达到世界第二个也是演示时间最长的一个女教师航天员。她成功的达到了在尽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想象与憧憬。

  其中王亚平老师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着外太空的‘失重力的物理奥秘,让很多物理生大饱眼福。

  其中,最奇妙的是陀螺旋转。在外太空无重力的情况下,陀螺既然可以随意的旋转,并且没有停止空转,这是让我很惊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两个陀螺能否一直旋转下去,永不停止呢?

  太空真是一个神秘而且令人憧憬的地方啊,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太空一饱眼福,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复。我想等到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太空一游,去完成自己未接破的问题。

  太空授课观后感 15

  今天上午10点04分,伴随着一片热烈的掌声,两位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先通过一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对航天员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会儿,我们盼望来了最美好的时刻同宇航员面对面。今天由他们为我们上一堂生动的课,他们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们向往。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将要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程一开始,聂海胜叔叔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打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小球单摆的实验、陀螺的实验、太空承重的实验,这些纷纷让人震撼、让人羡慕、让人感叹。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是,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红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红色水球。

  很快,55分钟过去了,这堂课敞开了我无限的回忆,也打开了我的梦想之门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