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论文
时间: 2023-10-12 23:01:22 人气:117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而愉快地探究某些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对知识的探求之中,也必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积极探索新知识。其次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讲授的课。再次要适时表扬、鼓励学生。成功的体验会激励学生向下次的成果迈进,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喜好,并将此融入教学之中。
二、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是否具备提问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而且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疑难和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往往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正因为这样,数学家们都深深懂得问题在数学发展和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故而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鼓励学生生疑,并要求其通过思考和分析释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授课时边讲边练,形成互动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听课中自己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例去理解概念,通过练习去消化概念。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知识的关键之处,以实例引起学生的争论,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不空谈理论,通过富于思考空间的具体问题去引导学生领会抽象的东西,让学生由“要我学好数学”变为“我要学好数学”。
三、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信息多向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好讨论的内容,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引导学生激烈地进行讨论。例如,教学“巧算乘法”时,笔者先出示了如下题目:11×12、12×12、13×12、15×14、16×18……让学生笔算同教师口算比赛,结果学生每题必输。学生不服气,大喊“老师作弊”。于是,笔者让学生再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结果依然,学生很是好奇。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自己有秘诀,只要能找出其中规律,就可找到取胜方法。之后让学生再次练习,注意观察,同时进行记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记录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规律。在讨论中学生为了赢得胜利,都会积极、活跃地思考,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智慧和思考的欲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从所提供的条件或某一事实出发,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沿着不同的方向,朝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变通流畅,寻求变异等。在解决难题时,学生感觉思路不畅,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改变方向,突破原有思路,另辟蹊径,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突破定势思维的习惯,否则就会影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五、启发学生联想与类推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与它相类似的事物,并根据客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联想与类推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练习,对学生加强联想与类推能力的训练。比如,教学“巧添运算符号”一课时,有一个问题是在4个2之间的适当位置增添运算符号,使它的结果是1。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位学生的解答是“22÷22=1”。这两位学生并没有学过除数是两位的除法,但他们由所学过的知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为1)产生联想类推出22÷22=1,这不能说不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善于捕捉学生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