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范文 > 实习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 2018-10-21 05:19:33    人气:19

  篇一:大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宁夏同心县王团镇支教活动介绍

  一、支教背景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扶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受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在这些地区,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后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组织了 “青芽伴飞”宁夏支教队,准备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一方面,通过此次活动传达我们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对于一些课程的初步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促进民族团结,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支教目的及意义 1、活动目的:

  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文化优势,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激发我们成长进步、发福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并且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期望成为较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将贫困区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反映给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支教活动。

  2、活动意义: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支教活动,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大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对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困难,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丰富课余生活。

  此外,这次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伴飞民族中小学”活动的延伸,我校领导大力支持“伴飞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支教主题

  下进实际、下进农村、下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伴飞成长、伴飞理想、伴飞留守儿童的中国梦。

  四、支教时间 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24日

  五、支教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

  支教地简介: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是中国第一个回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常年干旱,百姓靠天吃饭。自南向北由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长,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日照充足。大风天气(风速≥17m/s)年平均在8~46天,大多出现的在冬春季节。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沙暴,平均每年达20天。年平均气温8.7℃,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极值为零下27.7℃。年辐射热平均142kcal/cm2,日照时数在2750~3000小时之间。主要自然灾害有沙尘暴、干热风、霜冻、冰雹等,其中以干旱危害最为严重。

  六、支教对象

  宁夏同心县王团镇100多名适龄儿童

  七、指导老师:

  活动主要负责人:

  八、支教人数:13人(详见附录一)

  九、活动内容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以深入农村,以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为基地,进一步的学习测量实习知识,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学习情况,课余生活及思想观念的调研活动。活动对象主要是学校建设,留守儿童,村民这三个群体。

  1、针对学校建设开展的活动

  帮助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建立图书馆,方便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并向图书馆捐赠部分书籍,帮助其走上正轨。对学校所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

  2、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展的活动

  (1)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介绍以及民族团结教育

  (2)在巩固文化课的基础之上,将“七彩课堂”带进学校,教授学生其他文艺

  课程,进行义务支教活动

  (3)对学生进行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4)对留守儿童与父母开展亲情电话活动,并对其心理状况开展调研活动。

  (5)建立“爱心积分超市”,培养孩子的累积意识

  (6)培养改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3、针对村民开展的活动

  (1)宣传环境保护,提高其环保意识

  (2)为村民义务测量血压,宣讲疾病知识,如结核病,艾滋病,夏季如何防暑

  等知识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并对村民的健康状况开展调研活动。

  (3)宣讲针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方法

  篇二:寒假社会实践实践报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会实践活动实践报告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作品编号:20xx17578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为例

  摘 要: 教育是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由其少数民族和贫困的双重特性,其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是相对更为复杂。我们从全县教学情况,学校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学生及其家庭的心理状况,政府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入手,对东乡族自治县的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在看到其发展的同时,也留意到了在发展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东乡族;贫困地区;教育教学

  一.实践目的

  为响应学校以“现行青春使命,助力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大学生寒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中央民族大学信工学院、法学院、民社学院几位学生组成实践团于20xx年1月20日至31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社会调研活动。此次社会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求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问题事关整个地区的发展,而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却因为以下特殊情况,明显存在发展不力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1.由于民族语言和民族习惯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教育方式方法与管理问题值得深思。

  2.东乡县为贫困县,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条件等也是阻碍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

  3.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边远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也始终存在争议。 因此,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到本民族地区真实的教育状况,发现其民族教育方式与管理制度等中的具体的不足,客观了解其教学资源条件的匮乏程度,国家宏观的扶持政策与本民族地区真实的需求间的偏差,以及政策落实的监督问题等,达到:

  1.为本地区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可靠分析和合理意见

  2.通过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唤起他们对于教育的认知与重视

  3.通过其社会影响,引起各方重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呼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促进本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二. 调查概况

  (一)调查前期准备

  针对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通过参考网络及相关文献,总结出需要调查得到的内容,具体如下:

  1.了解县内不同层次学校的校园硬件与软件设施(校园环境,教室,实验设施,体育器材,食宿,供暖,学习氛围,师资力量,教师待遇等)

  2.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家长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及其占比,家庭其他成员受教育情况,上学交通状况等)

  3.了解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学校负责人对于教育的想法(重视程度,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4.了解相关部门教育财政投入及县内整体教育情况及数据,从教育的财政投入情况、学校建设及办学现状、教育效果这三大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具体包括:

  ①当地政府对本地区教育的财政拨款情况

  ②国家财政对本地区教育资金投入情况

  ③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

  ④各类学校所占比例。

  ⑤每年高考录取率及各类大学录取情况

  ⑥各阶段学生升学率和辍学率。

  ⑦各类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等。通过收集资料以及与教育部门的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

  因此,我们依据想要调查的内容,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设计了问卷和采访的问题——给学生和家长分别设计不同问卷。(详见附件1、2)

  此外,通过联系相关人员及查阅资料,我们确定了调查范围为东乡县的锁南完小,锁南中学,东乡六中,东乡二中,东乡县民族中学,毛沟小学等几所学校及周边学生家庭。

  (二)具体行动

  实践团队主要围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教育情况展开调研。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东乡县的锁南镇,平庄乡,达坂镇,赵家乡等几个乡镇的部分农户进行调查,每个样本都是随机选取的。具体方法是挨家挨户对农户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对教育的看法和对政府义务教育政策的了解情况。

  此外,实践团队还专门对该县教育部门、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式调研。其中,与教育部门的访谈主要是从总体上了解该县的教育发展情况,特别是该县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举措、实施情况与存在的困难;与教师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设施、资金使用情况、教师学历、教师待遇等。

  第一阶段:发放问卷

  1月20~25日,按前期安排队员分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实地考察学校条件,拜访周边学生家庭,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了解。

  第二阶段:初步统计及总结

  1月26~27日,队员集合进行阶段总结会议,整理收集到的图片、访谈内容和问卷结果,

  并进行思考分析。

  第三阶段:采访相关工作人员

  1月28~30日,全体队员按之前安排和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见面交流,并且取得相关数据。

  第四阶段:汇总和分析

  1月31日,全体组员活动总结会议,汇总信息,进行总结报告。

  (三)调查结果

  1.县情概况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也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1950年9月25日东乡自治区成立,1953年12月东乡自治区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县。

  全县辖19个乡、5个镇、229个行政村、1893个合作社。20xx年底,全县总户数5.56万户,总人口29.16万人,其中东乡族占87.04%,汉族占9.92%,回族占2.92%,其他少数民族占0.1%。全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3人。人口中96. 4% 的是农村人口,截至2005 年底,该县仍有贫困低收入人口12. 88 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9. 3%。全县总耕地面积为36.78万亩,人均1.31亩。

  东乡县境内山大沟深,干旱缺水,年均降水量350毫米,蒸发量达1387毫米,地表支离破碎,全县29万多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正常年景下亩产粮食仅在100 至200 公斤。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xx 年,东乡族自治县生产总值为4. 85 亿元,农业总产值为3. 0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38 元,各指标仍处于末位,农村贫困面达44. 08%。20xx 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27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9

  篇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年级:20xx级班级:8003班 姓名:史习恩 学号:20xx800340实践时间:20xx年1月19--26日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认识调查

  ——记双茶村发展实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稳定发展,农民保质保量生产,农林有序保产关乎国计民生。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投入大量人才、技术、资金发展农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促使我国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生,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此次社会实践安排有助于我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作为一名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让我对于家乡发展,脱去“贫困帽子”的使命更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本人生于斯,长于斯,深谙家乡的变迁与发展。此次实践活动以走访调查、问卷总结的形式,通过与村主要干部和村民沟通交流及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这份实践调查报告。

  一、双茶村简介

  双茶村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下辖的一个贫困村。双茶村属鄂西边陲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少盆地、平原。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严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村内少河流分布,多为山泉小溪。由于曾为地壳断裂带,狭长的山脊延绵不绝。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峭壁陡崖随处可见,属典型的封闭山村。全村共168户,共有1566人,全部为土家族、苗族。近几年来,约五成的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不少“打工仔”异地安居,不少家庭举家外迁。该村是典型的“空巢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妇女、老人在家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还种植烟草、魔芋、川乌等经济作物。基本以一家一户小农经营为主,经济来源单一。由于山地集中,空旷平地较少,故民居分布较散,少有组团状分布。全村仅有一条泥泞路通向本镇沟通其他村。居民大部分沿公路干线居住,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二、采访村民寻发展

  经实地走访调查得知,双茶村农田基本沿本村主公路分布,多数农田分布在山脉山坡地带,且多为<5'倾斜分布。受地势、森林、溪流、山脉等阻隔,户与户农田界线分明。故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不适宜在本村开展施行。

  二、邻村农业发展对本村农业发展的启示。

  据悉,邻村由于近几年兴修了水泥路,一改以前道路不通境地,“乡村公路户户通”将该村生产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材等外运,将其转化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生长点,因而农业发展快,加之邻村应市场行情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含硒生态农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与营销策略,并主动与外界联系由村政府组织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生产,取得良好生产的生产效应。相较而言,我村由于公路不通,仍为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泥泞路,道路逼仄崎岖,阻碍村民与外界沟通联系,切断了本地农业生产资源转化为经济的动脉,长期得不到农业生产质的突破。受访者认为,发展本村农业,必须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才能推动村民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村民与生产信息的联系,提够村民发展农业的信心,提升本村形象。

  三、落后农村谋发展

  特色农业起步艰

  基于本村特殊地理条件,田地分散,不能进行规模化经营。未修成水泥路,与外界沟通不畅;青壮劳动力外流,小农经营方式根深蒂固;我村严某近几年在外自主创业,20xx年末,经他联系, 三、落后农村谋发展

  特色农业起步艰

  基于本村特殊地理条件,田地分散,不能进行规模化经营。未修成水泥路,与外界沟通不畅;青壮劳动力外流,小农经营方式根深蒂固;我村严某近几年在外自主创业,20xx

  年末,经他联系,介绍外商投资合作在我村发展无公害绿色产业。在村民与严某双方本着自愿、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本村特色农业生产。

  这种合作方式不同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它由民间自发组织,双方达成协议自负盈亏无政府担保。双茶村此次特色农业生产仅迈出了一小步,投资方如何提高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市场开拓等服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特色蔬菜要取得发展,适时的技术指导、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必须牢牢契合我村实际,此外,要取得稳态发展,必须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必须统一注册商标,必须统一生产规模,,必须统一营销渠道,必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之,漫漫征程拖贫路还需实践来检验。

  四、始终牢记复兴梦想

  勇于担当发展重任

  通过访谈,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探讨我村农业发展思路,个人认为要通过以下方面来为边远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住跑:

  一、村政府领好头,加强内联外动。村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层单位,它带领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单位。村领导人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很大程度决定该村的发展动向。故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亟需一批敢作为、有作为的村主任、村支书,不断投入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身为党员,敢为人先,将科学知识与生产结合,走科技兴农之路。与次同时,治理农村的“老精英”与“新血液”互补互足。

  此外,村领头人要与上级领导共同谋划发展,在完成自身考评与绩效同时多沟通发展要义,突出主要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摸清自身贫困点,走“精准扶贫”道路。

  二、突破瓶颈问题,致富必修好路。本人了解到村民曾多次呼吁上级领导修通本村道路,铺设水泥路面,以改变道路雨天打滑,晴天扬尘洒,车开不进来,人走不出的现状。由于诸多原因,我村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公路迟迟未修通。村民曾集资要求政府招标动工。但据描述“苦苦斗争一直未果”。要想富必先修路,只有路修好了,穷山洼才能与外界接轨,只有路修好了穷山洼才留的住人。

  三、吸引人才办特色,农村市值潜力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村村民十分重视教育发展,许多“农门子弟”走出大山,但返乡任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回乡支教甚少。双茶村覅里条件相对闭塞,但生态环境极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区内观光旅游、天然氧吧、喀斯特地貌、奇树异草等资源颇丰。据镇农业局勘探,村内矿储可观。且种植农产品含硒量极高。因此必须让当地大学生认识到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响应国家号召力,投入农村生产农民管理,对实现自我价值、伟大中国梦复兴、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

  四、发展信息化农村,创业打造靠科技。大力推动“农村书屋”的发展。发挥广播站农业知识普及作用。引进网络服务平台,引导村民利用QQ、微信、微博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分享互联网海量信息。政府组织农民工培训,进行知识技能宣讲、农业机械操作维修指导。鼓励农民因地制宜 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

  现今由于土地流转进程慢,承包合作难,我村农户基本祖辈沿袭一家一户小农经营模式。虽然精耕细作单产较高,但尚需劳动力投入时间、精力多,效率慢。对于脱贫致富思路转变,不仅需要村干部召开群众大会交流疏导,也应有“领头羊”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确引导。以党和政府政策为标杆,以《村规民约》框架为准绳,让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农民生产有奔头,让农民集中注意力朝前看,朝农业生产高效生态科技化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国基础行业,对于2020年全面奔小康,如何使千万农民脱贫致富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使命,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复兴梦的切实体现。此次实际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这次走访双茶村实践活动别开生面,让我切实地关心身边事,也为我努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一次宝贵经验。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