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综述
时间: 2018-11-10 00:13:29 人气:114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现状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
自被人们称为应用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行政管理专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广告业、商业、企业、军队等领域以来, 心理学不再以自身的研究为主要目的, 而是将其成果应用到其他领域作为终结目的。至今为止, 心理学已经发展成100多个分支学科, 除十多个是基础学科外, 其余的皆是应用。在国际上, 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范围越来越广阔;而在中国大陆, 心理学的应用还只是刚刚起步。当然, 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 心理学的应用也将随之不断拓展, 终究有一天会像北京大学王甦教授所预言的那样:心理学总有一天会成为每个人必读的教科书。[2]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刘爱伦教授, 在浙江大学心理系承的国家教委项目《适应21世纪需要的心理学科应用心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子课题) 研究中, 曾对21世纪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做过调查, 结果表明:在经济类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24人, 占30%;学校教育部门的有22人, 占28%;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有14人, 占18%;广告、广播、电视、司法部门、医院的有10人, 占13%;研究单位的有5人, 占6%;其他的有4人, 占5%[3] 。这个调查的结果已经初步说明, 心理学应用领域较之以前有所拓宽。当然, 这个现状将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还会发生变化。
有些学者对21世纪初中国大陆心理学应用领域做过这样的预测,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梁拴荣、周小庆认为, 在以后一段时期内心理学应用领域有教学与研究、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卫生、企业管理与人事管理、幼儿教育、社会工作、营销、司法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政府机构、电视广告、文秘、临床诊断等[4] 。梁拴荣、周小庆的预测获得学界的认可, 不过, 在这些心理学应用领域中, 根据刘爱伦教授对专家对21世纪初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的评分结果显示, 专家们认为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卫生应占据前两位[3] 。专家们把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卫生放在心理学应用领域的前两位, 是鉴于这样的思考和分析, 从心理咨询服务领域来看, 中国大陆人口众多, 人们会越来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是一个很大的服务场。2007年7月6日, 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7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首届中国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大会上, 就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个分论坛, 为与会者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与会者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就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大会发来贺信中所指出的那样: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期, 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和机遇, 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贫富差距、社会多元、环境变化、压力增大、节奏加快等对人们的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 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不能用这次会议来涵盖。也有专家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鉴于上述情况, 有人预测, 心理辅导员、心理治疗师将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5] 。还有专家不仅站在个人的身心健康角度, 而且还站在社会和谐的角度来思考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崔景贵认为,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影响的基本要素, 人的心理问题不单单是个人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只有个人的心理和谐, 社会才能和谐。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 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过程中, 必然会对人们已有的社会心理系统形成巨大冲击, 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 诸如婚姻、家庭、教育、就业等繁杂事务处理中的成败得失, 都对人的身心造成直接的压力。因而, 加快培植心理咨询、服务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6] 。其实, 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人的心理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健全心理咨询网络,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还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离不开心理和谐。温家宝在解释和谐概念时, 也将人内心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指出:我们讲和谐, 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
再看中小学心理卫生领域, 中小学是处于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心理卫生比知识获取更为重要, 它关系到中小学生将来能否成人的问题。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学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来考察我国中小学心理学专职人员的配备。谢爱武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专职人员指导学校工作, 照此依据2002年我国中小学生在校人数21652万, 推算我国中小学所需学校心理学专职人员约30000人, 按照每年培养600人, 尚需50年以上才能满足要求[7] 。谢爱武的报告给予这样的启示:要抓好娃娃们的心理卫生教育, 就得加速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
由上可知, 目前,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应用心理学专业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内涵上, 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现存的几个主要方面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专业的定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而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仍然是1998年教育部制定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第三次修订) , 《目录》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8] 。有学者认为, 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远远高于国外对这一专业的主要定位, 而且就应用心理学专业而言, 各个领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把《目录》中所涉领域都统一为应用心理学专业而不进一步明确化, 那么, 最终只能使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4] 。此外, 12年来, 不论是学科的发展, 还是社会分工, 还是教育对象, 都发生了变化, 因而, 《目录》中的规定显然是不能适应要求的。2010年, 教育部组织了166名专家对《目录》做第四次修订, 新《目录》能适应要求吗?这是许多学者们所关心的。
2.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和实践性教学薄弱。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 但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更为重要。而大多数学校在这一环节上重视不够:一是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实验教学基地建立量不足;三是课堂教学中, 教师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说得多做得少。由于以上原因,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条件受到了限制, 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应用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9] 。
3.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实践性课与理论性课之间的比例上, 应用心理学专业与心理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有区别的, 前者重在解决心理实际问题, 而后者重在传授与讲解;前者在技能操作中显现理论和知识, 后者在理论和知识讲解中概述技能。大多数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将这二者严格地加以区别, 往往以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来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虽然, 表面看,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符合教育部所指定的要求, 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偏离了实践这个中心。有专家报告:在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中发现, 40%的专家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训练状况不满意, 尤其是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10] 。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整个课程教学中, 严格地讲, 每一门课程都应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 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课堂活动的重要位置上。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普遍使用的是人灌 (教师讲, 学生记) 和机灌 (教师呈现课件, 学生复制课件) 的陈旧落后方法, 纸上谈兵多, 实际操作少, 学生只要熟记一些心理学名词和心理学家的观点结论就行了, 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11] 。
4.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缺口比较明显。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20世纪末之后才开办的, 从总体上看, 虽然起步比较晚, 但发展的速度却非常迅猛, 也正因为此, 专业教师缺口也就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吴真曾就有关师资问题对135名学生进行调查, 教师人数缺乏项的调查结果占43%, 排在调查的四项之首。她在后来的分析中说, 2005年, 本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仅有5名专兼职教师;至2008年, 已增至8名, 外聘教师和近三年引进了专业教师4名, 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12] 。二是教师自己实践能力缺失。由于前一个问题的原因, 许多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 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 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有的任课教师是通过自学或到高校短期培训, 赶鸭子上架, 这样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把握和驾驭就存在一定缺陷[10] 。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建设的措施与构想
1.专业定位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问题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把教育部的《目录》的规定看成是原则, 是刚性的文件, 办学过程中严格遵从;另一种是把教育部的《目录》的规定看成是指导, 在办学过程中弹性遵从。前者守望着教育部能有修订后的、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够解决他们困惑的新《目录》的规定;而后者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实际情况, 在总体上按照教育部《目录》的规定, 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设专业。持后一种态度的学者们认为, 教育部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定位, 是就这个专业而言, 不可能顾及各类各个学校的特点和条件。因此, 不能将《目录》的定位看成是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尺, 专业定位应当以适合为原则。所谓的适合原则也就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崔光成所说的3条原则, 即: (1) 认真研究教育部有关该专业的指导性文件; (2) 认真研究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 因为这是决定办学价值的基础; (3) 客观评价本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因为这是决定该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基础[13] 。
由于以上两种不同的专业定位的态度, 因而也就随之产生了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看法:一种是坚守《目录》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另一种是认真研究《目录》中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吃透其精神, 结合实际, 明确培养目标。黄山学院的做法在后一种情况中极具代表性。该校教育系的胡志海说, 黄山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 应用心理学专业从2006年才开始招生, 各方面条件与老牌本科院校均无法相比。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 不盲目追求专业课程的高深与前沿, 培养方案突出应用性这一明确目标, 着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在方案设计中着重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几种基本能力, 即量化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能力、心理测量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能力[14] 。
不论是专业定位还是培养目标确定,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 应当根据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外部其他与专业建设有关的条件变化, 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课程一样, 是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但是, 课程设置并不等于就能形成课程体系, 而课程体系是由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 它体现着课程间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层次性, 以及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对对象的思维开发和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 这也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努力所追求的。梁拴荣和周小庆认为, 构建课程体系需要反映以下四个方面要素:一是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二是时代的需要;三是国家对本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四是心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部提出的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因此, 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是基础性、应用性、针对性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讲,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实践课构成[4] 。由于培养目标差别, 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西北民族大学从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为立足点, 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他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特别提出了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宽口径、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的专业培养目标,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 注重了三个课程方向的凝练, 并形成了对应的三层次的课程体系[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构建应用心理学实践课教学体系, 以此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 注重分层化、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16] 。
从总体情况看, 各院校都把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看成是建设专业不可或缺的工作, 同时, 也都努力根据自己的建设专业的理念来构建课程体系, 这就使得课程体系具有个性化。
3.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 居于主导的地位, 因而,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应用心理专业的根本保证。但是, 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才能算是高素质的?高素质又指的是什么?由于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认识不同, 因而也就产生不同的标准。李国强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初探》中提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什么是双师型?他解释说, 所谓双师型教师, 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他认为,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已经受到重视, 普通本科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 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理念的高速与变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求知欲。应该尽快培养一部分高学历心理学背景、跨学科跨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是促进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17] 。廖全明在《教师专业素质缺失与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一文中, 提出教师专业化。他说,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 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尽管当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 相应的, 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 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 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8] 。前两位学者主要从现有教师队伍着眼, 提出培养的目标。可以说是内修观, 也有学者着眼于外。赵伟在谈到师资队伍问题时, 提出:聘请其他学校的心理学教授和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19] 。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专业办学中大家的共识, 但标准如何, 如何建却各有己见。
以上是笔者就近十年中国大陆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所做的综述, 主要是综。笔者之所以将这个综述的时间段定在近十年, 主要是因为应用心理学在1998年才列入本科院校的专业。应用心理学是一个起步晚发展快的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 因而,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较多;对问题的探索往往聚焦在微观上比较多, 还缺乏专业建设宏观上的思考, 特别是外部环境地域、地方文化、经济条件等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思考得就更少了。再就是, 往往就问题而述问题, 因果关系分析得很少。还有就是借鉴国外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东西很少。
参考文献
[1]张国萍.操纵未来的100个专业 (39) 应用心理学[j].考试 (高考族) , 2009, (4) .
[2]曹鸣岐.应用心理学:前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爱伦.应用心理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2) .
[4]梁拴荣, 周小庆.关于面向21世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1) .
[5]郑文清.试议增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 .
[6]崔景贵.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11) .
[7]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8) .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1998年颁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30.
[9]王文.关于加强高师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考[j].学科教育, 2008, (33) .
[10]曾莉, 熊丽娟.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反思[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7) .
[11]王龙.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2) .
[12]吴真, 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13]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6) .
[14]胡志海.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7) .
[15]郑一筠, 等.构建有利于学生就业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 2008, (3) .
[16]李国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8) .
[17]李国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5) .
[18]廖全明.教师专业素质缺失与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19]赵伟.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