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论文 > 艺术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筛选策略

时间: 2018-11-10 00:13:47    人气:49

一、律动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律动, 即让学生跟随节奏表演动作, 旨在培养学生的乐感和美感。伴随着清脆的铃声, 学生在节奏欢快、曲调优美的音乐律动中走进教室, 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律动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跑跳步、拍手、踏步、点步等形式, 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诙谐的儿童歌曲, 二四拍, 节奏明, 表达了小朋友们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小伙伴之间和睦共处的美好品格。全曲短小精悍, 由四个重叠变化的乐句组成, 结构圆润, 简单易学, 适合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拍手或全班齐踏步, 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 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做发声练习。学生爱动、爱模仿的天性展露无遗, 兴味盎然, 再加上青蛙跳、蝴蝶起舞等动作,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迅速投入律动游戏中。在唱歌与做动作的过程中, 学生容易掌握发声的气息与呼吸要求,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歌舞游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学生活泼、好动, 每学会一首新歌、一支新舞, 都会欢呼雀跃许久。教师要适时引导, 使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 用动作、姿态来诠释他们所理解的音乐。如有的歌词简单明了, 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编自演, 自由发挥创造力, 在歌舞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大白象》《口哨与小狗》《幸福拍手歌》等歌曲的歌词内容很简单, 易于理解, 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舞蹈动作。对一些难度较大、动作比较复杂的群体舞, 教师要适时介入, 使学生明白只有集体协作才能跳好群体舞。又如, 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 跟着音乐哼唱旋律, 即兴创编孔雀舞。《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优美, 旋律轻柔, 表现了傣族同胞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化身为一只只美丽、灵动的小孔雀, 仿佛置身于神秘、美丽的西双版纳丛林, 感受到浓浓的傣族风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拓展课外音乐知识, 如汉族秧歌、蒙古硬肩、维吾尔族脱帽、朝鲜耸肩、藏族弦子等, 引导学生将这些民族舞蹈动作进行整合, 使学生陶醉在优美、曼妙的舞姿当中, 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美丽富饶产生自豪之情。

三、角色游戏,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而音乐游戏寓教于乐, 是对这种天性的拓展与延伸, 也是对这种天性的规范。当音乐节奏与儿童的生理运动相契合时, 这种天性会化成一股神奇的力量, 迅速投射到周围的世界, 转换为超乎想象的创造美的能力。

角色游戏生动有趣,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印象, 而且能够打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门, 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 教学三年级上册的音乐剧《司马光砸缸》时, 教师让五个学生上台表演, 跟随音乐玩捉迷藏的游戏。根据情境, 学生一人演音乐剧中的司马光, 一人演落水的小男孩, 由三个人手拉手围成圆圈做大水缸。这五位学生表演得非常精彩, 其他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接着,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尝试一下。最后, 教师播放音乐, 全班学生轻声跟随音乐哼唱。学生不仅过了一把小演员的瘾, 品味到音乐带来的美感, 还明白遇见意外情况不要慌张, 要冷静的道理。美妙的音符触发了学生追求美的欲望, 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陶冶了他们的道德情操。上述教学, 教师抓住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通过歌舞表演、创编等形式,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律动游戏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歌舞游戏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角色游戏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