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科学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体系论文
时间: 2018-11-22 06:52:14 人气:9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在培养创新性人才、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网络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建构、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等方面,重要性日益显现。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的建构是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服务的重要保障。如何建构科学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
一、研究综述
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相关的论文进行检索,输入关键字“教育资源”和“评价”,从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58篇,从优秀硕士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物流运营商的法律条款的问题基于RFID的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设计应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躺供应链实施现状与策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初探AHP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中的应用谈数据挖掘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建设探讨基于web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探析
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0篇;输入关键字“教育”资源”评价”和“高校”,从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7篇仅有7篇;输入关键字“教育”资源”评价”和“高等”,从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20篇;输入关键字“教育”、“资源”、“评价高校”和“网络”,从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1篇;输入关键字“教育”资源”评价”、“高等”和“网络”,从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查找到论文1篇(以上数据截止2011年5月底)。
从查找的结果看,国内“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方面的论文并不多见,关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查找到的相关论文中,有涉及高校教育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也有涉及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的,有涉及基于某种方法和模型的高校教育资源评价的,有涉及教育资源库评价的,也有设计高校教育资源评价的,等等。既有理论性研究论文,又有实证性的研究论文。
但是,上述论文均仅从教育资源评价的某一侧面和某一角度对评价进行了论述,未能全面深入对教育资源评价进行研究和探索;缺乏应有的广度、深度和系统性,未能为教育资源开发设计提供科学有效地标准和依据。因此,为给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更好地方法和思路,有必要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进行深入地探讨,以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高效、稳定和科学地发展。
二、教育资源的界定
2002年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cd1.0)中,把教育资源定义为“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教育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本文基于这样的界定,来论述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如何进行评价等。
三、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
(一)种类繁杂、混乱
网络教育资源数量巨大,种类繁杂。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任何教育资源不受限制地在互联网中共享和交换。每日有数以千计的教育资源创作、产生,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形成了互联网中海量式的网络教育资源。由于缺乏规范的归类整理机制,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充斥着整个互联网,显得繁杂而凌乱,不利于使用者的查找、筛选和利用资源。
(二)非结构性
网络教育资源分散于互联网的各个站点、节点中,不具有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在互联网中呈现出非结构性的特征。虽然网络数据库中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但由于数据库分布于互联网的各节点中,从整体上来看,数据库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松散的。因此,非结构性是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着的特征。非结构性具有分散、混乱和无序等属性。
(三)教学可用性缺失
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有用性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导航不清、信息架构不良、页面布局不统一、媒体表现形式单一、单调/色彩搭配失调、学习路径和位置不清、内容表述书本化、缩略图或视频等看不清细节、音频不清、文字过于冗长、学习活动设置单一、重传递、轻体验、学习支持不到位、访问速度过慢等方面。据国内有关学者对学习者用户的调查研究表明,作为知识和信息量密集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其教学可用性严重不足,无法实现其教学有效性。
(四)标准多样化
虽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但是各个高校开发者、建设者未能完全遵照规范的标准进行资源的开发、设计,致使网络教育资源数据标准各异,互不兼容;《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有数据格式的标准,不包含各个学科专业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的差异阻碍了校际、区域之间师生进一步的协作与交流。由于各个高校之间缺少有效地沟通协调机制,使得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标准的多样化导致了教育资源难以交换和共享。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库之间的异构性使高校成为孤立的信息岛,给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协作学习和研究带来了重重障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在种类繁杂、非结构性、标准多样化、难以共享和交换等方面的缺陷,大大加重了使用者的认知负荷,造成了使用者在资源获取、运用和加工等方面的困难,偏离了使用者学习和实践的真实需求,阻碍了促进使用者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低水平的重复,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评价目的
(一)基于使用者的视角
科学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学习与实践为目的,全面分析教师的内在需求,不断改进评价的指标、方法和策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和服务,提升了教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科学的评价不仅仅为学生教授基本的理论和技能提供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的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二)基于开发者的视角
公正的评价是开发者创造优质教育资源的动力源泉,激励开发者不断开拓创新,改进开发技术和方法,设计出适应使用者的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学习和实践的需要;通过有效地评价反馈,认识学科、专业和领域的教育资源信息的发展动态、分布状况、质量和水平,及时掌握使用者的真实需求,提供最贴近使用者需求的资源和服务。
(三)基于管理者的视角
网络教育资源库作为资源的重要载体,在资源的组织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资源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功能和性能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资源库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的评价能够促进资源库的管理者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功能和性能,改善资源库的使用率、查全率和查准率,提高使用者资源获取、利用的效率和便利性。
五、评价指标
网络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为了符合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所制定的指标,从使用者、管理者和开发者三个不同的视角,设计出资源评价的指标。
(一)使用者的视角
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使用者的视角是从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筛选出符合学习和实践需要的资源特征作为评价指标。使用者的视角包括易获得性、易操作性、共享性、可编辑性、可移植性,共5个指标。(1)易获得性:资源查找和获取的快速、便捷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实践效率的重要因素;(2)易操作性:资源操作的简易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期望;(3)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和互换资源;(4)可编辑性:教师和学生都希望通过编辑、修改,使资源满足学习和实践中个性化的需求;(5)可移植性: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将资源移植到自己所喜爰、熟悉的工具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开发者的视角
开发者的视角是从开发、设计的目标和任务出发,遴选出符合优质的资源标准的评价指标。开发者的视角包括:创新性、兼容性、知识性、艺术性、适用性、技术性、教育性,共7个指标。(1)创新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具有新颖性,在内容、功能和呈现方式上领先于同类的其他资源;(2)兼容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能向下兼容旧的资源和工具,能向上被新的资源和工具所兼容;(3)知识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应是学科知识的网络化载体;(4)艺术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资源,能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引起使用者的兴趣;(5)适用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符合使用者最近发展区的规律,又能满足使用者的学习和实践的需要,促进使用者知识的建构和专业的发展;(6)技术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是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整合的结果,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充分展示学科知识的丰富内涵;(7)教育性:开发者认为优质的资源应能达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能够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支持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管理者的视角
管理者的视角从资源系统管理和维护的视角出发,选取出保证资源系统正常运行的评价指标。管理者的视角包括:系统性、丰富性、组织性、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共7个指标。(1)系统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中的资源具有内在的联系,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2)丰富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中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涵盖各个学科领域,保持系统的查全率;(3)组织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中资源经过归类整理,具有良好地条理和秩序,页面之间具有链接关系;(4)准确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功能的先进性,提高系统的检索功能,保持系统的查准率;(5)高效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性能的强健性,能够快速、及时响应用户指令;(6)安全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预防网络病毒的危害;(7)稳定性:管理者要保证资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持多用户实时的访问,适当控制网络流量,消除网络堵塞现象。
六、评价方法
为了对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为了改进和优化资源的开发、设计和管理、维护、应用等过程,可采用的功能性评价的方法,对资源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诊断、反思。功能性评价的方法分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第三方评价。
(一)一般性评价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常用的、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是评价主体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给资源进行评分、排序的方法。定性评价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专业性特征,因为评价主体来自于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评价实践经验,了解资源的知识性、教育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特征,能够对网络教育资源质量和价值作出合理、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同时,专家的评价意见是资源开发、设计上的重要反馈,为开发、设计方法的改进和资源的创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评价指标的筛选也是定性评价中的关键要素,有利于推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要根据评价目标遴选体现资源质量和水平的的评价指标,评价专家围绕着评价指标对资源进行了解和判断、评分,使评价结果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定性评价一般鼓励多专家评价模式,不提倡单一专家评价模式。当专家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时,要考虑更换评价专家,对资源进行重新评审,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定性评价容易受到主观经验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评价结果的偏颇。但通过会议讨论和多重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某一专家主观误差对评价的影响。定性评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定性评价较为适合少量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评选。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数学计量法评价网络教育资源的一种方法。运用资源的外部的数量来衡量资源的内在质量。定量评价能有效地规避了定性评价中的主观定势、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等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干扰,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的结果更为清晰、具体。丹麦学者阿曼德(t.c.almind)提出的网络计量法和学者peteringwersen提出的网络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法和思路,被逐步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中。网络计量和网络影响因子反映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引用关系。网络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以借鉴到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定量评价中来,筛选出资源的访问率、下载率和推荐、转载的次数,以及内部、外部指向链接数、被链接总数,链接密度等作为定量评价的指标。通过对各项评价指标设置权重因子,根据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和评价取向适当调整权重系数,综合、全面地对资源进行量化评价。定量评价的指标是资源评价指标的综合的、具体的,比如资源的访问量和下载次数体现了资源的更新次数和转载次数,反映了资源的知识性和可编辑性。为了弥补定量评价在资源内容方面方面评价的不足,可以采用在线调查和调查问卷表的方式,征集用户对资源的满意度和资源各项指标的评价意见,作为资源内容质量的评价依据。[15]定量评价不仅具有客观性、效率性、直观性等特点,而且能够减少评价过程中消耗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具有一定的效益性,适合大规模的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
(二)功能性评价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专门为资源开发者和管理者设计的评价方法。开发者和管理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自我开发的资源和管理的资源库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围绕着存在的问题,开发者针对资源开发、设计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和技能,改进方法和思路,提高开发者的研创水平。促使管理者重视管理、维护各个过程和环节中的问题,完善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改善资源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促进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自我评价对评价者的促进模式为:评价资源—反思方法—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新资源。自我评价是开发者和管理者自我知识的丰富和自我技能的提升,通过对自我缺陷的剖析和再认,实现自身的升华,是所创作的资源和提供的服务更能贴近使用者的需求,更好地支持使用者专业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
2.协商评价
协商评价可以在校内的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展开,也可以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协作展开。协商评价从多视角认识和发现网络教育资源之间的不足,共同探寻可供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协商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评价资源、发现不足、交流观点、寻求方案、共享成果。评价多方通过相互的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相互之间创作的资源对比和分析,协商探讨网络教育资源之间的他人存在问题和不足,共同探求解决方案,并分享协商成果。评价者在发现问题,协商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吸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我的知识建构,完成自我的提升。
3.第三方评价
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可以界定为第三方,第三方能完全摆脱网络教育资源中的种种束缚,站在教育资源的另外视角,冷静地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方虽然不属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范围,但必须具有良好地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评价经验,能敏锐地发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指出缺陷存在的根源,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资源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改进和完善知识和技能,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效率,成功地完成评价任务。因此,第三方评价任务一般有专业的评价机构承担。第三方评价方法适用于对不同高校之间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并保持评价过程的中立性。第三方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使用各方的影响,客观地对资源实施科学的评价。缺点在于缺乏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评价结果存在着一定不足。
七、评价策略
(一)用户需求导向策略
无论是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设计,还是评价体系的建构都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需求是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起点和目标。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用户进行需求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分析、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划分特定的用户群体;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细分不同的用户需求层次,形成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模型;再次,依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的需求模型制定评价的指标、设计评价方法。[18]网络教育资源服务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仅要满足用户现阶段的需求,还要满足用户未来的增长性需求。
(二)优化评价程序策略
在定性评价中,评价程序是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关键,评价程序的规范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规范的评价程序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专家的遴选
网络教育资源的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息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评价实践经验。评价准备阶段,将符合基本条件的专家信息录入资源评价专家库中。实施评价阶段,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通过计算机随机挑选出符合学科专业的专家,赋予其评价职能。
2.透明的评价过程
在网络教育资源评价过程中,监控并录制评价的各个环节以至细节,监察评价专家有无违规行为,做到评价全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实现阳光评价,防止评价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破坏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评价反馈
在评价结束阶段,详细记录评价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者,以帮助被评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其积极地反思和改正。
(三)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纵观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方法,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效解决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单个评价方法的困境,以取得良好地评价效果。
1.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策略
定性评价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内在特征的评审,定量评价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外部特征的量化;定性评价克服定量评价缺乏评价深度的不足,保证评价的专业性,定量评价克服定性评价主观性的问题,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定性评价适用于少量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评选,评价指标清晰、细致,但评价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定量评价适合规模化的网络教育资源评价,评价操作简便、容易,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评价内容性指标较为含糊,评价内容不确定。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结合能有效消除各自的缺陷,形成系统、全面地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自我评价、协商评价和第三评价相结合的策略
自我评价方法能够清晰地再现、再认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设计、管理和应用的具体过程和行为,对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详细地反思,有效地促进个体知识的建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但自我的评价视角具有局限性,未能全面认识到自身的存在的问题。协商评价是一种群体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群体的观点发表和思想的交流,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设计、管理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群体的评价结果和观点未必能让个体全面的认同和接受,未能真正促进个体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第三方评价方法站在中立的视角审视网络教育资源,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第三方评价者缺乏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设计、管理和应用的实践,未能深入、具体发现问题和不足,所提出的建议也未必是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自我评价、协商评价和第三方评价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选择和融合合适的评价方法,促进网络教育资源质量和服务的提升,最大化地满足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各方的需要。
3.质量性评价与功能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
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为主的质量性评价注重网络教育资源自身内容、表现形式和质量的评价,以自我评价、协商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主的功能性评价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设计、管理和应用等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诊断过程和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促进开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最终提高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两种评价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两者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能够多维度地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地评价,促进网络教育资源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四)细化具体学科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策略
由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同一学科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外在的形式都存在着差异,作为学科知识载体的网络教育资源也应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此,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要体现不同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之间资源的差异性。根据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特征设计、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完善具体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络教育资源评价体系:首先,聘请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聚集专家群体共同分析、探讨本学科领域和方向网络教育资源的特征;其次,根据本络教育资源的特征,在原有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评价指标的维度,设计更为细化的学科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再次,根据学科的特点,遴选和细化评价方法,优化评价过程和策略。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细化,建构适合本学科特征的网络教育资源评价体系,对本学科资源进行有效地评价,以促进本学科和方向的网络教育资源质量和服务的提升。
(五)建构专业的资源评价团队策略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网络教育资源数据标准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知识呈爆炸性增长,促使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增长。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和网络教育资源的迭代更新,促使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因此,需要建构专业化的资源评价团队,敏锐捕捉用户需求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保持网络教育资源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专业化的资源评价团队:(1)加强资源评价团队的培训,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团队成员信息技术和专业素养的领先性;(2)提高评价团队的薪酬补贴和福利待遇,消除评价团队成员的后顾之忧,使团队成员更专注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工作;(3)健全奖励机制,鼓励资源评价团队的创新行为,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促进网络教育资源评价体系科学、稳定、持续地发展。
(六)开展广泛的校际协作评价策略
各个高校都具有自身的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优势,通过开展校际间的协作评价,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全面性。同时,通过校际间的协作评价,实现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方法、经验和策略的交流,促进高校整体评价水平的提升。校际协作评价的开展,首先要分析协作高校双方的优劣势,经过协作双方充分协商,制定协作协议,规定协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划分协作任务,选择合适的协作模式和方法;其次要在协作协议的指导下,根据协议的规定,实施协作评价。在协作评价的过程中,协作双方应相互交流探讨所遇到的实践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整体评价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