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思考论文
时间: 2018-11-23 00:17:31 人气:65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嵌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高职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当前高职的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在高职数学教育中适当嵌入数学文化,既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带动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教育发展形式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论证了高职数学教育中嵌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具体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高中教育
在2015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意见》对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并对现阶段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高、更明确。《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办学原则就是立德树人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基础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强调务必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务必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那么,高职公共基础课必须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精神、综合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进行培养。而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如何怎样更好地实现其育人价值,如何贡献力量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提升中,是摆在我们每位高职数学教育者面前极其关键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1数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数学文化的内涵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全部,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观念和政治形态,通常以符号的形式进行呈现。数学不单单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知识素养、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文化。简单的说,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和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还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交融等等。它强调的是数学对人的心理、行为以及精神的影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人类社会的精神水平。
1.2数学文化的特点
1.2.1互融性
数学作为一种量化模式,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但不是真实物质世界的体现,是思维高度抽象的结果,是一种约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系统。数学语言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科学语言,它不会受到历史和时空的限制。数学文化以思维的合理性、精神的求真性和方法的严密性,不仅为人类认识世界,还为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在人类解决客观物质世界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中,数学一直都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也就实现了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交互通融。
1.2.2预见性
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思考,对各种数量关系的论证,产生和积累了优秀的思维成果。数学是对其最好的总结,并且都来源于实践中,这些思维的成果有着非常强的开发和预见性,对未来的人类活动有丰富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1.2.3审美特性
数学美包括和谐美、简洁美以及奇异美等。它既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数学美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协调性和对称性等。它不仅体现形式美,还有严谨美,不仅体现逻辑美,更富有创造美等。因此,也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而孜孜追求。
1.3高职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以数学文化的教育观为指导,用数学课程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可以称之为高职数学文化教育。纵观我国当前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文化基础、教育水平,再考察其生源质量以及实际生活对数学的需求各方面,我们可以得出,高职数学文化教育中的“文化”与“教育”是相匹配的。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其地位是公共基础课程,但同时更具有文化课程的特点。高职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体现工具性的特点,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让其自然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最终目的。
2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2.1高职数学教育现状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从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事实上,现行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做习题,机械地应用数学公式和原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注重训练解题方法,而很少去考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中极少体现数学文化的融入,更很少让学生静下心来归纳和探索数学思维,仔细品味数学之源,也很少启迪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万事万物中透出的数学之光。从而,当前的高职数学教育也就效果甚微,困难重重。
2.2高职数学课程开设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生产一线、管理与服务现场,为社会培养具备全面的职业技术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因此,“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中都注重体现。不得不说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实现了实践与实操的主导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且企事业单位也给予好评。但是高职毕业生在经过了入职初期的适应阶段后,各类问题相继出现,纵观这些问题的全部,反映的却是学生综合素养太差,当然数学素质也就表现得首当其冲。在高职数学课程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材改革和建设,如: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提升,打造信息化教育平台等,但一直受到学科型条框的约束和限制,严重制约了高职数学课程的发展。在高职系列课程中,数学课程通常被定义为“为专业服务的工具性学科”,这些观点更加弱化了数学课程的地位,数学的理性思维对学生智力和素质的提升作用逐渐缺失,实际教学中的“必需、够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略,摒弃了数学文化知识是学好其他任何专业知识的前提这一教育规律,更认识不到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种种认识误区导致学校逐渐忽视了高职数学课程,进而致使学生不在意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逐渐边缘化。
3数学文化嵌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3.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呼唤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具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那么作为高职院校不但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还必须顺应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技术人才。因此通过嵌入数学文化的数学教育,把数学文化中所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进行彻底释放,对学生精神与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3.2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
数学课程不只是教材中的表面知识内容的传授,也不简单单只是高职教育中众多学科中的一门,无时无刻都承载着数学文化,充斥着数学美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试想,让数学文化自由的流淌在数学的课堂,学生贪婪的吸收数学文化带来的数学营养,沉醉在数学的美感中,心灵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数学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推动的震撼,数学的思、数学的辨、数学的行,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卷。
3.3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的助力
数学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文化以后,就会感知到数学课程的魅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强化。那么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枯燥机械,教师教学也自然变成一种乐趣,学生将获得不断进步,师生共同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成长,进而也就实现了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4对数学文化嵌入高职数学教育的构建设想
4.1构建理念
以数学文化教育作为改革高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即:要处理好科学的数学、文化的数学和教育的数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机结合,因其互相联系又相互补充;要以数学内容为载体,以数学思想为工具,以数学方法为手段,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标榜科学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最终实现“用数学来育人”的根本目的,进而逐渐形成科学、发展的“数学文化观”。
4.2构建认知
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嵌入数学文化,应注重把握好具体的度。首先它要区别于传统高等数学以学科框架为主的课程,其次也不能简单的对趣味性内容进行累加和罗列。应把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思想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五个维度。数学文化课程的教与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跳出课堂,有机结合课本知识教学,古今中外之名人案例,数学发展之逸闻趣事,紧密联系学校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4.3构建要求
构建要求主要面向高职数学文化传授者。数学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高层次文化。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并折射出求真务实,甚至是合作献身等精神,所以说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升华。那么作为高职数学文化教育的传授者,不仅应当把数学当知识,还应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数学,从思想、方法论等角度提高对数学的认识。要重视中外数学文化的历史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史为鉴,重视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与政治、哲学、艺术、生活都有深刻的联系,以实事求是、坚忍不拔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来对待。因此对传授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授者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深刻地掌握数学思想、精神、方法与史实等。
5结语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并时时影响着我们的一切。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数学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与创新,因而,高职数学教育嵌入数学文化也就势在必行,这终将是影响和改革各级各类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数学文化正在打开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大门,并促进着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沛.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9).
[2]方延明.数学文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7.
[3]王存荣.数学的文化价值和高等数学教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2):9-12.
[4]张维忠,孙庆括.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6).
[5]何莉敏.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3,(3).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强化数学教育功能的策略
摘要: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跟上教育改革的节奏,为学生寻求最为高效的数学学习途径,有效强化数学教育功能.教师要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观念,适当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点的魅力,进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发挥数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效果.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强化数学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育;学生发展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中数学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数学发展需求,所以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提升功能.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建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有意识地通过数学学习优化自身能力,强化数学教学质量.下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例,阐明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案强化数学教育功能.
二、改变教学观念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知识点繁杂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形成了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本身才是课堂主体,而学生则成为了数学知识点的被动接收者,不会为他们提供自主消化的空间和时间,使得学生在呆板的数学课堂中慢慢跟不上教学节奏,同时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数学教育功能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现状改变教学观念,扭转错误的课堂师生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中不被限制,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发挥,有效改善数学教育效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他们创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指明数学探究方向,同时在学生面临难度较大的数学难题及时作出指导,防止课堂时间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相对自由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得到更快的提升,展示出数学的教育功能.例如,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我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在课堂的开始我会带着学生温习前面讲述的基本三角函数部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之间的理解和记忆,接着我会给出一些基础的三角函数,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理论知识点将它们最简化,给他们十分钟左右的自主发挥空间.学生在自由化的数学课堂中积极性明显提升,主动探究相关三角函数知识点,并且通过合作的方式明确如何完成最简化.最终我会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指导,为他们讲述三角恒等变换的理论内容,让他们得到知识点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更好地完成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下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逐步推行,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出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强化数学教育功能,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多媒体资源作为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数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模拟数学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完善数学综合能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需要教师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要进一步探究课堂讲述的知识点,将其中的重难点提取出来,作为讲述的重点融入数学课件中,教师也要保证使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的趣味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将数学知识和有趣的素材结合起来,提高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效果.多媒体设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数学教育途径,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强化教育功功能.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初步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我会发挥多媒体设备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会针对教学内容,通过电脑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锥体完成建模,添加到我的课件中.接着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会带着学生结合多媒体设备中展示的各种立体图形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学生对抽象的立体几何知识点也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理解难度大大降低,有效提升了数学教育效果.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数学学习途径,完成数学教育功能的强化.
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强化数学教育效果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需求,有效拓展课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基础.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堂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在课内外都能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帮助强化数学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概率”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我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述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使用概率相关知识点的事例.这样的教学活动任务是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中挖掘相关知识点,如计算彩票店中给出双色球中奖概率,又如商场中常见的抽象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对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进一步强化了数学教育功能.
五、结语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强化数学教育功能,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途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保证他们未来在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肖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教育功能的策略[j].科研,2016(7).
[2]柳永红.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2).
[3]许建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教育功能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9)
第三篇: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衔接研究
摘要:大学高等数学是构建在中学初等数学基础上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数学内容与数学思想方法对大学高等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大一新生和数学教师所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几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下一步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尽自己所能做一些研究工作。
关键词:大学数学;高中数学;教育;衔接
数学学科由于其知识的基础性以及应用的全面性,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中学均将初等数学设置为基础课程,在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在大学阶段高等数学仍然是大部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众所周知,大学高等数学是构建在中学初等数学基础上的,因此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大一新生和数学教师所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近些年,虽然有很多专家与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与反复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速度加快,中学数学、大学数学教材版本繁多,高考分省命题,因此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与中学初等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迫切需要有效地解决。鉴于目前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仍然有必要继续探讨大学数学教育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为下一步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尽自己所能做一些研究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现行的高中与大学的数学课程与教材总体上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各自阶段教学的教学要求,也达到了教学大纲的预期目标。但是尚有部分内容在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其实大部分大一新生对于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重叠的部分不会感到负担,相反还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当大学教师用符号语言对中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就能够迅速在脑海中建立起连接中学初等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桥梁。而对于那些中学没有讲授,而大学直接运用的知识,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断层感,例如:高中阶段弱化了反函数、万能公式、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定比分点的相关内容,删除了极限、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棣莫佛定理,对于简单函数的导数公式、积分公式、求导法则只是直接给出,而没有推导过程,这些内容均需要大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有“承前”的过程,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产生突兀感。
同时对于大学教材中的数学名词与数学符号,也应该不断的修订更新,与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保持一致。在上述问题中,数学符号的问题如果教材的编写者、修订者多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但是对于内容的衔接在现阶段来看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现阶段高中教材出现了高等数学的初步内容及其相关知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很难进一步增加内容;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面对来自不同省份与地区,通过不同高考考纲选拔出来的学生又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学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过渡。所以造成了学生在内容上难以衔接。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部分高校从2015年开始开展大学先修课程培训,即在大学入学前自主学习学校自编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等数学教材,同时在高考前后进行测试,考试成绩既可以作为自主招生成绩、加分录取依据,也可以转化为大学公共课程的学分。可以说是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内容衔接上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面,数学教师应该在讲解部分知识时,对某些数学问题给予适当的延伸,并使用符号语言书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逻辑关系,理清数学的思想体系,适应未来的发展,最终达到数学思维上的长足进步,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方面面对当前情况也应作出相应调整,首先高考招生时,某些对于高等数学有着较高要求的专业在缩小总分极差的前提下还应适当控制数学单科最低分数。
其次高等院校在新生入学前应随录取通知书适当发放预习教材,这种预习教材,应该由大学数学教师与高中数学教师共同编写,以高中既有知识为基础,用高等数学观点以及运用符号语言对学生所熟悉知识重新阐述并加以适当延伸,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高等数学的形式结构,初、高等数学之间的区别联系,同时辅以一定量的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新生开学后,该书内容也可以由大学数学教师作为高等数学预备课程进行讲授,使学生在脑海中迅速建立起连接初、高等数学的桥梁。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由“学习为了考试”转变为“考试是为了更好的督促学习”,使得学生由“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一直处于一种“听课———做题———测试———发现问题———探究原理———弥补缺点”,在新课讲授后缺少对于数学原理的探究,对于知识的理解不能依靠对定理定义的探究,只能依靠实际题目的来对数学加以理解,这种方式难以构建起数学的整体框架,所以需要培养学生在新课讲授前后能够深入探究数学原理,从本质上理解数学问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学校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平稳过渡。首先要在新生军训阶段抓好学生的心里建设,让学生明确高中到大学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水平上进行难度更大的学习,使其消除高考后的松懈情绪。其次,由于大学阶段学生与教师见面时间明显减少,部分学生会产生茫然与失落的情绪,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要给以单独的疏导,学习上给予适当的督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也应向授课教师了解高等数学的体系及其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初等数学的差异,询问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在上课—练习—反思—复习—考试这些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上述几方面措施不能单存依靠高中或者大学做出单方面的改变。必须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衷心地希望我国的数学家和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既推进我国大学的数学教育改革,也为国际范围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育中德育内容的渗透
摘要:高中正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时期,由于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大,德育工作往往被忽略掉,尤其是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担当起对其德育的教学工作,教育学生为人处世,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青年。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育中德育内容的渗透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工作;培养学生
一、前言
现阶段的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呼声一直很高,这也印证了素质教育正好是高中应当做好的一门工作。因为是理科的缘故,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很少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所以还是应当重视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德育内容的渗透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结合数学史,宣传德育
每一门学科发展到现在,都有着自己不断演化的历史,数学也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在数学的演化过程中,未尝不曾发现数学家们身上的精神,这些精神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在讲到哪一部分,添加一些这一方面的历史,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发现数学前辈们身上伟大的精神,学生在这种崇敬的情况下自然会去学习前辈们的精神,化为己用,最终达到培养高中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当老师在讲数列的时候,当学生整体的状态低迷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还在上小学时,他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提出了一道数学题,即一列数从1一直加到100求结果。这道题目当时难倒了高斯班上的所有人,每个人都拿着笔很艰难的计算着这个式子,老师认为这道题可以让学生们算很长时间,正准备休息,但就在这时,高斯拿着他的题板走到了老师面前,让他的老师观看,他的答案是对的,全班的同学都对他如何快速解出这道题目而疑惑不已,这时的高斯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即1+100,2+99这样一直类推,再累加起来,就得出了这道题的结果5050。所有人都佩服着高斯的聪明,但是在这背后,真正帮助高斯解出这道题目的是临危不乱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老师在点明这个故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在这种钦佩之中去学习高斯对学习的精神,最后不断完善自我的品德修养。
三、在解题中渗透优秀的品质
数学的教学活动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了题目的练习和题目的讲解上面,所以在这种日常的教学中慢慢渗透道德观念,学生们也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道德品质,提高自身修养。所以要求老师在学生解题和讲解习题时渗透入优秀的精神品质,时不时地鼓励学生向着这一方面前进,提醒学生做人就做正直的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道德品质得到提高,数学的素质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学生在解椭圆大题的时候,如:已知点A(1,1)是椭圆x2/a2+y2/b2=1(a>b>0)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焦点,且满足|AF1|+|AF2|=4.(1)求椭圆的两焦点坐标;(2)设点B、C是椭圆上两点,直线AB、AC的倾斜角互补,试判断直线BC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这道题目第一问很轻松就可以被解出来,即由椭圆定义知两焦点的坐标为(±2槡63,0)。关键点在于这道题目的第二问,第二问有了一定难度,自然有学生会被难住,老师就是要在这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往下写、大胆地往下算,最后说不定自己写的就是对的。当老师讲这道题时,可以像这样讲:设AB的方程为:y=k(x-1)+1,并联立椭圆方程化简为(1+3k2)x2-6k(k-1)x+3k2-6k-1=0,∵(1,1)在椭圆上,∴xB=3k2-6k-1/3k2+1,又∵AB,AC倾斜角互补,∴AC的方程为y=-k(x-1)+1,同理可得xC=3k2+6k-1/3k2+1,又∵yB-yC=k(xB+xC)-2k,∴kBC=1/3,所以直线BC的斜率是定值1/3。到这里这道题目的讲解工作就做完了,但是这道题目所体现的锲而不舍和相信自己的精神却被学生们悄然记在脑中,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开展小组合作
合作精神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必备的一种精神,数学的学习也同样需要合作。老师可以组织成立数学学习小组,然后给数学学习小组出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最终解出一道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增进了学生们的感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例如,老师在讲导数时,由于本章的内容较难,所以可以出一道题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答。学生们虽然一时解不出一道很难的导数大题,但是每个人的思路和想法都是有别的,让每个人去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这样学生们的思路也就得到开拓和发展。在导数题有不同情况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每2到3个人解一种情况,这样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事后学生们再自己完整书写一遍这道题,便可以掌握此题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解决导数题时不仅视野得到开拓,团队合作的意识也在增强。
五、结语
总之,学生接受高中数学教育中道德内容的渗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品质的熏陶,其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不但完善了现今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还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更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辛长红.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建设[J].赤子(上中旬),2016,(22):255.
[2]石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价值原则及其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79.
[3]冉斌.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93.
[4]杨瑞祥.寓德育教育于高中数学教学中[J].科技资讯,2015,13(2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