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文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一九文学网 > 论文 > 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史在本科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思考论文

时间: 2023-06-11 15:18:36    人气:130

中国哲学史在高校的地位由显学变为隐学,甚至各种迹象表明似乎走投无路。有的高校哲学系每年招生50多人,其中6成是被迫服从调剂而来;有的高校哲学系一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人;甚至个别高校仅挂名哲学系,连一个学生都没有。设置哲学专业的高校况且如此,大部分没有哲学专业的高校,中国哲学史只是作为公选课形式开设。如何在中国哲学史课程如此落魄,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形下,如何在以本科管理类为主独立学院讲好该课程,现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结果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中国哲学史教学在学院的现状

(一)中国哲学史以单一课程出现

管理类专业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多为市场实用性为主。中国哲学史无其它配套课程,难以形成整体氛围。

课程设置也为公选课,依据学生兴趣选择。学生选课的多与少直接关系课程是否从隐学变为无学,或者是学生为了修够毕业所需的学分勉为其难而选之。

(二)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无用性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孔孟思想、老庄思想、程朱理学空而无用,既同专业无关也与行业不对口,学而不能致用。另有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但由于教学目标错位,将课程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从书本转移给学生的过程,尽力使学生记住姓名、观点和著作名称等,导致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落。

(三)考核结果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结果

学生学习结束,往往采用闭卷形式或论文形式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点的背诵情况,而学生论文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与课程开设目标背道而驰。

二、将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的思考

(一)中国哲学史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

管理是一门艺术,重点是梳理不同团体中人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取得更高的劳动效率。中国哲学史中具有丰富的人学思想,中国的哲学从一开始就对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不同角度予以回答。鲜明的从整体,天、地、人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并最终探讨人的本质。所以管理和中国哲学都有大量关于的人的思考,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互通有无,以古鉴今。

(二)教学选用观点鲜明和有生命力的内容

由于选修课的课时限制,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在管理中常遇到的人际关系、制度构建和人的行为等,可以对应讲授孔子思想、法家思想、人性论等,并且选择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理解程度,避免曲高和寡。

在讲授中也不拘泥中国哲学部分,可以将西方哲学中同类部分进行对比,比较中西的观点的异同、进行观点的碰撞,形成头脑风暴,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批判和创造能力。

(三)考核内容需更加个性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考核的题目可以由其任选。以论文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选题取向、问题分析能力、逻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预设结果,面试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更易于与管理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因而对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哲学范围内讲授,更需拓展哲学教学的观念,对哲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实用性转型。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只有思考维度的多层次化,才能使学生在管理中认识事物的看法更加深刻,更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